郑汴一体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05 04:45:00

郑汴一体化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对河南省郑州、开封两市实现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意义.郑汴一体化区域的基本状况和特征,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功能定位,模式与结构,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郑汴一体化发展策略等九大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河南经济 郑汴一体化 区域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01-05

一、郑汴一体化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

依据现实基础与发展要求。郑汴产业带“十一五”至“十二五”时期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经过十几年发展,努力将郑汴产业带建设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文化教育和旅游产业基地,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要素积聚和承载能力全面增强。确立在中部地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带动全省并辐射周边地区发展。形成经济运行高效持续,基础设施条件完备,城市布局科学合理,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生态环境健康协调,支撑体系健全有力,居民生态意识和文化素质良好的生态型“产业田园和谐新城”。通过积极推动体制与机制创新,将郑汴产业带建设成为带动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桥梁,进一步消除传统行政区划造成的区域发展差异,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均等化服务,缩小郑州与开封的发展差距,促进郑州做大做强,推动开封古都复兴。

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是:区域水、电、气、路、暖等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完备。城市组团框架基本形成。配套服务功能基本完善,职业教育、科技研发、高新技术、现代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聚区和居住社区初具规模,整体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在郑汴一体化发展中的产业支撑地位基本确立。

“十一五”期间:区域建成区面积达到26.3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规模达到25万人左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500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地表水水质达到规定的水质功能规定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i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实现垃圾分类收集。

“十二五?期间:区域建成区面积达到110.0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16万人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区域非农产业比重超过95%.实现经济转型,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地表水水质优于规定的水质功能规定要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功能区要求;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和无害化处理;人居环境基本达到宜居城市的要求。

二、郑汴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郑汴一体化是双赢甚至是多赢的举措。它不仅能够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增强省会的文化底蕴。而且它也将极大地促进开封经济的振兴。一体化将实现两市“珠联璧合”式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中原城市群和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发展与崛起。

1.有利于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增长首先出现于一些点或极核上,而不是各区域同时增长;在增长过程中,增长极核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当前,以具有某种竞争优势的核心特大城市为依托、具有密切内部垂直产业分工的城市群,是全球化趋势下最具竞争力的一种空间组织方式。国家、地区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都将通过城市群这一中观地域单元体现出来。一个寻求较快发展的地区,需要有一个功能强大、具有强吸引力的大城市群。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几个大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为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高速引擎,创造了一个整合全区资源、快速提高竞争力的平台,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中都地区目前的落后,究其根本正是由于缺少实力雄厚的大城市群的强力带动。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培育中原城市群,是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使河南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一大重要战略任务。因此,贯彻中央提出的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河南作为拥有近1亿人口的第一人口大省.缺乏超大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城市群发展,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发展需要一个聚集和辐射力更强的超级城市。目前,在中原城市群中。由于郑州的首位度远远不够,“头羊”势弱难领军,使得中原城市群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概念上的,还没有形成具有强大主导作用的经济中心。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逐层推进、圈层式发展,建设以郑州、开封为核心的特大中原地区中心城市。形成具有强大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的“内核”,成为中部崛起的增长极,可以带动中原城市群和整个中原地区的快速发展。

2.有利于提升中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区域一体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经济有效性与市场开放性紧密相关,在一定区域内提高市场的统一度。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的实施,逐步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与要素的共享,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国内外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都是以城市带(群)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形式存在的。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前沿的地区。而且。城市发展的规律是城市形态呈大城市化、城市区域化、城市网络化演进的趋势,特别是沿交通干线向外发展,呈“点轴开发”模式。本着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先易后难的原则,将郑汴经济一体化作为突破口和切人点,对于提升郑州的首位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郑州的交通优势尤为突出,郑州、开封、洛阳沿陇海等东西向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带状工业经济区域。其中。郑州和开封沿郑汴大道、连霍高速和国道新310线延展为城市增长轴,作为以中心城市郑州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实现“点轴开发”,辐射和带动中原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

