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丽江清洁经济农村能源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08-04 10:31:27

构建丽江清洁经济农村能源体系的思考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和滇、川、藏三角连接区域。全市辖1区4县(古城区、玉龙县、华坪县、宁蒗县,其中宁蒗县和永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玉龙县是省级贫困县),共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115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98万人,占总人口的86%,全市农村户数近25万户。少数民族人口66万人,其中以纳西、彝、傈傈、白、普米等少数民族居多,全市国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92.3%,坝区占7.7%。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74元。

丽江复杂多样的地貌,明显的海拔高差,形成了境内气候区域差异和垂直气候,全市兼有亚热、温、寒三种气候类型,是集地质地貌特殊性与代表性、生物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典型区域。光热资源充足,海拔2100m的地方辐射量136.2×104kcal/m2,年日照时数2560h;低海拔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年日照时数2763h,占全年可照时数的62.5%。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农村能源提供了有利条件,是发展农村沼气、推广太阳能的理想区域。

一、农村能源发展现状

丽江市农村能源建设起步于70年代末,主要以推广蜂窝煤、沼气建设及其综合利用为主,辅之以推广节柴改灶、太阳能、微水电等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全市先后实施了永胜“七五”全国坝区节柴改灶试点县、“八五”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全省沼气建设重点县一、二期工程,华坪县“九五”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全市国家生态环保治理重点县、程海湖、泸沽湖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及拉市海湿地工程治理等农村能源重点项目。经过多年的农村能源建设,到2010年,全市累计建设沼气池9.6万户,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8.1万户,微水电2374kW,太阳能热水器5.03万m2,扶持蜂窝煤加工点320个,同时还积极试点示范了沼气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2009年,丽江市列入国家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运用示范城市名单,2010年,丽江永胜县列入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

目前,全市农村能源建设,已基本形成了城镇以电、液化气为主,辅以蜂窝煤、太阳能,农村坝区以电、沼气、液化气为主,辅以节柴灶。山区、半山区以节柴灶为主,辅以沼气、蜂窝煤,全市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用能紧张的状况得到改善,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补助标准偏低,农村能源建设进展缓慢

目前。新建一口“一池三改”沼气池,约需投资6000元左右,每口补助1500元。仅为建设成本的四分之一;建设一眼节柴灶,约需投资500元左右,每口补助100元,仅为建设成本的五分之一。丽江市一区四县就有三个贫困县,除个别县能投入少量建设资金,大部分主要依靠上级部门的投入,补助标准偏低,农户投入大,项目推进的难度逐年加大。

2、城镇化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村对能源的需求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近年来,农村出现了大量外出务工、农户家庭养殖减少甚至不养殖等新情况,在一些坝区和农户较集中的地方,沼气建设用地较为紧张,在城镇周边地区养殖业逐步走向集约化发展。一些城区的周边村镇农户对优质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且需求较以往更加复杂,呈现出多层次的趋势。同时,随着我省林权制度改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开展,占广大山区农村生产生活替代燃料和用能问题日益突出,农村能源建设既需要充分考虑目前全市大部分地方贫困程度仍然较深的现实,又要看到全省各地由于资源的差异化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农村能源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农村能源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3、基础设施差,先进技术难以推广运用

农村能源建设工作面向的是广大的农村群众,现有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基础条件差,农村能源推广工作缺少工作经费,建后服务、宣传、安全使用、管理工作难以开展,难以适应项目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农服务水平难以提高,极大地制约了先进农村能源技术的推广运用,影响了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

4、综合利用率不高,发展水平比较低

农村能源建设只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改水改厕、生态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后劲。目前,我市农村沼气建设综合利用率较低,大部分沼气池只用于烧水煮饭或照明,农户不懂得如何开展综合利用,沼气的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速度也很缓慢。

三、对“十二五”农村能源发展的思考

当前,国家加大了对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的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市和打造世界旅游精品的战略,为加快我市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应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围绕构建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这个总体目标,切实加快农村能源建设,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

