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的四大教育素养之二

时间:2022-08-04 03:44:42

名师的四大教育素养之二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是由思想决定的,就其表现内容而言,是由素质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拥有什么,他才能够给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知识、技能,他就只能传授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技能;教师拥有智力、能力,他才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笔者曾据此把教师分为教书匠(知识、技能型的教师)、能师(智能型的教师)、名师(智慧型的教师)。教书匠就知识论知识,就技能论技能;能师才会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而名师还会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地、时不时地冒出智慧的火花启迪学生,开启学生悟性,增长学生智慧。

名师应该拥有教育智慧,尽管我们无法给教育智慧下个确切的定义,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认知层面讲,智慧要比智力和能力更高、更虚灵、更富有弹力,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教育智慧是教育能力和教育艺术的合金,教育能力与教育艺术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才构成教育智慧。这正是教育智慧的生命力和活力之所在。为帮助教师进一步领会教育智慧,并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我们尝试对教育智慧进行分类。

一、内容类的智慧——学科专业素养

(一)深刻

深刻者,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教师的教育智慧首先就表现在能够独立钻研、分析教材,并把教材编写意图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

有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也即能够讲在点子上。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常使学生放下包袱又惭愧不已。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智慧的象征。一个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绝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它就像一个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过程,走钢丝较之于走马路,其精俗精巧之异显而易见。教书匠常常就不是把课上得简单,而是上得复杂了,把学生弄得无所适从。从思维角度来说,深刻的思维乃是一种高层次的求同思维,这种思维使人能够从不同的知识内容中看出相同的东西,从而化繁杂为明了,把书读薄。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

与深刻相对立的是肤浅,肤浅的实质是智慧的疲软,肤浅就像一锅二十七八度的温开水,既没有沸汤那样的烫人,也没有寒冰那样的彻骨。因此,你不要指望从肤浅者的教学中去寻找刻骨铭心的印象。

(二)独到

独到者,独具慧眼也。教师的教育智慧常常表现在对教材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他的课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项发明,是独一无二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就像是在独享一片风景。

从心理角度说,独到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之一是首创性。一位外国作家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是傻子。”首创性只承认第一,而无视第二,它拒绝雷同和模仿,鲁迅先生最欣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即是这个道理。特点之二是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有智慧的教师对教材、教参,决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是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独到的东西总会给人特别的、难忘的印象。独到的对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征是从众。平庸者只肯定别人肯定的,也只否认别人否认的。至于那些应该肯定而别人没有肯定的东西,他是断然不会点头;同样,对于那些应当否定而别人没有否定的东西,他也不会带头说不。所以,一般来说,你想从平庸者的教学中讨到什么让你开窍的钥匙,往往是徒劳的。

(三)广博

广博者,知识广阔博大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 的确,名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该有所涉猎,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纵要深,像丁字形;横要宽,如宝塔状;纵横结合,双向并建,储学积宝。这样才有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讲起课来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随手拈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吐语不凡,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陶醉。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汲取人类文明史的丰富营养后,厚积薄发的艺术“精品”。它能让学生感受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与广博相对立的是单薄、干瘪,知识贫乏的教师讲起课来干干巴巴,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枯燥乏味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方法类的智慧——教育专业素养

(一)启发

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性的。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在课堂上才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启发的最高境界是以灵性启迪悟性。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二)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有位教育工作者对此有过生动的文学描述:

课堂教学不是一潭死水,它应当像大海,永远变幻,就是在宁谧的时候,也孕育着丰富多姿的波澜。课堂教学莫不如此。任凭事先如何周密的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总是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而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乃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其要诀是避其锋芒,欲扬先抑,欲进先退,变换角度,以智取胜。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

(三)绝招

名师常常身怀绝招,绝招使其教学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叫人赞不绝口。教师的绝招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甚至望而生畏、无人相匹的境界。如有的教师数学课从不需要圆规、三角板,但画出的几何图形,尤其是圆就像十五的月亮,丝毫未差;有的教师能根据课文的叙述,在黑板上信手挥来,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优美意境,令学生十分惊叹;有的教师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反复临摹,不忍擦去;有的教师幽默风趣、妙语迭出,常引得学生忍俊不禁、笑声频繁,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

那么教师的智慧是怎么来的?名师又是如何造就出来的呢?名师乃是教师敬业、乐业的结晶,是教师长期不断追求和自觉探索的结果。名师的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

1.多想出智慧。

多想即多思索,牛顿曾说:“思索,持续不断地思考,以待天曙,渐渐地见及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别的,却只是由于我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爱因斯坦也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晶。名师的特点就是对学术、专业有专门的研究。教师一定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勤奋出天才。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不仅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亲身体会,也是他从一个初中生而成为数学家的勤奋一生的真实写照。当今教育界也有两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名师——钱梦龙和魏书生,他们靠的也是勤学,勤学出名师。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培养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综观自古以来的教育家,没有不勤学的,也鲜有师长不好学而子弟自动上进者。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名师。值得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杜甫有句名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到教师身上:“读书破万卷,教学定有神。”“神”就是灵智。

3.交流长智慧。

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进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绝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共同讨论,益处更多。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给每个人都能带来新的启迪。萧伯纳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还是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讨论是思维的交换,而灵感的火花在思想的碰撞之中才能显得更加绚丽多彩,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在讨论之中迎刃而解。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总之,讨论是智慧的摇篮。一所学校唯有加强集体研讨,形成学术气氛,才能培植和造就大批名师。

上一篇:浅析实验教师心理对化学实验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