3.有利于郑州和开封两市产业和功能的互补共赢。判断开封市的城市功能定位时可以发现,开封和中原城市群的其他城市不一样,特别是与郑州市有所错位。郑州和新乡、焦作、洛阳、许昌等市,工业基础都很雄厚,而开封工业基础较差。但开封旅游资源强、文化资源深厚、教育资源丰富。郑州基本属于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市民休闲、旅游缺乏去处。这方面郑汴正好进行了城市功能的互补。在中原城市群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分析中,开封与郑州的相似性较小。在按工业增加值份额的排序中,开封前5位的行业与郑州也有很大不同。这说明郑汴两市在工业内部结构

中。有很强的互补性。郑汴两市要实现双赢,必须联手行动,统筹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体化。因此,“连”则互利,“分”则互牵。把郑州市的发展优势与开封市的发展优势进行一体化规划。实现优势互补,从理论与实践上对两市的长远发展都是极富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我们可以用“木桶效应”形象地说明开封在中原城市群的位置。如果把中原城市群中9个城市看作是组成中原城市群这只木桶的9块木板,开封就是其中最短的一块。通过郑汴一体化发展,开封这块短板给补上了,“木桶”容量增加了。中原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也提高了。郑汴一体化的率先实施,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新时期发展的驱动。要带动中原经济崛起,城市群里不能有拉后腿的,所以通过郑汴一体化带动开封发展是一种客观要求。同时,郑汴一体化也是做大做强郑州这个“龙头”的迫切需要。实现郑汴一体化,实现两个城市的功能互补,必将带动两个城市加快发展,产生“1+1>2”的效应。给郑州和开封带来双赢。带来更大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4.有利于提高郑州开封两市的投融资和建设能力。城市,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组织引导与促进作用。为了顺应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趋势,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是以城市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的经济体。河南非常需要一个以郑州为中心的特大型城市做龙头,有效聚集国内外各种生产要素。同时防止生产要素的流出。―个地区如果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城市,就有可能被排除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扩散的链条之外.难以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入,甚至难以防止本国或本地区的稀缺资源外流。而提高郑州首位度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速郑汴一体化进程。如上所述。相比中原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郑州、开封两市具备了更多实现―体化的客观条件,郑汴一体化更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郑汴一体化”的过程无疑会提高两个城市的投融资能力和建设能力。随着郑开大道等城际道路的开通和城市的经营.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和空间价值会急剧上升,产业项目会不断涌入.这就为所在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平台。同时.在两个城市间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各种生产和生活要素低成本自由流动,对两个城市的发展都是利大于弊,经过市场机制的优化选择,最终将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郑汴一体化”建设将在未来若干年内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热点,并引导全省经济资源和吸引国内生产要素向该区域的聚集。在这个新产业带或大开发区形成过程中,带给投资中原者的是无限商机。不仅可以为当地提供大量的财政收人,也可为资产运营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从而为其更大规模的融资提供支撑和保障,也将使得当地政府的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有具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5.有利于郑州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郑州核心区的辐射能力。郑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其中心城区定位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我国现代化的商贸中心。在中原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中,郑州的战略定位充分地体现了大都市“退二进三”的发展方向,符合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工业转移出去,腾出空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第三产业的总体趋势。而且.郑州在经济发展上总体还处在一个极化阶段,需要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吸纳各种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以加速其发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与他人在互补中实现互利互惠,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共赢共荣。推进郑汴一体化,既有利于郑州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提升郑州核心区的辐射能级.同时也通过传统制造业的郊区化,大力促进郑州郊区和辐射区工业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核心区和周边地区的良性互动。总之,推进郑汴一体化,有利于大大提升郑州中心城市地位,强化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郑州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6.有利于加强郑州的文化底蕴与振兴古都开封经济。20世纪50年代才起步的郑州.历史文化底蕴与其他文化名城相比略显不足。因此,作为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郑州要发挥强大的影响力、聚集力和辐射力,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开封已有2700多年历史,作为七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在知名度、基础性文化资源、可挖掘利用的文物遗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近些年来开封经济出现了停滞现象,特别是2002年以来经济呈滑坡趋势。因此,开封的经济复兴战略应该定位到大郑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轨道上来,把开封建成大郑州中心区的重要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区,提升郑州的文化功能和软辐射力,同时也要实现自身经济崛起。开封作为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凹陷区,有着明显的劳动力和土地的低成本优势.作为郑州的近邻,开封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条件。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将会有大量资源向开封聚集并极大地促进全市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如果把郑汴一体化比作“发动机”和“加速器”的话,那么开封的复兴正当其时。郑汴一体化,可以为开封带来更多的商贸信息,带来新的发展理念、生活理念、工作理念,优化招商引资条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物流配送、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发展的新跨越。新旧两个省会,很可能最终将变成一个“大都会”中各具特色的有机组成的两大部分。

