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产生的影响

时间:2022-08-04 04:57:59

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产生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后不同时点的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异氟烷以及阿曲库铵的用量少于对照组。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麻醉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术中血糖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122-02

为了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产生的影响,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100例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这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46~62岁,平均年龄为(50.5±10.5)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6~63岁,平均年龄为(51.5±10.6)岁。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其用作对比分析。手术进行前,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均低于8 mmol/L,心肺功能没有出现异常现象,血小板计数正常,没有冠心病、贫血以及高血压,手术前均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等镇痛消炎类型的药物以及激素类药物。

1.2 方法

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患者肌肉注射0.3 mg东莨菪碱以及0.05 mg/kg咪达唑仑。麻醉开始之前要将5~7 mL/kg乳酸钠林格液快速输入。麻醉诱导的具体方式为: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05 mg/kg咪达唑仑、3 g/kg芬太尼、0.5 mg/kg丙泊酚、0.5 mg/kg阿曲库铵、1.5 mg/kg丙泊酚,然后进行气管内插管操作,将麻醉机连接起来,对患者的呼吸进行控制,将数值设置为潮气量6mL/kg-10mL/kg,通气频率10~16次/min,根据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每分钟的通气量进行合理调整,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40 mmHg之间。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要选择胸9-10椎间的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试验量为3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麻醉平面出现之后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全麻诱导插管以及呼吸控制。具体的麻醉维持为:对照组患者持续吸入异氟烷,将呼气末异氟烷浓度控制在1.1MAC-1.6MAC之间,并且在麻醉维持的过程中间断性的追加0.25mg/kg阿曲库铵以及2 g/kg芬太尼。观察组患者经硬膜外间断性的给予患者5~8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并且给予患者持续性的吸入异氟烷,将呼气末异氟烷浓度控制在0.5MAC-0.8MAC之间,并且间断性的追加0.1 mg/kg阿曲库铵。两组患者均在取出胆囊之后停止患者吸入异氟烷,在进行缝皮操作的过程要将氧流量增大,直到5~7 mL/min,以此来促进排出异氟烷。等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之后,要给予患者0.01mg/kg阿托品以及0.02mg/kg新斯的明,以此来拮抗残余下来的肌松作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呼气末异氟烷浓度(ETIso)、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血压(NBP)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在诱导前、切皮气腹时、气腹后5、10、20 min、手术结束时、拔管后15 min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并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对两组患者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全麻维持用药量进行对比分析[1-2]。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借助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与分析[3]。如果P0.05,那么代表的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5±3) min,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为(6±0.6) min,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为(28±1.7) 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6±7) min,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为(6±0.4)min,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为(47±3.7) min.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差异无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糖浓度变化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详见表1),两组患者诱导前的血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之后,不同时点患者的血糖浓度相对于诱导之前均出现上升的趋势,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全麻维持用药量比较

对两组患者全麻维持用量进行是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异氟烷的用量为(0.66±0.2)MAC,阿曲库铵的用量为(6.21±0.6)mg;对照组患者异氟烷的用量为(1.48±0.6)MAC,阿曲库铵的用量为(15.71±0.5)mg,芬太尼用量为(0.13±0.01)mg。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异氟烷以及阿曲库铵的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为要建立人工气腹,因此会对其呼吸循环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通常在手术过程中会选用全身麻醉[4]。但是给予患者单纯的全身麻醉时,依旧会存在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因为受到手术的刺激,因此会导致患者的血糖、血压升高[5]。但是硬膜外阻滞对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传出的冲动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因为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但是如果单纯的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中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会对患者的呼吸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呼吸困难,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二氧化碳的蓄积以及缺氧[6]。如果二氧化碳大量蓄积会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而使血糖升高。因此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麻醉质量,减少麻醉用药,使患者术中的糖代谢紊乱减轻[7]。该研究通过对该院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异氟烷以及阿曲库铵的用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后不同时点的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能够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糖代谢,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物用量,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法印,李翔,张先龙,等.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糖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11(27):56-57.

[2] 罗会林,马玉林.两种麻醉方式对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22(24):92-93.

[3] 邵涛,胡海燕.七氟烷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J].中国药师,2014,12(9):1529-1531.

[4] 腾香芹,茆庆洪,付群,等.地佐辛对2型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浆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12(21):3284-3286.

[5] 王斌,李会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7(20):2791-2792.

[6] 钱朝霞,云虹,沈黎红,等.术中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应[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23(2):76-77.

[7] 吴世健,关鑫,兰轲,等.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9(20):2591-2592.

(收稿日期:2016-03-16)

上一篇:自拟肢痛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3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风险把控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