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7 11:02:19

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河南省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河南省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既有民营经济自身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问题。内外结合解决这些问题,将能够促进河南省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 民营经济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12-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省民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和壮大对于加速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中原崛起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总量提高,经营领域拓宽

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迅猛,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明显快于公有制经济的7%。据河南省统计年鉴与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河南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38.2%,2007年,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59%。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2009年郑州市全市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增加值2268亿元,同比增长18.5%,占GDP比重达到67%。经营领域也由传统的饮食服务、商品流通、建筑等产业逐渐向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方面延伸。

(二)安排就业增多,社会贡献增大

至2007年8月,河南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625万人,安排就业110万人,占全省新增就业人数的60%以上。民营企业容纳了9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社会就业功不可没。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2009年郑州市民营经济组织达到329405家,其中企业74315家,个体工商户255090户,从业人员167万人。仅三全食品有限公司一家民营企业就直接安置社会就业5万多人,拉动产业链数十万人就业。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税收来源。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2009年郑州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31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上缴国税179亿元.同比增长4.1%,占国税入库税金的68‰上缴地税132亿元,同比增长20%,占地税入库税金的86.4%。河南省民营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三)科技含量增加,发展水平提高

至2007年6月,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3817家。占全省科技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全省共有168家民营企业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61个。在公司治理方面,以宇通客车、永通特钢、九天化工、思念食品为代表的河南省民营企业积极引入多元产权,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了股份制公司治理模式,实现了公司治理质的飞跃。2006年,郑州永通特锢有限公司股票“中国特钢”在香港联变所正式上市,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

(四)集群效应凸显,特色经济区域出现

河南省民营经济在肉制品、方便面、速冻食品、面粉等方面实现销量全国第一。与此同时,县城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集群效应,出现许多特色经济区域。主要有:许昌的假发、金刚石制造,南阳的玉雕,漯河的食品、饲料,长垣县的超重设备制造,偃师的保险柜,林州的汽车配件,固始的柳编,郑州的服装加工,巩义的铝电一体化,新乡的新型电池,濮阳的玻璃制品等。

二、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民营经济尽管30余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民营经济自身的问题和外部问题。

(一)民营经济自身韵问题

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劳动力素质低,人力资源建设滞后。很多民营企业的员工都是当地农民。随着大量现代化设备的引进,这些文化素质相对低的劳动力。很难适应高科技的要求,以至于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原料,只能生产出二流的产品。劳动力素质低已经成为阻碍河南省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很多民营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对员工重使用、轻培养,重指挥、轻沟通。企业员工的素质得不到提高,高级人才请不来、留不住。

第二,管理水平低,缺乏科学管理手段。河南省的民营企业除少数企业正向种学的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外,太多数没有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机制,而是采取了家族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优点,特别企业初创时期,决策灵活。成本低。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也有许多弊端,如盲目性、随意性等,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同时也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个别民营企业家自身缺乏正规的科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却又独断专行,不按照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甚至有个别企业虽拥有几百万、上千万资产,却连一个会计都没有,而是采用夫妻店式的管理。

(二)外部问题

制约河南省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中,除了内部问题,还有许多外部问题。

第一,行业准入的限制。和全国的民营经济一样,河南省民间投资也遭遇到“玻璃门”、“弹簧门”。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存在着诸多限制,如金融、邮政、保险、民航等行业,即使在某些特定的竞争性行业里,也存在繁琐的审批程序等。许多领域,外资可以进八,民营资本却被限制。这就使得民营经济进入具有效益潜力行业的机会大大降低,从而不能利用产品和业务的多样化来降低成本和分散风险。

第二,融资渠道的不畅。长期以来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据初步统计,河南省民营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高达67%,其中城镇个体经济自筹高达90%以上,联营经济达55%,股份制经济达54%。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现行金融体系结构是民营经济融资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四大国有银行长期形成的为国有经济服务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对民营经济的金融需求不是他们服务的重点。其二,民营经济自身的特点是其融资难形成的另外一个原因。民营企业大都成立时间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和良好的公共形象。因此,资信等级普遍不高。而且民营经济虽融资需求总量庞大,但因其数量多、规模小,每笔金额偏小,资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随机性大,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融资难的问题也就出现了。

第三,管理体制有待改进。首先是收费项目繁多,费明显大于税,企业不堪重负。由于管理部门众多.

造成许可证成灾,收费项目繁多。近年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问题在许多地方屡禁不止,有增无减,愈演愈烈。一些政

府部门把民营企业当作“唐僧肉”、“摇钱树”,当作本部门职工工资外收入的主要来源。正如一首民谣所说的:“笋怕剥,肉怕割,经营怕伸手多;不怕税局来收税,就怕都来乱收费。”其次,政出多门,管理体制不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采取了各行政部门、执法机关分兵把守、齐抓共管的方式。给民营企业办证和管理的有工商、税务、劳动、公安、消防、物价、计量、审计、交通、城管、城建、卫生、防疫、环保、土地、商业、监理、烟草、区(镇、乡)、村、街道办等34个部门。这种管理体制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政出多门,四面发令,八方指挥,缺少一个有效的政策协调机构;管理力量分散,部门间存在着职责交叉,责任不清;管理力量薄弱;某些政府机构为保护部门利益,而影响国家关于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

三、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为促进河南省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从内外两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一)民营企业苦练内功,提高素质

第一。民营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构建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的使用、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要创新经营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要创新分配制度和用人机制。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打破狭隘的家庭观念,广纳贤才,并加以重用。

第二,民营企业要引进科学管理方法与机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交易规范、运作灵活”的现代产权制度,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采取股份制、合伙制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企业的组织形式。推进管理创新,建立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同时,也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

(二)理顺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打破行业准入的限制,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赍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坚持“非禁即入”和“国民待遇”的原则,平等对待各类资本。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降低创业门槛。拓宽创业领域和经营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套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

第二,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一是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完善对企业的评价体系,不断拓展金融业务。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增加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三是建立民营经济的多种融资方式。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支持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金。四是强化对民营经济的财税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要给以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五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财务信息透明度,主动接受审计,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第三,对民营经济要进行鼓励、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并不等于放手不管,任其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谊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政府既是领导者。又是服务者。一方面,给民营企业以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为其服好务;另一方面,加强对其引导和监督,包括税收监管、安全监管、产品质量和卫生监管、环保和资源监管等。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从而推动河南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各类商会、行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创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这些民间组织,大力加强民营企业的行业自律,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职工的利益.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上一篇:山西省旅游发展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探索城镇住房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