三、郑汴一体化区域的基本状况和特征

1.郑汴一体化区域的基本状况。行政区域:郑汴一体化区域位于郑州与开封中心城区之间.面积大约167平方公里,在行政区域上包含郑州市管城区姚桥乡、中牟县白沙镇、刘集乡、大孟乡、官渡镇和开封市汴西新区及中牟林场部分用地,共有85个村庄,其中,13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人口97041人。

自然条件:该区位于黄河南岸,属黄河中下游冲击扇南翼之首,地貌分为黄泛平原、沙丘沙垄沙地、硬岗沙地等三种类型,区域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高差约为11米,区域地势平坦,易形成内涝区。该区气候条件良好,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4.2度,年平均无霜期为240天;境内分布有多条河流,地下水位埋深较浅,为2-12.5米。

资源条件:区内黄沙资源较为丰富.其它矿产资源缺乏;水系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大小河流沟渠40余条,林木授盖率达19.55%;北部滩涂资源丰富,且为典型的黄河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中牟县境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6处。

生态环境状况:该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壤沙化严重,流沙面积大,但经过多年大力植树固沙,流沙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开封市区西北部处于风口区,风沙较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存在过度开采,引起沉降,形成了多处漏斗区。

交通设施:区内交通设施密集。超前发展,自北向南分布有连霍高速、郑开大道、3lO国道、陇海铁路、102省道等;自东向西分布着京珠高速、万三公路、223省道、仓狼公路、金明路等。另外规划中的徐一兰铁路客运专线和机场至开封高速公路也经过这一地区。

土地利用现状:现状用地大部分为耕地,面积13346.4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79.9%。其中,基本农田10958.4公顷,一般农田2388.0公顷。基本农田占现状用地总面积的65.6%,一般农田占现状用地总面积的14.3%。其次为村镇建设用地,占规划总用地9.1%;水域占5.4%。是典型的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农村地区。

2.郑汴一体化区域的基本特征。郑汴一体化区域的基本特征可概括如下:

(1)开发历史悠久但方式单一。该区域地处黄河文明的中心,是我国开发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郑州和开封都名列我国的"古都”之中,其中开封在北宋时期历经九帝168年.在当时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国际性大都会之一。以中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郑汴一体化区域,历来就是郑州或开封的直接腹地,但是由于郑州和开封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现在这种需要共同繁荣的趋向,再加上前工业化时代城市布局特征以及生态条件的限制.该地区从来没有出现较大影响的城市或成为重要城市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农业地区甚至无人滩涂长期存在,开发方式比较单一.以农耕和军事防御为主。从该地区的历史遗迹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特征,如大庄遗址和韩庄遗址均为古代农业村落遗址.官渡古战场则为古代军事遗迹。

(2)生态环境与黄河高度相关。该地区属于黄河冲击平原,生态环境受黄河影响很大。与世界上所有大河文明一样。河流对其自然生态和生存条件既有正面影响。也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以及黄沙资源得益于黄河,而黄河独特的“悬河”性质也曾多次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改造黄河沿岸生态环境的成果.而过度的开发也给生态造成了一定破坏。今后的开发必须以保护黄河生态为前提,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来自东西两节点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强。按照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郑州重点发展的产业为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而开封重点发展的产业为旅游、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两市在重点产业和功能定位上没有冲突,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郑汴两市相距不到40公里,两市之前交通网络超前发展,并且按照两市的城市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两市都将相向发展的方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郑汴一体化的诸多措施正在逐步到位。所有这些都对郑汴一体化区域的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

四、郑汴一体化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是区位优越。郑汴一体化区域最突出的区位优势.就是位于规划的中原城市群大“十”字形核心区。郑汴产业带则位于“十一五”至“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和新郑漯(京广)产业发展带两大发展带交汇区域,紧邻郑州市区,便于利用郑州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按照郑州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郑州城市近期的主要拓展方向为郑东新区,郑汴一体化区域与郑东新区毗邻,必将在理念、科技、教育、文化、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更为充分地接受郑州的辐射。

