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

时间:2022-08-04 07:04:23

万众期待的电影《私人订制》于2013年12月18日晚10点提前在全国上映,19日零点首映场票房已达1100万。这部影片的摄影指导赵晓时老师日前接受了ARRI的采访,这位拍摄过《鬼子来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梅兰芳》等热门电影的著名摄影师与我们分享了他进入数字时代的拍摄心路历程,以及他使用ALEXA拍摄这部电影的心得。

康清虎(以下简称“康”):赵老师,我知道您之前用ALEXA拍过电影《愤怒的小孩》。在您的拍片历程中,第一次拍摄数字电影是用的ALEXA吗?

赵晓时:是的。目前为止我的两部数字电影都是用ALEXA拍摄的。在此之前我拍摄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一九四二》依然都还是胶片,我一直拍完了国内最后一批胶片电影,然后才转向数字化。

康:在完成胶片到数字转变的时候,您出于怎样的原因才选择了ALEXA?

赵:那时(几年前)我们做机型选择时主要测试的是Sony和ARRI。我最早接触数字摄影机是在筹备《建党大业》时期。因为当时中影已经有了数字机,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些测试。但测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原因可能是当时数字机本身有一些瓶颈还没有解决好。最后我们商量了一下,因为《建党》明星很多,而且明星的档期卡得很死,不容有失。万一出什么问题,比如说数据没了,后果会非常严重。另外,当一种新技术与一种比较传统的技术进行比较时,我们更有把握的还是传统技术,传统技术更容易掌控。所以最后还是选择用胶片拍摄《建党》。那次测试是第一次接触数字摄影机,但最终没有真正介入。之后的《一九四二》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胶片。

一直到我拍摄《愤怒的小孩》才真正开始接触ALEXA。那是我真的第一部数字电影,当时我们也是懵懵懂懂,很多东西还在摸索。拍摄过程中我们还要解决它的一些问题,比如当时OB-1录机的连接问题等等。我觉得现在的数字技术发展得很快,对全世界而言都是新技术,因此它就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数字技术的成熟和完整还是在完善中的。但从另一面说,我一开始接触ALEXA,就觉得从习惯上它的操作感有一种比较近似胶片摄影机的感觉。而且通过拍摄的这两部戏,我还是比较喜欢ARRI的色彩管理系统出来的画面质地。从这方面看,ARRI是有它自己的传统和传承。在这个方面,感觉会更亲和一些。

康:您在拍《私人订制》的时候为什么还是选择用数字机?

赵:其实本身也没有选择,因为胶片在中国已经彻底说再见了。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必须面对,必须重新选择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些职业摄影师还要继续拍电影的,转向数字化就必然要面对职业中的一些转变。

康:您和导演决定把《私人订制》的画面风格定在什么调子?

赵:这部电影在影像上更贴近广告,所以我们尽可能的让它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因为这部影片内容本身不是一个纯粹的明信片似的东西,剧情中有帮人圆梦的情节,主人公要带着各色人等进入他(她)规定的一种情景和梦境里;同时它又必须具备某种年代的特性。所以这部影片我首先觉得是一部偏时尚的喜剧片,另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元素混杂在里面。

康:您刚才说导演还是习惯用胶片,这次选择数字机有什么顾虑吗?

赵: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趋势是不可能抗拒的。但关于这个问题,我实际也没有真正跟导演仔细聊过。就我自己来想,导演肯定还是希望自己的摄影师在技术角度可以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得更仔细,掌控得更好些。我个人感觉,现在的数字技术跟原来的胶片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原来在胶片时代,前期的摄影机和底片,只要拍摄时曝光准确,对焦准确,经过正常的冲洗,你的整个影像其实几乎完成了90%。如果把一些调整忽略不计的话,从某种角度上说,只要把底片印成正片,你的电影画面就完成了。但是现在的数字技术,实际上从前期捕捉到后期最后生成画面,整个过程跟胶片有着根本的不同。虽然可能前期后期仍然有点孰轻孰重的关系,但后期几乎是占了半壁江山。我觉得现在数字时代面对的问题,主要是整个电影制作产业的匹配度不够完善的问题。这些年数字技术在中国不断发展,这个过程中大家吃过亏中过招,但还是不断在摸索完善。这依然有漫长的路需要走。

康:在拍摄现场的素材管理方面,您有什么感受吗?

赵:首先,我觉得现场素材管理(DIT)必须是一个专业岗位和专业配置。并不是简单地安排一个人,应该是需要一个团队。我们第一次用数字机拍摄《愤怒的小孩》的时候,由于当时真的不懂,另外也因为那个片子成本很低,在素材拷贝的环节就没有找专业团队来做,最后发现真的出了问题。所以通过这些年的摸索,我觉得像DIT这种专业岗位必须首先配置要完善,另外要充分的予以重视。在筹备《私人订制》时制片主任告诉我,投资方没有安排DIT的费用。我说:“对不起,咱们现在进入的是一个新的数字时代,拍摄的岗位配置以及相关的技术环节跟以前胶片拍摄有很大不同。面对这种新的局面,可能你之前没有做相应的预估,但我告诉你DIT这个环节是必须的,值得的。”如果忽略这个环节,将来素材出现任何闪失都是你无法承受的。后来制片方还是按照一个相对比较标准的配置组建了一个DIT团队。

康:就像您说的,协调前期和后期的DIT需要一个团队。它因为不像胶片盒,封上就可以。

赵:没错。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说,相当于我们把电影底片全部交到他(DIT)手上了。其实现在很多制片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很正常。因为当我们入行接触电影的时候,胶片工艺已经走了一百多年了,前人该走的弯路该有的教训都已经经历过了。胶片的整个产业已经是个很成熟的产业,所以对于胶片各方面的技术问题,你懂不懂并不重要,它已经给你规范好了。你在什么职位就做相应的工作就可以了。但现在数字时代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既是挑战其实也是机会。全世界等于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谁能掌握得快掌握得好,谁在这个时代里就有比较好的生存空间和生存位置。

上一篇:互联网能否颠覆影院 下一篇:Part 4. System Analysis of the Processes 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