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冷却水套的创新设计

时间:2022-08-04 08:10:51

浅谈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冷却水套的创新设计

[摘 要]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动机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及发热状况,分析新能源汽车交流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新能源汽车发电机外壳的连接结构和功能进行改进,设计一个水冷却水套,以满足较大功率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的散热要求。本创新设计主要运用流程式平行流水循环的水冷却方式,使得安装更加灵活,冷却效率更高。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电机 流程式 灵活

中图分类号:TS7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16-01

背景

在当今汽车上,汽车电器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不断增多。随之而来,汽车用电量需求不断攀升,如空调用电、燃料系统的电子化、排气的净化处理、电动执行机构的增多及其用电等,输出电流增大,从而导致汽车发动机所带发电机的功率从原来的0.25kW、0.35kW、0.5kW、增大到0.75kW、1kW,甚至1.5kW、2kW,这样原来的风冷已经不能满足汽车发电机的温升问题,影响到其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其绿色环保的概念而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国纷纷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电机和控制器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也是驱动系统中发热量较高的两大部件。因此,高效合理的散热设计,是保证电机和驱动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一般的,传统的散热方式是自然风冷,强制和风冷和强制水冷三种方式,风冷主要是对小功率的电机产品,对大功率的电机,目前广泛采用强制水冷,而冷却水套是主要水冷方式。但是,目前现有的冷却水套仍存在着许多的缺陷。

1.现有冷却水套设计存在的主要缺陷

目前现有技术问题主要是:1、进出水口受到限制、不能灵活安装。为保证散热效果的均匀,螺旋形冷却水套只能在水套前后两侧开进出水口,对电机安装造成限制2、冷却不均匀,导致局部高温,水流受重力影响较大,进水口一般只能安装在中心线上。受重力影响,导致流速不均,冷却不均匀。3、水道由串联到并联,最终并入出水口,导致出水后出现局部冲击,影响装置的可靠性。

2.冷却水套的创新设计

本设计主要通过成本低廉的一套设备,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水冷却方式,通过导流隔片形成多流程水循环式冷却水套。流程式平行流水循环,解决了重力影响对冷却效果的影响,通过前后往复式水循环,使得电机冷却均匀。流程式水循环水路对进出水口的位置没有限制,进一步解决了安装受限制的问题。水循环过程匀速、均匀,不会造成局部冲击,装置可靠性好。水循环的管路采用多孔设计,扩大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本设计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其中1为出水口,2为进水口,3为前集流管,4为导流隔片,5为冷却扁管 ,6为后集流管。

本设计利用流程式水循环冷却方式,通过水泵控制水的速度和流量进入进水口,利用导流隔片控制水流循环的走向和流程,通过冷却扁管内部的多孔设计,增大了水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电机的冷却效率。易于控制冷却效率、可靠性强、安装灵活。

本设计的系统工作流程具体如下:

第一步:通过水泵将水引入进水口,流入前集流管。

第二步:水流到前集流管的第一个导流隔片后,开始转向,通过冷却扁管,进入后集流管,第一流程结束。

第三步:进入后集流管后,水沿集流管方向流,遇到第二个导流隔片,进而转向,进入第二流程,流回前集流管。

第四步,重复以上行程,依次类推,直到水流通过出水口,一个冷却循环结束。

3.总结

本发明利用水冷却方式,通过导流隔片形成多流程水循环式冷却水套。流程式平行流水循环,解决了重力影响对冷却效果的影响,通过前后往复式水循环,使得电机冷却均匀。流程式水循环水路对进出水口的位置没有限制,进一步解决了水套的安装受限制的问题。水循环过程水流匀速、均匀,不会造成局部冲击,装置可靠性好。水循环的管路采用多孔设计,扩大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

参考文献:

1.邓隐北,邓彬,汽车发电机的技术进展,微电机,2010(1),89-91;

2.侯谭刚,论汽车交流发电机的现状与发展,汽车科技,2012(5),31-32;

3.陈光军,汽车发电机自动化测试台的设计,机电技术,2008(10),98-100;

4.张俊智,发动机动态试验台混合模拟方法的仿真研究,内燃机学报, 2007(1),1-5;

5.优可夫,桑塔纳电喷发动机实验台架,机械研究与应用,2006(3),47-48.

上一篇:挽留技术人才的六种方法 下一篇:浅谈交直交主电路的原理与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