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时间:2022-08-04 08:14:30

肺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摘要】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肺癌起病隐匿,早期常缺乏特异性表现,极易被忽略。因此,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大力推行个体对自身肺癌危险因素的筛查,对降低肺癌发病率、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早期诊断;影像学诊断;支气管镜;生物标志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00-02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早期诊断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研究发现11%中度非典型增生和19-45%重度非典型增生细胞可最终发展成为肺癌[2]。

1 肺癌高危人群确定

目前,全世界众多学者对肺癌的病因研究,较为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大气污染、社会精神因素、职业性接触等。

经学者研究男女性年龄肺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吸烟已经被公认为是肺癌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90%的肺癌发病与吸烟有关[4]。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长期反复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支气管黏膜上皮增殖转化,这种未分化的基底细胞异常增生或鳞状细胞化生,使局部支气管上皮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而促发癌变[5]。

2 影像学技术

X线胸片仍是肺癌筛查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对肺癌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90%的肺癌在早期的X线胸片上已有异常改变。

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spiral CT,LDCT)检查采用低电流,小辐射量扫描,放射剂量仅是常规CT的1/6。与常规CT相比,对肺内小结节敏感性较高。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将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功能检测结合起来的新技术,有助于胸片、CT检查发现的病变的定性诊断。原理是以正电子发射核素取代葡萄糖分子2位上的氧原子形成葡萄糖衍生物-18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经葡萄糖代谢途径被细胞摄取,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肿瘤细胞中缺乏磷酸酶,18F-FDG,在细胞内堆积。因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代谢旺盛,18F-FDG,浓聚于肿瘤细胞内。PE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鉴别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4.6%-95.8%,特异度为66.7%-82%,精确度为89%-90.7%。

3 内镜技术

支气管镜不仅可以观察病变的形态特征还可进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针吸细胞学等检查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并对肺癌分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自动荧光支气管镜(AFB)是利用细胞自发性荧光和电脑图像分析技术开发的新型纤维支气管镜实时采集图像帮助检测正常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荧光变化,对异常荧光区域黏膜进行活检以增加癌前病变或原位癌的检出率。

支气管内超声(EBUS)是在支气管镜引导下通过超声探头对支气管腔内气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检查与治疗的方法。

其他如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窄波光成像支气管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肺的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动力支气管镜等极大程度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对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蛋白质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就是通过监测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往在肿瘤早期,相关蛋白质水平就发生变化,化的蛋白质,从细胞整体水平检测肿瘤发生、发展的高通量生物信息学技术。

5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是指将特定寡核苷酸片段或基因片段作为探针,排列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待测的标记样品的基因以碱基配对杂交,扫描芯片,比较和检测探针上的荧光信号,迅速找出基因与疾病的关联。肺癌基因表达谱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基因缺失、重排、突变,抑癌基因失活或癌基因激活。最早的危险因素是先天或后天的基因突变,而且肺癌与胚胎肺基因表达谱相似。

6 血清肿瘤标志物

目前国内外已用于临床或正在研究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很多,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5-3(CA15-3)、P53抗体、内皮素(ET)、心钠素(ANP)、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抑癌基因LOH、甲基化、端粒酶等。

7 痰液检查相关技术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发现早期肺癌、尤其是隐性肺癌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8 展 望

新的筛选和检测方法的开发,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LDCT适用于周围型肺癌的筛查,并已经逐步开展。而注重早期中央型肺癌的AFB、FCFM技术也正逐渐应用于临床。BEUS技术旨在更快和更准确地对肺癌进行诊断和分期,使更多的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而痰液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筛查指标也已有望在不远的将来进入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Jemal A,Siegel R,Xu J,et al.Cancer Statistics,2010[J].CA Cancer J Clin,2010,60(5):277-300.

[2] Band P,Feldstein M,Saccomanno G.Reversibility of bronchial marked atypia:implication for chemoprevention[J].Cancer Detect Prev,1986,9(1-2):157-160.

[3] 李为民,陈勃江.西部医学,2009年9月第21卷第9期:1447-1448.

[4] Pirozynski M.100 years of lung cancer[J].Respir Med,2006,100(12):2073-2084.

[5] Pelucchi C,PiraE,PiolattoG,etal.Occupational silica exposure and lung cancer risk:a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1996-2005[J].Annals of Oncology,2006,17(7):1039-1050.

上一篇:9例手足腱鞘巨细胞瘤超声回顾性分析 下一篇: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的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