二是交通优势。郑汴一体化区域有纵贯全国东西南北的4个“十”字型大型交通通道交汇,它们分别是京广和陇海铁路、京广和徐(州)西(安)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京珠和连霍高速公路以及107和310国道;并且南临新郑国际机场,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优势显著。郑汴一体化区域内道路纵横密布,交通发达,区内外联系十分便捷。现有道路中,东西向道路有连接郑州和开封中心城区的郑开大道;南北向道路有:京珠高速、万三公路、省道223、仓狼公路、金明大道。未来还将建设连霍高速辅道、郑州的中央大道与开封的宋城路连接道、郑州新郑机场经开封高速公路。此外,计划建设的郑汴轻轨将沿郑开大道穿越郑汴经济带通向开封市中心.使郑汴城连接带的客运更为顺畅、快捷,也使得郑汴一体化区域同郑州和开封市区的联系更为紧密。

三是地势平坦且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郑汴一体化区域所处区域,大多为黄河南岸大堤以南的黄泛区和土地沙化地区,受历史上黄河冲击泛滥的严重影响,沿线土质主要由细砂和粉质壤土组成,因此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但沿线的地势平坦,宜于集中连片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从而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目前,郑汴一体化区域内已分布有热电厂、变电站等大型基础设施:一座2x20万千瓦郑东热电厂。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东侧、郑汴公路北侧;2座11OKV变电站位于中牟县城:1座500KV变电站,位于开封杏花营。还有多条110KV―500KV架空线.路,以及沿郑汴公路敷设的中原油田经开封至郑州的高压天然气输气管线。这为郑汴一体化区域的产业集聚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政策优势。郑汴一体化发展吸引了两市、全省、乃至整个中部的目光,成为发展的焦点,在郑汴洛城镇走廊上,郑汴产业带成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郑汴区域发展的引擎,起到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的作用。

五、郑汴一体化区域的功能定位

郑汴一体化区域发展既要强调区域整体思维,又要体现区域共生思想,这就要求郑汴一体化区域的发展一要落实中原城市群和郑汴一体化规划精神,推动郑汴一体化,同时协调好周边关系;二要服务郑州、开封中心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根据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该区域的自身优势。该区域发展定位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先导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和全省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区。

郑汴产业带是发展壮大郑州、开封两市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地区,该区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特色,兼顾现代文明,创造宜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定位如下:

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先导区:依托郑开大道,对两侧区域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布局,促进两市空间、功能、城区、产业、服务、生态对接,推动两市协调发展,构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先导区。

郑汴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整合产业资源。积极引导郑州的高新技术、现代制造、现代物流、教育科研等产业向东布局,支持开封新上工业、职业教育、高新技术、现代商贸等产业向西集中,构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积聚区。

全省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区: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制定实施不同性质项目的建设用地标准和投资强度标准,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构建为全省节约集约用地的示范区。

六、郑汴一体化区域空间发展模式与结构

为了避免“摊大饼”与沿路无序蔓延,郑汴一体化区域要强调交通轴的导向作用,形成绿地间隔的串联的城市组团,实现交通、用地在形态、功能上的协调一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注重历史传统的延续,在现代化城市风貌的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结合上述布局理念,区域结构适宜采取“带状组团”式空问组织形式,依托道路兴建南北三条发展带和东西三大组团,努力把郑汴连接带建成产业与生态、现代与历史、城市与乡村共生共融的“产业田园和谐城市”。

1.南北三条发展带以郑开大道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布局北部发展带、中部发展带和南部发展带。

――北部发展带位于郑开大道以北至规划建设的豫兴大道,泼地区北接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区.环境十分优美。规划为教育、研发、休闲产业发展带。

――中部发展带位于郑开大道两侧各400米范围内,该发展带交通十分便捷,是郑汴连接带的核心地带,规划为商务、商业服务发展带。

――南部发展带位于郑开大道以南至规划建设的中央大道,依托郑汴的科研实力及在两市之间新布局的高校园区和中等职业教育园区,规划为高新技术、现代产业发展带。

2.东西三大组团是依托交通轴线而发展的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城市空间节点,各组团之间由绿地或农田间隔,以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

