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何以立威和立信

时间:2022-08-04 01:23:05

如何影响他人,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罚上”才能立威,“赏小”更能取信,中国古代在这方面有许多经典的案例。

如果有一天,你一不小心站到了前排,而你的身后恰是一群并不信服你的人,你该怎么办?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罚上立威”给出了一个经典的案例。

司马穰苴是在齐国处于危难的时候走上历史舞台的。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击齐国的阿、甄之地,而燕国入侵河上,齐国的军队吃了败仗。危急时刻,贤臣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说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于是景公召见了穰苴,然后景公被他的才能折服,决定任命他为将军,带兵迎击燕、晋的军队。

得到景公认可以后,穰苴并没有得意忘形,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部队中的权威问题。他很诚恳地对齐景公说:“我出身卑贱,您把我从乡下提拔上来,让我的职位在大夫之上,这个时候,士卒难以接纳我,百姓不信任我,我实在是人微权轻。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希望你能派一个地位比较高的宠臣来做我的监军。”景公很高兴地答应了。

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并让手下人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庄贾平日骄纵惯了,一旦身为监军,那就更加不可一世,他想既然自己是监军,大将军自然要让自己三分,迟到一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亲朋好友来送他,他就和众人喝开了小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

穰苴质问他:“你为什么迟到?”庄贾轻描淡写地说:“亲戚和同事来送我,所以耽误了一下。”

穰苴慷慨陈词道:“作为一个将领,接受了任务就要忘记自己的家,执行军法就要忘记感情,冲锋陷阵就要忘记个人安危。现在情况危急,大敌压境,你怎么敢随随便便就因为个人的事情而耽误军务呢?!”于是召来管军法的人将庄贾斩首示众。

景公派遣使者来救庄贾,车马奔驰进入军中。穰苴威严地问管军法的人:“在军中跑马,按军法该如何处置?”管军法的军官回报说:“当斩。”穰苴说:“君王的使者不可杀。”于是就把使者的仆人斩了,还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此举一出,三军震撼,再没有人敢瞧不起新任统帅司马穰苴了。

要树立威权,最高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处理一个典型来镇服众人。这个典型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司马穰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这个人必须是有地位有权势的人。

有人把这个手段称为杀鸡做猴。其实,到底是不是杀鸡儆猴,还是值得探讨的。我们不妨把这个例子放大来考虑。假如有个新来的领导要给一群大象当头领,为了震慑这些大家伙,这位新领导威风凛凛从地上抓过一只蚂蚁,然后当着这群大象的面把蚂蚁狠狠地捻死了。这样会不会起到震慑的效果呢?当然不会。不但不会起到震慑效果,大象还会嘲笑他的软弱。

相反,如果给一群蚂蚁当头领,上来就当众捻死一头大象,那么蚂蚁一定会格外信服领导的威严。所以,我们应该捻死大象给蚂蚁看,只有处罚了有分量的人,才能起到震慑的效果。罚下不能立威。新官上任当天就把门口看自行车的保安给骂哭了,这根本起不到树立威信的作用,相反只能让大家嘲笑。只有处罚有足够分量的对象,才能有成效。

威信威信,有威还要有信。如何树立信用呢?秦国的商鞅变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准备变法,公布法令之前,担心老百姓对法令没有足够的信任,于是就使用了一个很有效的小技巧。他让人在南门立了一根三丈的木杆,公告说如果有人能把木杆移动到北门就给予十金的奖励。老百姓觉得移动小木杆就给金子,这个事情很奇怪,没人敢动手。商鞅就把奖金增加到五十金。后来有个人上前把木杆移到了北门,真的当场就得到了五十金的奖励,于是大家对商鞅信心大增,对他提出的主张、下达的指令都格外信服。

这个策略叫做赏小取信。赏大不取信,必须要赏小。人们的心理是这样的:大家都觉得,大成绩大事业得到回报是理所应该的,领导者奖励大成绩大贡献,本身就顺理成章。所以这种奖励对群众的影响不大,起到的宣传示范作用也不大。而小事情就不一样,小事情,不起眼,容易忘记、容易忽略,只要在容易忽略的环节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就一定能取得大家的关注,从而起到足够的示范作用让群众信服。

上一篇:有心 有度 有序 有效 下一篇:别被“一致通过”蒙蔽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