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角的高职经管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研究

时间:2022-08-04 01:30:16

企业视角的高职经管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研究

[摘 要] 职业素养是个人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种隐性素质。职业素养是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谋求职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本文从企业视角入手,研究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企业视角;经济管理;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多元化、全球化,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人才价值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职业化程度。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基于企业视角下的职业化程度更多是指超越学历、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所以对于以技能为主体培养内容的高职教育,要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引导和培养。而这一点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则显得尤为重要。经济管理类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是在长期的与人、与市场、与社会的相关的管理接触中予以体现,因此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高低成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极为重视的人才选择标准。而本文所指的“企业视角”正是以企业对经管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及认同状况为依据,来研究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它能很好地衡量从业者能否适应、胜任所从事的岗位。主要包括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其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提出了素质冰山理论,此理论将一个职业人比作是漂浮在水中的一座冰山,将职业素养分为露出水上的部分和潜在水下的部分。职业技能是露出水上的部分,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则属于潜在水下的部分,正是潜在水面之下的隐性素养支撑了一人的显性素养部分,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人的职业发展。

二、企业对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需求及认同状况分析

1、企业对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需求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课题研究团队对所在学校近三届经济管理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走访和调研,发现企业在招聘、录用、培养和重用经济管理类学生过程中,将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视为重要的选择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将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内涵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内容,如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服从意识、诚信意识、职业认同感、奉献精神、合作意识、敬业精神、表达写作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等。当然,对于不同层次的岗位,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具体内容的要求存在着隐性的“层次性”。笔者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提升层和拓展层。基础层指适应岗位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包括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纪律观念、良好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服从意识和忠诚度等。提升层指胜任岗位的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表达写作能力、职业认同感、奉献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社交能力和抗压能力等。拓展层指能独当一面并获得较大发展空间时必备的职业素养,包括较好的执行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需要指出的是“分层”不意味着前一个层次的职业素养队后一个阶段的发展不重要,而是说明要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必须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

2、企业对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认同状况分析

课题团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4家企业下发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1份。问卷主要是针对企业对高职经管类学生隐形职业素养的认同状况进行调研。

经过对281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分析,反映出企业在“基础层”包含的职业素养中,对学生的纪律意识、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满意度在87%以上,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的满意度分别为55.7%和64.7%,服从意识的满意度为52.6%,而对诚信意识的满意程度仅为31.2%。在“提升层”包含的职业素养中,企业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满意度为72.4%,而对写作能力(即基本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的满意度则为33.6%,对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社交能力等几项的满意度均在70%以上,对职业认同感、敬业精神两项的满意度分别为55.7%、52.2%,而对抗压能力的满意度则21.7%。在“拓展层”包含的职业素养中,企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执行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四项的满意度均在34%左右,而对创新能力的满意度仅为5%。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和引导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但是与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还有距离,尤其是在在“提升层”和“拓展层”中所涉及的部分职业素养更是差距甚大。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就业,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体面就业,拥有更好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因此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从企业的视角来思考和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企业视角的高职经管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

1、建立以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相统一的思想教育体系

“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安利中国公司人力资源股总监张玉表示,每个企业都希望招聘到有才能的人,但是最关键的环节还在于人品。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企业对于“人品”的定义,不仅要求员工具备普通的公民应有的公民道德,同时要求他们应具备一个行业或职业应有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因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因此高职院校学校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始终坚持将学生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育人的核心地位,通过有效地形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敬业意识、团结意识和奉献意识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融入企业。

2、建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有效性的落实必须以学校课程为载体和平台。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意义上求全求大的课程设置体系,应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下新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了解分析专业对应岗位或岗位群对专业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的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对课程的内容或数量作出合理的整合、增减、修改或更新,可将课程分解为经济管理类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树立专业思想,提升学习能力,拓展专业知识,从而真正实现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的目标。

3、搭建以显性职业技能和隐性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平台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在职业环境中培育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养最终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巩固,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练就职业技能,领悟和体会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职业礼仪的真正内涵,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以显性职业技能和隐性职业素养为内容的社会实践平台。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如勤工助学、社会服务、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懂得包容、参与竞争与合作,培育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引导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参与合作企业的市场调研、主题活动宣传策划、横向课题的研究等专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打下基础;再次积极为经济管理类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实践平台,并加强其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的规则要求、纪律制度,培养学生认真、守纪、积极主动的良好的职业态度,从而更快地适应企业需求,顺利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4、建立校企文化共融的育人环境

大学校园文化以其所蕴涵的精神因素、信念因素、道德风尚等,作为一种文化氛围而弥漫于师生之间,对校园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内驱力,而企业则是道德教育实践本质与职业素养培养一致性体现的最佳场所。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企业的文化资源,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校园文化,建立校企文化共融的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分析企业需求,对于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公共职业技能,可主要从“听、说、读、写、管”五个方面着手培养,其中“听”是指学生能做到耐心有效倾听,并能准确把握对方表达中心意思和要点内容;“说”是指学生能准确有效地与人沟通、交流,正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读”是指学生能正确理解所读文字资料;“写”是指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撰写财经类应用公文;“管”是指学生具备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并能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我们可将这些有效地融入到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不断强化和训练,从而不断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公共职业技能。其次,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如辩论赛、社团文化艺术节、女生节、重大纪念活动等,引导学生主动策划、组织、参与,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充分挖掘企业文化资源,开展企业名人系列讲座、校企联谊、参观企业等活动,让学生在接触企业、认识企业的过程中了解企业家成功的艰辛历程,知晓企业的纪律和准则,缩短学生潜意识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从而树立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就业观念,准确地寻找自己的职业定位,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5、提升教师的职业性,拓宽“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渠道

职业素养教育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职业素养教育的成败。因此,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必须提升教师的职业性,包括师德师风、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知识结构等,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积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大师、实施校企项目合作等方式不断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学生现代职业素养教育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菁.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国成人教育.2008.1

[2]付晓容 浅谈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08.5

[3]黎光明.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教育.职成教育研究.2007.8

[4]李维维.构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

[5]李岚,周劲松.高职院建设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吕祥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

[7]李亚民,陈向平.以素质教育为特色构建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6.5

基金项目:此文系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1-2012年度科研规划立项项目《企业视角下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135。

作者简介:朱冰(1977—),女,湖南湘潭人,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商学院院长,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用爱播撒希望 下一篇:维语言文学作品中比喻的民族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