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高校助学金发放制度

时间:2022-09-16 09:58:20

浅议我国高校助学金发放制度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助学金制度是保证贫困大学生的顺利就读大学的一项基本措施。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助学金情况的研究,总结出现阶段助学金发放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一些可行性监督举措。

关键词:高校;助学金;贫困生;发放

中图分类号:C46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与方法

国家助学金是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平均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分为3档,一等4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也在贫困生中产生,每生每年5000元。

(一) 贫困生认定标准

教育部对“贫困生”的定义确定了贫困生的基本标准,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一致,各省市各高校对贫困生的划分标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一般把家庭人均收入较少,有一定数额债务,只能缴纳部分学杂费,基本生活费接近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定为“贫困生”;而把家庭经济收入没有任何来源,基本上靠借债上学,无力缴纳学杂费,在校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称为“特困生”。[2]

(二) 贫困生评定方法

目前,高校大多采用生源地认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高校自身认定相结合方式来确定的。学生生源地民政部门出具证明,对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进行说明。高校以此为参考依据,成立由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结合其在学校的消费、生活及学习情况进行初次评议。之后由年级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评议,再由辅导员甄选,再通过学院、学校认定工作组审核,最终确定贫困生及等级。

二、 国家助学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贫困生认定界限模糊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一,学生家庭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消费水平不同,家庭贫困的概念也不同,造成贫困家庭认定的标准不统一。如认定标准中“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属于贫困生,但是“绝对贫困”和“低收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些学校将“父母双下岗”作为认定标准之一,但很多下岗职工再就业收入超过在岗职工。[3]种种因素都导致贫困生认定工作成为助学体系中最复杂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二) 贫困证明可信度有待商榷

目前高校在认定家庭贫困时,为了操作方便,往往将认定成本外化,即依赖于地方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虽然村委会或街道办是比较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但是为了让本村村民获利,同时对自身利益又没有损害,所以贫困证明很容易办理。更可甚的是,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花钱开证明的情况;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三是通过亲属关系或职权关系获得证明。[4]在这样的环境下,仅以一纸贫困证明作为依据是不合理的。

(三) 贫困生审批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影响公平性

大学扩招带来的副作用使师生比不断下降,一个辅导员经常要面对几百人,想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经济真实情况压力很大。于是很容易出现辅导员将资助工作简单化和随意性处理,“轮流享受”和“平均享受”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在实际的评议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做出虚假评议、拉帮结派等情况,导致民主评议失去原有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甚至走向“竞争”贫困生名额的极端做法。

(四) 助学金使用缺乏必要的监督反馈体制

贫困生领到助学金以后到底该怎么使用这部分钱,没有部门监管,也没有相应的监管体系,同学中也很少有人去上报反馈不良的消费信息,这也为伪贫困生提供了温床。还有同学无偿获得了这些钱就不去珍惜,随意挥霍。这样的反馈跟踪信息缺乏不仅使高校的助学金体系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助长了伪贫困生现象的蔓延。

三、 改善助学金发放制度的对策探讨

(一) 多渠道、多角度建立贫困生认定体系

1、 提高贫困证明的可信度。针对当前出现的生源地相关部门不负责任的轻易为学生开具贫困证明的现状,国家和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行政法规,规范办事程序,并对造假行为予以追究。这样不仅能提高贫困证明的可信度,也解决了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同时,要向贫困生证明上所盖公章部门打电话核实,杜绝假章现象。

2、 确立贫困生硬性指标。根据生源地和学校消费水平以及各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可申请贫困生资格的硬性指标。如:不可使用苹果等高档手机;不可使用任何奢侈品;不可使用摩托车及私家车等代步工具;不可佩戴钻石、珠宝及其他高档首饰等。

3、建立贫困生档案。建立包括贫困生生源地、具体家庭困难情况、父母职业、月收入、贫困证明、历次受助情况、学习成绩等相关信息在内的动态贫困生数据库,及时跟踪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及家庭经济变化情况。贫困生档案的材料必须客观真实,能够实事求是地描述贫困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状况等,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实施和调整资助措施提供翔实的材料。

(二)规范评定审批程序

助学金应当是解决生存问题的资助。助学金的发放要求必须严格,一定是“雪中送炭”不能是“可有可无”更不能是“锦上添花”。因此,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及助学金的发放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由同学民主产生贫困生认定小组,通过平时生活中用心观察,审核助学金申请者,避免产生“伪贫困生”。

(三)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虚假资料的出现反映出部分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增强责任感,让贫困生明白,贫困资助不是廉价的同情与施舍,是党和国家对贫困生的关怀。作为受资助者只有刻苦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四)健全助学金使用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高校应建立、健全助学金使用的监督机构,用来监督贫困生对助学金的使用情况,同时建立辅导员机制,通过组织班会、座谈会等形式让全体班级成员共同监督助学金的使用情况,这样那些伪贫困生就会有所顾忌,退出贫困生的申请。其次,建立贫困生认定责任追究制度。从校长、学生处、院系、辅导员层层强化职责,加强监控和约束力,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制裁。对于骗取助学金的非贫困生,一经查出,不仅退回助学金,还应给予相应的处分。

参考文献:

[1] 彭文英.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2).

[2] 梁思影,陈健.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及存在的弊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

[3] 王向峰.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探究.2011(3).

[4] 李培林.当代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上一篇:论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的关系 下一篇:漫谈杨明的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