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律问题

时间:2022-08-05 04:18:01

浅析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律问题

摘 要:同居生活期间,共同出资购置的房产属于双方共同共有财产。未经共有人同意,一方不得擅自处分。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行为无效。笔者近年来,跟踪调查了一起房屋买卖纠纷案件的诉讼。对该案的基本案情和诉讼进程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笔者通过对该案的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对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买卖;同居; 共同共有; 效力待定合同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 案件简介

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八年间,王某(男)与杨某(女)同居生活,生育一女。二零零五年十二月,杨某出资8万元,以王某名义与山东省济宁市顺康房地产开发公司(简称开发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购买门面房一间。约定房价16万元,首付8万,下余8万三年内付清。2006年3月,开发公司交付房屋,王某、杨某使用该房屋。此后,王某按合同约定付清房款。但一直未办理房屋所有权确权手续。

二零零八年三月,王某与杨某解除同居关系,书面协议财产分割,约定上述门面房归杨某所有。但杨某未办理确权手续。二零零九年九月,王某将门面房以16万元价格卖给李方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李方某付清了房款。但王某未交付房屋,也未办理过户手续。

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杨某知晓此事后,将王某、李方某告上法庭,请求人民法院确认王某、李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房屋归自己所有。山东省济宁市**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王某、杨某系同居关系,同居生活期间所购置的门面房是其共有财产。解除同居关系时,约定将门面房归杨某所有,由此,杨某是门面房的唯一所有人。王某未经杨某同意,擅自处分杨某的门面房,侵犯了杨某的合法权益。一审法院判决为王某与李方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门面房归杨某所有。

李方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与杨某系同居关系,但同居期间所购置的房产,并不一定是共有财产。王某没有办理房屋确权手续,对该门面房没有所有权,无处分权,王某与杨某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无效。王某与李方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故判决为:一,撤销一审判决;二,驳回杨某的诉讼请求。

二零一二年五月,杨某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省高院审理后认为:二审判决认定事实缺乏主要证据证明,适用法律错误。裁定:第一,中止二审判决的执行;第二,指令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

目前,再审正在进行中,尚未结案。根据上诉案例,笔者做以下几点分析。

二、 案件分析与点评

笔者对案件的认识和观点是,王某与杨某系同居关系。本案的焦点是:第一,王某是否对涉案门面房享有所有权;第二,门面房是否是王某与杨某的共有财产。首先,分析第一个问题。王某与开发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已实际占有、使用该房,但没有办理房屋确权手续。这种情况,现实中并不少见。如果仅凭房产证作为所有权的凭证,那么,这种情况的房屋则处于一种无主状态,以致不能处分、使用、收益。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这种情况做了司法解释,《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基于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商品房买卖民事法律行为,已经合法占有建筑物专有部分,但尚未办理所有权登记的人,可以认定为物权法第六章所称的业主”。笔者认同这一观点。可以认定王某是门面房的业主,享有房屋的所有权。另外,第二个焦点问题的认定为,该门面房是王某和杨某同居期间共同购置的房产,虽然是以王某的名义签订的合同,但杨某实际出资8万元(有银行转帐凭证),其余8万由王某出资。这实际是王某与杨某共同出资购置的门面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五条:“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财产处理。”显然,门面房是王某和杨某同居期间共同出资购买的房屋,是共有财产。两个焦点问题已经很清晰的表明,涉案门面房是王某与杨某的共有财产,未经所有权人的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处分。

本案中,王某两次处分了涉案门面房,每次的处分行为有效吗?第一次处分行为,即二零零八年三月,王某、杨某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中约定门面房归杨某所有。这是公民间的民事行为,并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应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但该协议只是王某与杨某之间关于债权的约定,所有权并未转移。也就是说门面房还是王某、杨某共有。第二次处分行为,即二零零九年九月,王某与李方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这是公民间的合同行为,也是债权行为。但这种行为不能侵害门面房所有人杨某的权益,如果杨某事后追认同意,该合同是有效的,反之,合同是无效的。由此,王某与杨某虽然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房屋没有交付,也未办理确权手续,不具备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下面对案件的一、二审进行点评:一审判决王某、李方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房屋归杨某所有。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王某与李方某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是一种效力待定合同,并非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在合同签订之时延续杨某提出异议之时,合同处于一种效力待定状态。当杨某提出异议时,合同就无效了。虽然,王某与杨某之间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有效,但只是债权的约定,所有权并未转移,王某仍然是所有权人之一。法院直接判决房屋归杨某所有,超越职权范围。笔者认为一审法院作以下判决妥当:王某与李方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自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起无效。

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与杨某系同居关系,但同居期间购买的房屋并不一定是共有财产。王某对涉案门面房没有办理确权手续,不享有房屋的所有权,王某、杨某之间签订的分割财产的协议无效,王某、李方某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故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杨某的诉讼请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王某已是门面房的业主,是该房的所有权人。如果按照二审认定的王某没有该房的所有权,其就没有处分权,不但王某、杨某间的《协议》无效,王某与李方某间的《房屋买卖合同》也应无效。但二审的认定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认定王某无处分权,又认定一个处分无效,另一个处分有效。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缺乏主要证据证明,且适用法律错误。笔者认为二审作以下判决:一,撤销一审判决;二,王某、李方某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自二零一零年四月一日起无效。

三、本案启示

购房者与开发公司已经房屋签订买卖合同,并且购房者已占有使用的,房屋的所有权已经转移至购房者手中。虽然未办理房屋确权登记手续,并不影响购房者对房屋的所有权。双方当事人同居生活期间,共同出资购买的房屋是共同共有财产,一方当事人擅自处分的行为一般认定无效,但共有人追认的除外。

房屋买卖行为是公民之间重大的民事行为,所涉及的经济交易额较大,一旦不谨慎,就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一方面,买卖房屋的当事人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另一方面要仔细审查所买卖房屋产权是否清晰,有无纠纷瓜葛、抵押、出租、查封等,只有这样,房屋买卖才会安全,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维护。而作为法律人的法官、律师,要具备深厚的法理知识和娴熟的法律业务知识,正确把握每个案件的法律适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 文志敏.论房屋登记簿以及房产档案的查询[J].中国房地产,2010(01)

[2] 王颖.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刍议[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05)

[3]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

[4]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从伦敦奥运开幕式探究英国文化 下一篇: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法律价值及其价值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