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减少农电管理安全风险

时间:2022-08-05 01:35:48

浅谈如何减少农电管理安全风险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农电管理安全风险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加强农电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电管理;安全风险;措施自从国家开展“两改一同价”工作以来,农电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县级供电企业已从农村安全用电的行政管理部门转变为农村安全用电管理的责任者,按产权归属与管理权限承担了相应的安全责任。供电企业的安全贵任加大了,同时电力设施的保护范围也扩大了。供电企业如何避免安全风险,笔者谈几点看法。

1农电管理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1.1农电体制改革后管理机构减少,安全管理存在死角。农电体制改革前,农村用电安全管理和电力设施保护由乡(镇)政府、乡(镇)电管站、村级管电组织以及村电工共同承担。农电体制改革后,乡(镇)电管站撤消了,农用电由县级供电企业垂直管理。所有的网改投资都是供电企业的,产权也是供电企业的,与乡(镇)政府无关,原来村组集体办电的资产转交供电企业,村级管电组织也不存在了,唯一剩下的就是村电工,通过考试考核后由供电企业择优聘用,按400一500户的标准配一名农电工,供电企业聘用的农电工人数相应减少,农电工要完成农村用电管理,电费回收以及其他的相关工作,难度很大。

1.2人身触电纠纷越来越多,同时缺乏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农电体制改革前,在农村发生的人身触电事故和电力设施破坏造成损失都是由乡(镇)政府、村级管电组织自己解决,很少要求电力部门赔偿和解决。但农电体制改革后,农村发生的只要与“电”有关的人身触电事故,不管是什么原因,责任是谁,当事人都要求供电企业高额赔偿。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对用电安全贵任的划分不明确,法官们对法律条款的认识不同,对触电案件的处理还缺乏完普配套的法律法规,处理事故随意性较大,使供电企业承受着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陷人无休止的应诉、上诉之路,牵扯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

1.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临时用电已成为安全管理的死角。一是农村抗早排灌用电;二是建房时的临时用电;三是农村加工用电;四是村级公共场所的用电等。农户为了节约,加之安全意识的淡漠,临时接线都不使用规范合格的材料,而且都是农户自己私拉乱接。在这种情况下,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人身触电事故。从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来看,在抗早排灌用电上出的人身触电死亡人数较多。

1.4安全用电宣传不到位,农户安全意识淡薄。虽然电力部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很多的安全用电教育和宜传,但真正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对安全用电认识到位的村民还不多。特别是在农网改造中,广泛使用保护器(简称触保器),不少村民认为安装了触保器后,怎么操作也不会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了思想上的麻痹。另外,由于农村条件差,农户室内的线路乱牵乱拉不规范,而目前触保器的质量不是很过关,触保器的损坏率也很高,损坏后村民也不愿更换。

1.5农村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薄弱。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农村供用电点多、面广、线路长,设施被盗现象时有发生,设施被盗后责任难以划分,盗窃者不易查处,即使公安机关把案破了,被盗的损失也无法追回,这样就给预防盗窃和恢复供电带来较大的困难,最后还要供电企业投资恢复供电。

2农电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农电体制改革后,农村的供用电实际上都是由县级供电企业一竿子到底,直接管到每家每户。这样就导致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增大了,组织企业要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防范,尽最大努力减少风险。

2.1向当地政府、人大反映,尽快出台电力设施保护的有关政策。把电力设施的保护延伸到村组和农户,要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恢复村级管电组织,适当配t电力设施协管员(给以相应的报酬)。同时可以采取供电方和用电方双方共建的办法,明确管理范围,采取村包段、组包线、户包点,发动村民参与到电力设施的保护,自觉关心、保护电力设施,并和村组签订相应的责任状。

2.2把农电安全管理工作纳人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农电安全管理体系。供电企业要及时顺应体制变化,抽出精干力t,成立农电安全管理小组,层层签订贵任状,把安全职能分解到每个人,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奖惩,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

2.3加大安全用电的宜传,增强村民安全用电的意识。农村安全用电常识的宜传不是一个阶段或给农户的一封信(原来做过)以及几块安全警示牌就能做到的,供电企业要持之以恒地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宜传,通过事故教训进行宜传,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个个安全用电,把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

2.4建立并完善电力事故处理法规,合理界定供用电双方的安全贵任和义务。在解决电力事故纠纷时,要分清贵任与过错,否则,当事人都向供电企业提出赔偿,处罚主体不分,赔偿金额也越来越大。继续下去,供电企业将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尽快完善电力事故处理法规则是必要的。

2.5供电企业要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一是坚决落实低压配网的三级保护,合理配制合格的触电保护器,做到安装、投运、动作率达到100%;二是对农村抗早排灌用电要做到“疏”“堵”相结合,在抗早排灌临时用电期间给农户无偿提供材料(电能表、线、表箱、闸刀等),固定下火线,确保临时用电接线方便,安全可靠,临时用电结束后,把材料收回来年再用;三是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力对农网改造后接管的供电线路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存在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分轻重缓急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四是建立农村变压器的台区、线路设备台帐和用电情况档案,收集各种资料数据进行分析,以便确定线路设备的健康水平;五是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台区供用电设备的巡视工作,发现缺陷及时整改,保证线路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六是严格执行国发(1999)02号文件,分清产权归属范围,要分清集体和个人的资产(含农户电能表及以下资产)。这样既可以减少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范围,又可以使产权所有者承担应负的安全责任。

上一篇:加强物流包装管理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下一篇:着力设计“十巧”呈现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