三大组团由西向东依次为白沙组团、官渡新区组团和汴西新区组团。

白沙组团:充分利用其紧邻郑东新区CBD和龙子湖高校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布局以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为主。根据不同功能,分为三个片区。(1)职业教育集聚区:郑开大道北侧,重点布局职业教育、文化旅游等产业。(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郑开大道南侧400米区域,重点布局金融、保险、商业滴务等产业。(3)现代制造业集聚区:郑开大道南侧400米以外区域,重点布局现代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

官渡组团:呼应中牟县城,以科技研发、现代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现代商贸、文化旅游服务业为主,通过生态绿地自然隔离为三大片区。(1)西片区:北部为科技研发集聚区,重点布局光纤光缆、IT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软件开发等科技研发产业。南部为现代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布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机械裟备制造业等,以及部分居住社区。(2)中片区:中部郑开大道南北两侧各400米区域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商业、商务、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北部和南部为居住社区。(3)东片区:北部为现代加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等产业。南部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产品制造等产业。

汴西新区组团:为综合性新城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休闲娱乐、行政办公、商住等产业,通过生态绿地自然隔离为三大片区。(1)西片区:重点布局产业孵化与绿化居住社区,强调与郑州东湖迎宾馆的衔接,周边布置绿色人居社区。(2)中片区:重点布局文化娱乐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居住社区。(3)东片区:重点布局金融、商贸、商务、行政办公等产业和居住社区。

七、郑汴一体化区域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1.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建设及城市功能的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郑汴一体化区域本身必然是一个产业带,必须有足够的产业支撑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先导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发挥其应有的辐射带动功能。由于郑汴产业带位于郑州、开封两市之间,其发展在接受周边已建设区域的辐射带动的同时,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和相互补充,与周边地区共同壮大中心城市实力、推动郑汴一体.崛起为郑州、中原城市群乃至中部的“经济高地”、“发展引擎”。郑汴产业带,将起到作为郑州、开封在工业发展、文化发展、教育服务、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桥梁作用,井是二者在上述内容协调合作的重要承载区。因此,产业选择上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根据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功能定位,在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该区域重点布局发展以下产业类型:

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应用软件、通信、微电子、新型元器件、光机电一体化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中成药、生物科技、先进医疗设备生产研发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型材料、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现代制造业: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业、大型成套设备、专用设备、特种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精加工度的原材料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小米、玉米、大蒜等优势农产品精细加工业,大力发展生物制晶.积极发展纺织服装等加工业。

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和会计、律师、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景观大道建设以及沿线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

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月录(2005年本)》、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年本)》的通知,《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相关内容,结合本地区情况,特别强调限制发展以下产业(项目):高耗水工业,三类荇染工业;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尔夫球场项目,赛马场项目。

2.产业的空间配置。在郑汴一体化区域。为避免同类竞争,实现错位发展,根据产业发展选择,各组团工业应有所侧重,突出特色。白沙组团主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白沙组团靠近龙子湖大学城,本身设置了职教园区、培训基地。同时发挥靠近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以欣欣向荣的发展气氛,加上其它良好的基础设施,相应配套的生产设施(如法律服务、财务服务、专利服务、工商注册及进出口服务等),白沙组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的优势。官渡组团以现代制造业等高附加值、无污染的产业类型为主,同时发展部分产品设计、科技研发等创意产业。依靠大型企业(辅以一定的科研机构和学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相对独立分区但又密切联系的综合生产基地。汴西组团则主要发展无污染的轻工业。商业金融业则主要布局在郑开大道两侧400米的范围内。

八、郑汴一体化区域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郑州、开封是河南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也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座古都。推进郑汴一体化区域管理体制改革,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有利于探索形成一条通过优势地区发展,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探索形成一条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资源整合,降低发展成本,形成发展合力的新路子;有利于探索形成一条通过区域同城化服务,打破行政区划和条块分割障碍。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路子;有利于探索形成一条通过产业带建设开发,密切区域产业联系,提高区域节约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1.积极推进规划改革、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应把规划问题放到第一位,强化规划的导引和约束。重点推进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规划编制层面,改革现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

