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促进有效生成活动

时间:2022-08-05 02:34:42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促进有效生成活动

《纲要》颁布后,教师自主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灵活自如创编课程,让更多动态开放的教育活动模式在学校中进行。其中,充分体现《纲要》精神“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来自于幼儿自身的特点与兴趣、经验、需求出发的探索式的师生互动——生成活动更是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实行。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促进有效的生成活动,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幼儿发展。

一、真正了解,注重个性

所有的生成活动都是构建在幼儿感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所以,教师对于班级中幼儿的发展水平要了如指掌。要真正了解幼儿在身心发展中因为年龄而表现出的特殊规律。千万不能从教师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不尊重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倾向、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幼儿个性的区别,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幼儿的个性也不是相同的,由于幼儿的生长环境不同,父母教养的方式不同,导致幼儿之间存在着个性的差异。不同个性的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教师给予的教育,若不符合他的兴趣点或者发展的需要,幼儿就会对活动的教育内容有着不配合甚至是抵触行为。教师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尊重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的差异,因材施教,进而更好促进生成活动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二、注重观察,帮助筛选

教师一定要和幼儿真正投入到每一个活动中,善于倾听,注重观察。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当幼儿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若是年龄小或者是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疑惑时,教师就要做一个活动中的有心之人,细微观察、及时发现、解析需求、捕捉幼儿的点滴信息,观察倾听孩子要有兴趣,有热情,愿意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及时捕捉幼儿产生感兴趣有需求、有矛盾的问题的瞬间,帮助幼儿判断问题的价值性,从而生成活动。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生活,多问问题,然后教师及时接过幼儿抛来的问题之球,帮助幼儿在问题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生成活动。在生成活动中幼儿由于自身生活经验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在自我生成活动时往往会出现探究不深入,内容不正确,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挖掘活动的深层价值,帮助幼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提升。

三、创设环境,多方支持

对于幼儿来说,环境不是装饰的背景或者是摆饰,而是课程的一部分,因为环境是直接对他们产生作用的一个因素,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去学习。在生成活动中,除了积极创设适合幼儿生成拓展的环境外,教师还应提供给幼儿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带着自由的心在生成活动中驰骋,不用惧怕教师的教条,不用害怕自己的失败,更不用担心自己的创造性的生成被老师制止扼杀。教师要对幼儿给予鼓励、给予自信和给予尊重,让幼儿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我的个性,让幼儿互相倾听、互相启发、互相探索、积累经验。同时,生成活动中教师还得给幼儿多方的支持,如,在时间、材料、经验等等。

1.时间的支持。生成活动中的时间支持,其实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教师发现幼儿有生成内容时选择合适的时间介入。介入太早,幼儿没感觉问题的价值或者积极性参与度不高;介入迟了,问题没有探索价值了,孩子积极性受打击,对事物不关注,没兴趣了。所以,教师要在幼儿最需要解惑答疑、积极性最高、最愿意探索求知的时候介入才是最合适的。其次,时间的支持还体现在教师对幼儿生成活动给予的活动时间支配度。因为有些生成活动可能会生成主题式的活动,这样一来教师必须挤掉原先预设的有些主题活动,而若幼儿生成了主题活动的时间短则三四天,长则二周,所以,教师对幼儿生成的有价值有必要推进的主题式活动一定要给予幼儿充分完成活动的时间,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来探索问题获取经验。千万不能为了完成教师原先的课程安排而扼杀幼儿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戛然而止、意犹未尽。从而也间接影响下次幼儿自主生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了探索的欲望。

2.材料的支持。在生成活动中,教师若能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操作材料,就有益于他们利用经验与外部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从而有效构建新的知识。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应该提供给幼儿低、中结构的材料,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材料提供要适度,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幼儿真实的发展水平,提供给幼儿最需要、最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材料。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也不同,幼儿在生成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也就相应的不同。

3.经验的支持。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积累的经验远远不能解决他们在生成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资料帮助他们学习,比如,尽可能给幼儿提供可以积累经验的图书、图片、音像、视频等,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教给幼儿如何观察的方法,养成幼儿观察的习惯,在科学的生成活动中还可以帮助幼儿设计好如何观察记录的表格,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记录方法。再者,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有些材料的收集,或者带他们去生活中有目的地感受实践探知。

四、适宜指导,推进拓展

教师在幼儿的生成活动中指导无疑会促进两个方面的发展:一是支持推进(创设必要的环境,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给予幼儿良好生成的空间,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二是延续拓展(对幼儿在生成活动的点滴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充分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让生成活动能进一步拓展延续)。但是教师在这两方面作用时的适度和尺度就是要拿捏准确,过了就是教师又要牵着孩子的一切,少了则让孩子天马行空胡乱走了。同时,幼儿缺乏教师合适指导的话,不能与材料充分互动,也无法对新生成的活动保持持久不变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生成活动中适宜指导,不断调整和优化指导的策略。

1.支持推进时的引领合作。幼儿本身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同时他们自身生活经验积累不多,他们对事物的探究往往停留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到内部,同时对事物的兴趣不能长时间保持,也会半途而废转移原先的关注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支持推进,促使他们深入探究获取新的经验。有价值的生成活动一旦开始,教师就得定位自己是个支持者而不是决定者,作为支持者,教师要把幼儿的经验和兴趣放在首位,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的探索与表达。同时教师要做合作者而不是领导者,作为合作者,教师应以观察等待替代包办干预。有的教师认为:在旁边站一会儿,给学习挪出一些空间,仔细观察幼儿的所作所为,并能够很好地领悟些什么,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往常。有些教师在为幼儿进行活动时不注重观察,不让幼儿自主的学、主动的探,而是经常会犯这样的毛病:把幼儿在进行的活动材料当作自己的教学材料,甚至会更加积极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心中的答案,把结果快一点呈现给幼儿,让幼儿掌握教师认为该掌握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完全失去了生成活动的意义。教师应该耐心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或反应,敏感地察觉到幼儿的需要,随时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伙伴关系,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来解决生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

2.延续拓展时的积极鼓励。所有生成活动中的探索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幼儿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错误,或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对原先的兴趣,在生成活动中表现为闲逛、被迫、烦躁、面对幼儿的这些现象,教师应该用合适的身份、适当的语言、激励的姿态、积极的情绪让幼儿坦然面对小失误和挫折,鼓励幼儿重新探索,同时最大限度重新唤起幼儿的兴趣,保持幼儿的好奇,让幼儿用新的方法积极主动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如,教师可提供一些漂亮的奖励贴花,鼓励幼儿的提问,或者用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你的讲述很有趣。”或者是“你的表演真棒!”“你真像个小科学家”等,还可以用同伴的身份帮助幼儿继续拓展:“我还想玩呢?你来帮我一下!我们一起来解决吧!”教师这些积极的情绪势必会感染幼儿,鼓励幼儿,引导幼儿达到目的。

生成活动是一个真正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模式,而在生成活动中只要教师坚持与幼儿对话,坚持以幼儿的发展和需要为一切的宗旨。学习多维度思考,将真正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指导生成活动的教育或组织中去,鼓励幼儿突发奇想的生成点,支持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微笑凝视、用心倾听、仔细观察、学会等待,这样一定能真正拥有有效的生成活动以及以后更多的优质教育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元培幼教集团)

上一篇:校本研修方案制定的原则 下一篇:一堂不寻常的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