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8-05 12:38:48

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引发的思考

【摘要】 本文详细解析了征求意见稿在公允价值定义、计量框架、信息披露三个方面的最新修订,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类准则关系协调和非活跃市场估值难题两个突出问题并分别给出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 征求意见稿 估值难题

一、引言

2011年5月12日的IFRS13《公允价值计量》,被认为是欧美两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历时5年多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规范趋同的收官之作,对于各国的趋同进程无疑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实施5年来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保证价值的公允性,真正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依然难以获取,对准则的部分相关规定感到难以理解,无法付诸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报告的质量。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展和我国公允价值实践的迫切需要,我国财政部于2012 年5月17日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向各界征求意见。

二、最新修订内容解析

征求意见稿在遵循“坚持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和兼顾考虑我国实际”两个原则下,着重修订了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阐明最新定义

征求意见稿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退出价格。新定义赋予公允价值的新内涵有以下方面:

1.市场基础

相对于主体基础,市场基础在计量公允价值时,能够一定程度防止计量主体选择价值的主观性,从而保证价值的相对公允,这体现出准则制定者对解决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这一难题所做的努力。

2.主要(最有利)市场

主要市场是指交易量最大、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其拥有的最大交易量会保证更高的活跃度,因此它是无偏的,能够提供更具代表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市场基础的核心原则。

3.退出价格

新定义规定公允价值是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退出价格。这与我国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将负债定义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是一致的,过去的进入价格形成了历史成本,现行的退出价格形成了公允价值。

(二)构建计量框架

在财政部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没有明确提出公允价值层级的概念,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层级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未将公允价值层级划分与公允价值的披露要求结合起来,难以得到有效执行,这给企业计量公允价值带来极大的困扰。

(三)强化信息披露

征求意见稿的另外一大亮点就是加强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要求。其将公允价值计量分为持续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公允价值计量,并在上述基础上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对应,不同层级的公允价值必须披露对应详细程度的计量信息。对于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当变更估值技术时,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对于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当变更估值技术时,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可合理取得的量化不可观察的输入值。

与现有的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要求相比,征求意见稿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规定更加严格,充分考虑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因为会计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在计量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时可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会计准则制定者通过要求披露充分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来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

三、影响、问题和建议

征求意见稿重新定义了公允价值、构建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加强了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要求,不仅完善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基础,而且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其必将极大地推动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发展。但同时,笔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之后,有两个问题日益凸显,急需解决。

(一)基本准则、计量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关系

征求意见稿后,目前涉及规范公允价值运用的准则可分为三类:基本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和各个相关的具体准则。这三者之间该是什么关系、实务中应该如何协调这种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正确运用公允价值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准则中却未有明确说明。

笔者认为,基本准则被看作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三者的关系中处于第一层面。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处于公允价值应用规范的第二个层次,它属于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具体规范层面,主要解决一般意义上的非特定会计要素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披露问题。具体准则解决的是会计要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问题,即用公允价值反映的客体是谁以及如何反映的问题。它是公允价值在基本准则和计量准则指导下的具体运用,是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有益补充,本文将它看成公允价值应用的第三个层次。

(二)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估值难题

估值难题一直是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的一个顽疾。征求意见稿确定了公允价值层级的划分依据、各层级输入值的含义、公允价值计量整体的层级确定原则,构建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为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依据,必将大大降低公允价值确定的难度。为此,笔者认为:(1)尽快出配套的应用指南。应用指南应当具备新兴市场的基本特征,勇于面对我国市场报价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提供更多第二、三层级输入值的相关指南,竭力破解估值难题。(2)适当引入独立估值服务。对非活跃市场条件下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进行评估,需要充分的信息和估值人员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于外界的力量来完成公允价值的确定工作。资产评估作为独立、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可以胜任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适当引入独立估值服务,可以提高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3)加强对会计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课题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连续四年平稳有效实施——我国上市公司2010 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会计研究,2011(10).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http://,2012,(05).

上一篇:广西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SWOT分析 下一篇: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模式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