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作文

时间:2022-08-04 11:45:15

如何指导小学作文

作文指导是一个系统,包括作前收集、积累、整理资料的指导,作中分析材料、处理材料、语言表达的指导,作后修改、评讲的指导。现有的作文教学仅重视作中指导,忽视作前、作后的指导,导致作文教学效率的不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改过程中在注重作中指导的基础上,既注重作前的指导,又重视作后的指导,努力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1.作前指导学生以课外阅读引作文阅读。

应该说,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积累大量的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课外阅读的一大目标,但是,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无奈很多家长过于急功近利,把提高作文能力看成课外阅读的唯一目的,总是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于是,在此目标的引导下,片面要求孩子多读作文书,更有甚者,索性把课外阅读变成作文阅读。这是极为错误的,课外阅读只能是一个有利于作文的引子,教师要合理利用。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这个活动坚持了两年,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2.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

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在创造情境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的所学所想和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自卑感,使学生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不卑不亢,敢于展现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并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另外,我还利用地域优势,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地区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纳入美的神奇力量中,启发他们由事物迁移到虚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观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充分调动和强化学生接受教育的信心。

3.找准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确定作后指导的要求。

作后指导是作文“全程指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作前、作中指导的继续和完善,又是下一次作文的铺垫,对学生作文经验积累和能力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后指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在确定作后指导要求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作前、作中和作后指导的关系,依据大纲和方案及作前指导的要求,结合学生作文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作后指导的要求,进行作后指导。

确定作后指导要求的关键是找准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而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我们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现。所以我们不能把批改作文当成例行公事,然后就事论事地随便拿几个问题来评评讲讲。全班学生一次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一次作后指导时不能面面俱到,要“有的放矢”。所以每次作文批改后,要把全班学生作文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优缺点,着重捉摸存在的问题中的哪一个是关键性的,确定为本次作后指导的突破口。

例如学生写“我喜欢的一个人”的作文,有的事例不典型,有的事例写得笼统,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详细描写,还有的抓不住人物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次作后指导的主要问题是选用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性格。于是,我抓住这一点进行指导,其他问题只是顺带。这样的作后指导,要求明确单一,重点突出,避免泛泛而谈、吃不透、嚼不烂的情况。

作后指导要做到课堂与课后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注重学生参与和学生的个别指导。对基础较差或富有创见的学生,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经作后指导,再次修改或重写全文或一段,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总结其中的习作经验,以巩固作文教学成果。

上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的“病态”及其对策 下一篇:让语文教学奏响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