规划由各市、各部门分头编制、缺乏衔接的局面。由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对区域发展相关规划统一组织进行对接,其中涉及郑汴产业带等重点区域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等编制工作,分别由省级相关部门牵头,作为一个独立区域,统一组织进行。二是规划实施层面,将郑汴产业带等重点开发区域,作为省级事权管理区,相关规划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通过人大立法的手段,确保规划实施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产业分工方面:通过充分对接、高度协调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两市的产业定位、重点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集聚区,避免产业同构和盲目无序竞争。企业合作方面:进一步做好两市统一产品质量认证,加强两市企业合作,鼓励企业间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使两市企业在更大的空间内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企业服务方面:加强两市企业服务部门的联系,统一出台服务准则和相关措施。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为企业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业,允许其进入对方城市执业,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2.完善政策法规、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两市地方性政策法规进一步进行梳理和整合,最大限度地缩小区域间差异,特别是在市场准入、地方标准等方面.应尽可能实行统一标准、避免冲突。在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对外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联合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重点是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努力实现六个突破:一是实行郑汴公交一卡通,推动两市公交实现互通,真正实现公交同城。二是取消两市间通讯的长途资费,实行单一区号,真正实现电信同城。三是重点围绕实现票据同城结算、异地贷款、出口企业开立经常性外汇账户、进口付汇备案视为同城业务办理等问题,推进金融同城。四是实行市民待遇均等化,居民在另一城市常住,可在不改变户籍所在地的情况下,部分享有所在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最终达到两市居民异地居留的无差异化。五是加强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制度的对接,建立共享的个人账户信息档案和账务结算系统,推动人口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六是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科技资源共享程度,包括机构统筹设置、相互间设立分支机构、建设通过资产整合形成的紧密型医院集团或通过合约形成的医疗合作网络等;两市学校均可在对方有条件地开设分校,并在生源调剂、师资共享等近期可以突破的领域率先实现异地合作.以尽可能地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

3.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探索以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农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度、非耕地置换制度为核心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摸索农村成建制土地利用性质转化的补偿机制。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郑州、开封两市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工作。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两市生态环境共建。联合开展区域水污染、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制定实施区域建设项目投资强度控制标准和土地开发强度标准,提高土地节约榘约利用水平与产出效益。

4.建立跨区域的社会经济运行协调机构。郑汴一体化区域发展跨越多级行政区。必须建立郑州和开封两市之间的专门协调机构,才能解决一体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第一,在省发改委指导下,建立两市的高层协调机构,由市一级政府相关负责人组成,设置共同的办事机构,拟定共同的议事规则,形成共同的决议。第二,设立郑汴一体化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由郑州和开封两市轮流担任会议主席,讨论城市间合作的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分别实施;第三,设立郑汴一体化区域的协作会议制度,在一体化区域规划范围内,形成次区域共识。分别实施;第四,在两市间设立若干专业委员会。如交通委员会、旅游委员会、货物流通委员会、专业化协作指导委员会等,讨论和协调专门问题;第五,为企业、各种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创造良好条件,促进郑汴一体化过程中各种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合作。

在完善两市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方面.两市市长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会商。建立区域重大事项会商制度,两市拟推行的重大改革措施、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提前告知对方城市,力争同步推行、同步实施。联席会议根据议题性质,可分别采取市政府联席会议、市长联席会议等形式。联席会议应邀请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参加.涉及省直有关部门的事宜,请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参加或列席。

联席会议主要研究决定以下事项:研究确定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重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有关重大事项,重点是研究如何实现郑州和开封两市的功能、城区、空间、产业、服务、生态等方面的对接;听取两市协调办公室关于郑汴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汇报,分析郑汴一体化发展形势,对郑汴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有关问题做出决策;研究协调郑州、开封两市间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生产力布局、资源整合、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贯彻落实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安排的有关事宜。

