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5 01:28:20

浅谈初中数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能力;自主探究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给予学生自立学习的机会和放手探究的时空,从而彻底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技能的建构过程之中,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有价值而且是富有兴趣的数学,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浅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探究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

(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线性规划问题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要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师生互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学习。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主动独立创造性的进行探究知识的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造观察、实践、思考与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每一名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三、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给学生提供与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去参与问题、去探究问题。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让他有一种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2)善于揭示知识背景,介绍相关数学历史。让学生体验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数学家如何思考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今天他们探讨的问题,就是当年数学家研究的问题,从而增进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我向他们介绍了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以及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并且出示了一道古代勾股定理的计算题:“平平湖水清可鉴,荷共半尺出水面,忽来一阵狂风急,吹到荷花水中偃,湖面之上不复见,入秋渔翁始发现,列花离根二尺远,试问水深尺若干?”这样一来,我发现了学生们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整堂课中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对课本产生强烈探究欲望,要寻找解决古代算术题的方法。学生不但探索出了知识,而且给他们心灵上带来了成功感,有利于激发探求数学的兴趣。

四、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学生靠自身操作和实践获取知识才是最佳的,同时这种形式可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促进学生探索、思考、想象的发展,因此学生在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中探索总结知识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探究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问题送给学生,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探索,寻找答案。如,《菱形》一课,我将问题设计成开放式,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然后让学生添加条件,使之成为菱形。学生通过大脑的思维,探寻的结果也各不相同,思路各异。当然,在探索、尝试中学生也必然有错,这是正常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探索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探究意志。

五、小组合作交流,确保探究的成功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不同的观点发出碰撞,引发思维的冲突,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目的,思维更加丰富与全面。

六、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

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过程需要把握这几个原则:①设置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学习时间;③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空间;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评价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时,要注意:①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学生既可以感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又可以认识到自身现有的状况和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提升自己探究意识的水平;②真实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这两种评价结合使用,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给予相应评价。由于行为是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学生实际探究能力的提高能够反映出学生探究意识水平的变化。③记录学生的个体差异。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继承走向创造,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创新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顾汉文.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培养研究.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 第34期

[2]郑金书.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未来英才,2013年 第24期

上一篇:培养职校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解析 下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