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在就业与兴趣之间抉择

时间:2022-08-05 01:22:30

高考志愿,在就业与兴趣之间抉择

【关键词】高考志愿 就业 兴趣

随着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而在就业市场中,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毕业生比比皆是,这不仅涉及到莘莘学子的切身利益,更是社会教育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学校、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成了千千万万的家长及高中毕业生高考后最急迫的关切点。面对全国上千所高校、几千个专业,填报高考志愿、选择理想的专业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

为了了解2008年应届高考毕业生在进入高校前的专业选择与将来就业选择以及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我们对2008年应届高考毕业生高考志愿的填报做了专项调查。

家长与学生双抉择

调查中,在被问及到谁在填报高考录取志愿选择专业中起主导决策作用时,只有2%的学生回答完全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有7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听取了老师和家长的意见,是通过吸纳家长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了最终的选择。报考了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吴同学表示,自己的专业选择是受到了自己哥哥的影响,觉得哥哥的职业很有意思,好就业,就报考了土木工程类专业。而完全自己做主的比例也达到了28%,说明90后的学生在自己重大事件的抉择中拥有了更多的自和话语权。

兴趣与就业双抉择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专业的选择过程中,超过六成的学生会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认为自己填报的专业是与个人兴趣爱好间接具有关联。77%的被访学生表示专业前景和未来的就业也是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结果显示在高考填报志愿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和家庭都是非常实际的。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虽然2008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采取了三个平行志愿的模式,为考生增加了录取几率,但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最终的高考志愿填报中放弃了对于个人兴趣的坚持,将就业放到了主要位置,而选取了更为稳妥、更为实际的志愿填报方法。

在与考生进行的深度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对于专业的选择,相当一部分考生对大学的学习体系相当陌生,对专业的分类和学习内容了解甚少,面对大学复杂的学科分类,即使不考虑就业仅以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也存在着许多高中毕业生不清楚个人兴趣对应什么专业,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受自己的职业与工作单位的局限,许多家长对于什么专业在四年后是好就业的专业,什么专业的人才将来比较稀缺,现在的热门专业四年后能否成为抢手的专业也非常茫然。

针对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的这两类突出问题,为避免学非所用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呼吁各高校要加大开设的专业与就业市场的研究,适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与学科的设置。对已开设的专业在对外做系统介绍的同时,更要每年向社会公布各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报告。同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向社会未来就业方向的指导信息,规范各高校的高招会信息。此外,要充分发挥媒体及社会中介的作用,使考生及家长能及时、透明地了解到相关信息。以上几个方面,将帮助千万学子选好学校和专业,做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从而达到专业、就业与个人兴趣和谐统一,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最大效应。

(作者单位:王浩然,新东方学校;张爱,合肥外语学校)

上一篇:论经济对外开放进入“拐点”后的挑战与对策 下一篇:“大建设”的一个强劲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