联席会议实行议题登记制度。需要提请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的事项,议题提出方经本市政府研究同意后,向对方进行沟通.协调一致后,再提请联席会议审议。涉及省直有关部门的事项.应先向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由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后,再提请联席会议讨论。涉及行业、全局的重大事项,请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交省直有关部门办理,并对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联席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郑州、开封两市应在本市传达贯彻,并抓好具体落实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两市成立郑汴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的沟通与协调,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1)建立和完善政府层面的协调体制和机制,确保协调机构的权威性。由协调机构牵头清理阻碍区内经济联系的不合理政策和法规。(2)在国家指导下,按照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明确未来的目标、任务和空间布局,使之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实验区,为中部重点经济地带的发展提供借鉴。(3)研究区内的城市布局,提出对现有城市体系和布局进行调整的意见,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督促各地政府按照统一规划调整城市结构、功能和布局。(4)协调产业的分工和布局。根据各地具有的汽车、重大装备、食品、电子信息、化工、中药、能源、旅游、金融、物流等产业优势,抓住当前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建立新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推进主要产品链的形成。(5)积极推进区域市场的分工和统一市场建设.推进金融,旅游、交通、通讯、会展、物流、管道等的无障碍连接.筹划和组织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联合投资,以完善特大城市、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现代化交通、通信网络。(6)研究一体化区域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向国家争取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一体

化区域内的重大项目,组织各级政府联合向国家申报。

5.加强难点攻坚。(1)第一个难点是:如何在保护资源环境中实珊陕速发展。这些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迅速,我们要看到成绩,但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至少有这三个因素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发展的力度:第一个因素,我们的人均GDP排位很低位。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富裕程度主要不是GDP总量,而是人均GDP。第二个因素,河南省的主体是农村,而农村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换句话说。不发达地区仍然是河南省的主体。第三个因素,河南省两极差别比较严重。所以.对于河南省来说,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要发展就必须动用各种要素,动用生产资源。要素和资源对推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的要素资源又十分有限.如土地有限。既要依赖资源和要素,又要节约使用资源和要索,如何在两者中寻求平衡,这是一个难题。(2)如何在保持差距中实现协调发展,这涉及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投有差距就没有动力,投有差距也就没有发展。不要说今天我们消灭不了差距,就算能够消灭差距,从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也不能完全消灭差距,但是过大的差别又会影响发展,目前的问题是地区间的差距过大,并且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缩小差距成为当务之急。客观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又不能形成过大的差别,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政策和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又是一个难题。(3)如何在利益调整中实现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决议,要求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需要开展一系列工作,特别是要致力于解决深层次问题.也就是说要致力于治本.而所谓治本就是要调整权力和利益关系.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眼前的不和谐。今天在某些地方,有人用抹稀泥的办法,用扬汤止沸的办法来营造眼前的和谐,或构建所谓平安区域,其危险性是比较大的。如何既要有效调整利益关系,又使这种调整不影响社会安定和谐,这也是一个难题。(4)如何在扩大开放中实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我们的国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着力自主创新。但是自主创新是要有条件的,它要求以我为主,主要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以我为主。我们不可能在别人所有的企业中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以外资经济为主体,是谈不上自主创新的。外资企业的创新.哪怕是中国雇员的创新.也不能叫自主创新。但对外开放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国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一方面。要继续对外开放.包括引进外资发展外企等;另一方面,又必须着力构造自主创新的所有制基础和企业制度。怎么处理好这个关系.这也是一个难题。

九、郑汴一体化发展策略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主要实施以下策略。

1.区域发展策略:积极推进郑州一开封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使规划区成为郑汴交往的重要平台.成为郑汴一体化发展的区域产业中心及贸易中心;重点协调与郑东新区、汴西新区和中牟县城的区域对接,成为郑汴―体化协调发展的综合枢纽地区。强化与周边空港、公路物流港、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和集装箱中转站的对接。构筑与周边协调发展的经济、交通发展通道。

2.经济发展策略:开拓中部市场,服务郑汴一体化经济;郑汴之间加强合作洧序竞争;依据综合优势,营造郑汴一体化地区经济中心;科教研发创新兴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与创新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社会发展策略:加强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构建学习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人口的有序转移,推动社会结构从农业型转向工业型,逐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经济社会公平问题和城乡共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广泛吸纳新增周边地区人口就业,形成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生态发展策略:坚持可持续发展,关注生态安全。在生态健康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效保护森林、河湖、水系等生态敏感地区;严格制定环境排放标准,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注重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

上一篇:浅谈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式快餐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