1、逐步完善管理体制

农村沼气沼气建设作为省政府重点督查督办项目和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必须加强领导,不断完善责任、监管和技术支撑体系,规范项目管理,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

(1)加大领导力度,完善项目管理责任机制。

要将农村能源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县、镇、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目标考核,不断完善责任机制,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帮扶、社会支持、群众自愿的浓厚氛围。市、县(区)各级能源站要按照分片包干、分镇对口联系,加强管理、督促和业务指导;对任务不落实、执行不力、目标任务完成差的乡镇进行重点督查。

(2)加强技术支持支撑体系,确保农村沼气建设质量。

加快农村能源发展,人才是支撑。要建立一支懂技术、会施工、能管护的高素质沼气生产工、农村节能员和太阳能利用工等相关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沼气职业准入,全面推行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禁任何无专业资质和职业资格证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农村户用沼气池施工作业,确保沼气建设质量。

(3)探索和完善农村能源后续服务机制。

要按照“政府引导设施投入,农户购买管护服务”的总体原则,逐步建立起布局比较合理的沼气服务体系,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要总结华坪、永胜县的一些成功经验,借鉴省内外其它地方的成功模式和机制,推出一批适合我市实际的网点服务典型和模式。

2、抓好项目规划和资金投入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要深入开展大回访调查,摸清家底,掌握全市适宜推广沼气农户的分布情况,按照分批推进、量力而行、重点突出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要制订到村,落实到户,做到“四个结合”。“四个结合”是:农村沼气 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相结合,与现代畜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结合。

(2)加大项目建设资金力度。

要加大国家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重点抓好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把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如扶贫开发、环保、森林资源保护、农业综合开发等沼气项目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资金,捆绑使用,以发挥最大的综合效应,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碳减排项目合作,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探索,通过项目合作,引进国际资金和先进技术,拓宽投资渠道。

3、推动农村能源多元发展

合理开发农村当地各种能量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缓解能源短缺,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今后农村能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大力发展沼气的同时,积极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太阳能、秸秆气化、固化等技术。

(1)推动农村沼气深入发展

一是要抓好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推广。要充分发挥综合利用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特色种养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通过大力开展沼气循环农业,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积极试点发展沼肥利用专业公司,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二是要积极推动养殖小区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结合全市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无公害商品猪、商品羊生产基地和奶牛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养殖小区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解决好畜禽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粪便污染问题,做好集中供气、沼气发电等新技术的试点示范与推广,跟踪了解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加快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不断推进沼气产品的更新换代。三是要抓好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向建管并重转型。抓住国家和省政府加强对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扶持机遇,进一步健全服务网络,重点加强对乡镇一级服务站的建设。

(2)大力发展农村太阳能

华坪、玉龙两县为云南省十二个最宜开发太阳能地区之一,应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太阳能利用。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太阳能热水器下乡,提高农户生活质量,促进节能减排。同时,积极开展重要农林经济作物太阳能干燥项目及太阳能公共浴室工程等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和太阳能路灯等新农村亮化工程试点示范。

(3)强化农村生产生活节能技术推广

农村生活节能应进一步强化省柴节煤灶的推广力度,加快省柴节煤炉灶升级换代,提高成型商品炉灶的使用比例,大力推广高效低排放成型炉灶。生产上积极开展砖瓦窑、炒茶灶、烤烟房等加工设备的节能改造。加快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的应用,面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住宅以及学校、卫生院等公共建筑,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被动式太阳房和浅层地源热泵等示范工程。

(4)积极探索生物质能源化利用

丽江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98.2%的国土面积属金沙江流域,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地区。要积极利用国家对于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政策,结合中低产林改造和木本油料等项目建设,在天然林保护区和重点林区,积极利用林业“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森林抚育间伐资源,开展林业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和固体成型燃料试点,为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电和炊事、取暖等生活燃料,减少当地燃料消耗对林木的破坏。

上一篇:生物质燃料的新用途 下一篇:关于推进农村节能减排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