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途径

时间:2022-08-04 09:41:52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途径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念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且在思考中发现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其实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具体来说,做好教学反思有以下几点意义:一、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不断提高;二、教学中的总结提炼“灵光闪现”,使之成为稳定的理,使教学过程更加精彩纷呈;三、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四、通过对自身行为剖析,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教师能更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五、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教师通过课后反思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反思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反思教学行为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如,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目标总是定位在增进学生的“事实性”知识(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方面,相对而言,有关史学的“程序性”知识,如历史解释的多元性、因果关系、变迁和延续则往往被忽略。其背后或许有着这样的假设:十几岁的学生只要具备足够的“事实性”知识,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理解、运用那些“程序性”知识;学生年龄尚小,那些史学概念与方法非他们所能领会,无须过早传授。然而,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事实性)知识的增长与儿童思考能力的提升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史实之外,适当传达一些历史学的概念和方法也非常必要。而且,历史教学的核心应当是发展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改进学习方法。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就要了解历史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对历史教学理论的研习。

二、搞好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的典型案例。

三、写好教学后记

可以记录以下内容:一是成功的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 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二是失败之处。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如所举实例,所选习题)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教训。三是教学机智。即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四是学生问题。即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学生在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以及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五是学生见解。六是教学心得。教学后记所记录的内容虽然很多,但不需详细记载,特别注意的是记载一定要及时,否则容易忘记。

四、上好研讨课

研讨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助研讨,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研讨、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讨课,教师具有最佳的研究条件。课后,听课教师应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历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五、开设教师论坛

学期初制定好活动计划,每两周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同科目的教师们聚集在一起,在听取主讲人的发言后,针对教育教学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和意见,共同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每参加一次教师论坛,都应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教师可请同事帮忙,将某一节课完整地摄制下来,然后进行回放,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可定格下来,反思为何当时会这么做,这么做是否妥当,下次可以怎样改进。教学录像可以让教师找出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肢体行为和言语行为的问题,在看录像的过程中,教师可能暴露出自己在课堂上经常盯着课本或教案看,一直注视着某几个学生,在板书的时候经常擦擦改改等许多毛病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观察自己是否经常微笑,这些行为上的教学形象问题透过录像回放就可有所改进。

七、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建议,其别强调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而讨论和调查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解疑。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有效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开拓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总之,“教学反思”这一环节使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循环重复,而是在每一次循环重复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在“思”中学习,在“改”中探索,这应当成为我们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也是历史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 下一篇:童话之美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