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农民艺术团建设之我见

时间:2022-08-04 12:38:57

新农村农民艺术团建设之我见

农村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农村农民艺术团,加强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村培养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21世纪我国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地处河北省西部山区的井陉县,对农村农民艺术团的建设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农村对农民艺术团建设的迫切需求

1.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农业产业,农业产业中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结构、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生产手段、交换方式日趋现代化。因此,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化。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过剩。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已经彻底脱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以及“一天三送饭,早晚加班干”的生活模式,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2.农村制度文化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通讯设备、传媒及互联网的普及,八个“样板戏”文化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个人社会活动范围更宽,社会关系更趋复杂。制度文化转向需求文化,农民文化生活将逐步走向新的阶段,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将加快发展。在农村,大量的青壮年人进城打工,农村人口的组成也逐渐发生着变化,留在家里的人,大多是老、弱、病、残及妇女儿童。面对这一群体的农村人口的组成结构,如何解决他们的文化需求,是当前需要我们重视与研究的新课题。

3.农村精神文化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国农村精神文化的变化发生了许多困惑:在由传统农业文化逐步向现代农业文化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适应的部分。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消沉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造成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精神支柱的人民感到一些困惑。

4.建设农民艺术团有着重要意义

(1)塑造农民自身形象。农村的文化传统、乡俗文化、人文环境、村民素质等,这些都反映了农村的形象。每个乡镇、每个村庄的形象,都是该村地方在素质、发展潜力和软硬件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都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各种发展问题。树立地方良好地方形象,对内有利于激发村民的归宿感和自豪感;对外有利于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伤投资以发展本地经济。

(2)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井陉县秦时置县、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品种繁多,且属山区农业大县,在河北省发展西部生态经济之“一体两翼”战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井陉拉花”誉满全国,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张井老虎火”、“桃林坪花脸社火”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井陉晋剧”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艺术团的成立占农村数量的55%,有的以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有的以演出地方戏剧为主,有的以演出大众秧歌为主,还有花会、鼓乐、杂耍以及剑、拳、球、扇等强身健体节目。基本上达到了一乡一品。因此,发展农村农民艺术团对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井陉县庄旺村的民间舞蹈――井陉拉花,是井陉拉花最重要的流派,由于历史原因,此村村民存在很大派性,领导班子瘫痪,各项工作滞后,隶属于天长镇的镇党委及镇文化站干部配合县文化馆通过狠抓“井陉拉花”这一特色文化,在建立农民艺术团过程中以此为纽带化解了矛盾,和谐了邻里关系、干群关系。(3)促进农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农民艺术团的建设,可以促进自身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与创新,如“井陉拉花”、“韩信背水之战”、“苍岩山福庆寺庙会”、“东天门秦皇古驿道”、“赵庄岭皇纲”等名人文化特色、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人文景观等,在农民文化艺术活动建设中,发展其优秀的部分,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使落后的庸俗的传统文化得到相应的改造,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良好传统问题更好更快发展。对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在保留其特色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同时,赋予其时代精神,使其既具传统艺术内涵又有现代思想内涵,既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又使先进文化占据了农村文化阵地。

二、努力搞好农村农民艺术团建设

1.农民艺术团要开发利用特色文化。特色文化在农村异军突起。首先,要注重农村自身文化特色的挖掘,确立富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主题。如花会节目“蔡庄龟驮碑”,借人们对龟的长寿及不屈不挠精神的敬仰心态,围绕观碑、讲碑、赏龟、谈龟,用“碑和龟”做文章,提高其表演水平和观赏价值;“井陉拉花”依托“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优势,围绕“拉花传说”做文章,用农民艺术团表演各流派的拉花传说,保护传统拉花,编排现代拉花,举办“国际井陉拉花艺术节”、“苍岩山福庆寺庙会”则可以利用胜景旅游的同时,组织农民艺术团演出,再现传统庙会起驾、超度、朝拜的宏伟场景,吸引游客参与其中;“锦山仙景”,则念好“山”字经,可在浓荫树间对唱山歌,编排文化娱乐游戏,让游客在“住农家屋、睡农家炕,盖农家被、吃农家饭,观农家碾、磨农家面”的同时参与农民艺术团的文化娱乐游戏,以增加游客的乐趣和驻地农民的经济利益;“背水阵古战场”则要编写剧本,通过农民艺术团表演地方戏剧再塑韩信形象。其次,既注重以传统为本,又大胆创新,努力追求和体现时代特色。可以依据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认真进行形象设计,追古溯源,编制富有特色的故事传说,通过艺术团的演出,以此创造新意,深化内涵,吸引群众。如“苍岩山传说”中的“三皇姑跨虎登山”就极具传奇色彩,创建农民艺术团再现传奇情景不失为一项好的旅游创举。再次,建设农民艺术团既要注重地方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光大,又要善于嫁接他乡文华,使之充满活力。如井陉民间艺术种类十分丰富,在挖掘自身艺术的同时,嫁接改进了“铺上的威风锣鼓”、“社区的腰鼓”以及“微水村的罗伞凤鼓”等。利用农民艺术团演出的特色文化,给农民提供互相借鉴、学习的平台,全面提升农村文化的品位。

2.农民艺术团有利于村民中心文化的建设。村民中心文化,就是以村落为基本单位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主要内涵就是组织各农村的群众,在县乡(镇)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和所在农村干部及文化骨干的带动带领下,广泛开展各种健康有益文化活动。村民中心不仅仅是农民朋友的文化娱乐场所,还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培训中心所在。如井陉县罗庄村、金柱村,组建了农民艺术团,演出通过文艺骨干编导反映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系列优秀节目,使当地村民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还学到了致富门路并上了中央台新闻节目。农村农民艺术团的建设,要求尽量做到“六有”:一是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二是有热心农村文化事业的村委领导;三是有一定数量的文化建设骨干;四是有一支群众性业余文化爱好队伍;五是有必需的音响、灯光设备等硬件;六是有定期开展活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3.农民艺术团有利于集市、庙会文化的推动。利用好农民艺术团,对集市、庙会文化建设十分重要,可以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根据地方特色做好因地制宜。农村农民艺术团作为集市、庙会文化的主要演出力量,他们是来自农村,身为群众,自娱自乐,人民群众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非常了解,对他们演出的节目必然喜欢,使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浓郁的节日文化气氛中接受教育,陶冶了情操。

上一篇:从文化史角度看书法的内容与形式 下一篇:对传统戏曲舞台服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