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临床防治82例回顾性分析

时间:2022-08-05 02:18:35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临床防治82例回顾性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防治。 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同期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但不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LVEF。将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抗心衰)和B组(常规抗心衰基础上,纠正低钠血症),对两组治疗后血钠水平、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死率(29.3% vs 11.0%)、住院时间(15.0±3.0) d vs(10.5±2.5) d明显升高,LVEF明显减少(36.5±0.1)% vs(43.7±0.1)%,P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98-03

慢性心力衰竭是以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机体代谢障碍型危重疾病,也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低钠血症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及抗心衰治疗的临床效果。低钠血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抗心衰治疗,而抗心衰治疗也会限制补钠速度,两者互相制约,增加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治疗的难度[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血钠水平0.05),具有可比性。41例A组中,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2±4.5)岁,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其中Ⅱ级10例、Ⅲ级19例、Ⅳ级12例;41例B组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5.6±5.0)岁,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其中Ⅱ级10例、Ⅲ级20例、Ⅳ级11例,两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氧疗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积极纠正低钠状态,对于轻度低钠血症患者(血钠水平125~135mmol/L)时,鼓励口服钠盐或者静滴生理盐水,每日摄入3~5g氯化钠,而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血钠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的血钠水平、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4]:(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血钠水平正常,心功能分级≤Ⅱ级、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或者心功能恢复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钠水平明显上升,但未恢复正常,心功能分级≤Ⅲ级;(3)无效:临床症状、血钠水平、心功能分级均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住院时间、LVEF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死率、住院时间明显升高,LVEF明显减少(P

2.2 A组和B组治疗前后血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组血钠水平明显升高,(P

2.3 A组和B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与A组相比,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

3 讨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较少,导致肾小球滤过滤减少、过滤分数相应增加,继发性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分泌增加,容易发生钠

上一篇:影响新型诉讼模式的四个概念 下一篇:如何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罪(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