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移情教法 培养审美情感

时间:2022-08-04 10:30:09

运用移情教法 培养审美情感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所选的文章,大都是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审美过程,既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审美渗透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谈了运用移情法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文审美,教育,移情法,运用

审美教育是各个学科的共同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渠道,对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使学生自我的主观情感外射到文中,使文中的形象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审美色彩。审美欣赏是主体(自我)对客体(形象)进行观照时的自我欣赏,并在情感上产生交流融合升华共鸣,就叫移情。但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赏诗析文易,移情难。怎样让学生的情感从初步的感知上升到感受感动阶段呢?这就涉及到移情教学法在实践中如何操作的问题。

1.美读――引发共鸣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人们在音符的跳动中、时空的交错中,享受声音带来的美感;朗读也是一门艺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诵读是一位教师极其重要的艺术基本功,需要极高的技巧。好的诗文当是三分分析七分朗读。假如在传授新课中,教师能通过诵读把文章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的朗读出来,传染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文章主题的氛围,将对学生理解感知文章极有帮助,一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就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

《三峡》是郦道元的一篇精美短文,文章虽短只有155个字,但经过作者的匠心独运,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我在教学时,采用美读的方法带领学生一起领略三峡的壮丽景色。写山:静态描绘,雄伟高峻。朗读时语气平静舒缓;写夏水:动态描绘。朗读时语气应紧张激烈。读出一泻千里的江水那种惊心动魄的气势,使人感到豪气万丈。写春冬景色:动静结合。语气应轻松晓畅,让人慢慢品味;写萧瑟之秋,则应沉重、弛缓、凄清。一张一弛,扣人心弦,使学生在初接触文章时,就能感受到三峡的壮丽风光,激起审美的欲望。

教师的美读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真情的表现如何。但这仅是引子,关键是指导学生朗读。反复训练,意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跟读,无形中学生的感情逐步向作品延伸,以至达到共鸣。

2.美赏――神韵毕备

美学中的“移情”也即美的创造。散文中的意境,小说中的氛围,诗歌中的画面感,是作家的创造。要使学生全身心的步入美境之中,达到文情融合,物我合一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升华,达到美的创造,教师必须要对作家的创造加以渲染、描绘甚至艺术的再现出来。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优秀散文。作家在描绘春风时,娴熟的运用以实写虚的技法,把无形无味的春风描绘得有形有色有味,使春风显得美丽动人。他调动人的几种感觉器官。首先是触觉: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具有亲切感。写出春风的温暖柔情。其次是嗅觉:抓住“酝酿”一字,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各种气味揉合在一起,突出春风的芳香,给人愉悦感。然后是听觉:作者描绘了鸟鸣声、笛声、流水声,组成了一曲春天交响曲,写出了春风的悦耳。由此,作者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尽情享受春风的吹拂,似乎那春风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张目可视,从而使学生沉浸在春风飘荡的春天中,享受那清新自然的美感,获得审美享受。

3.美析――虽幽必显

刘勰在《文心雕尤》中说“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正因为许多文学作品的深刻性往往表现为形象立意的含蓄、曲折,作品的美学意蕴也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挖掘、探索,以情披文,才能达到审美的目的。

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被劫,鲁四老爷的两次评价只有“可恶!然而……”四个字,简直不可思议。经过师生们的共同研讨,才得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第一次“可恶”体现了他的愤怒:这一举动未经他的同意,以致闹得佛反盈天,损伤了他的尊严和名声。但紧接着“然而”却又透露了他的心声,像祥林嫂这样的寡妇,没有婆婆之命私自外逃,为礼教所不容,婆婆有权处置,无可非议。午饭鲁四老爷只有自家来做。因此午后面见卫老婆子时,鲁四老爷又说“可恶!”这即是对卫老婆子伙同祥林嫂婆婆制造劫持事件有损他的体面的痛斥,又是他深感自己切身利益受损的愤怒。卫老婆子再三赔罪,答应再荐一个好的时,他挽回了面子,又道“然而……”这即是对抢劫祥林嫂事件的默认,又是对卫老婆子的警告:切不可再荐祥林嫂这样的人来。

“可恶”、“然而”前面合说,后面分说,十分准确地刻画了鲁四老爷这个顽固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卫道士的丑恶嘴脸,可谓入木三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其幽处必显,使其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都能深深地打动自我的灵魂,从而达到共鸣。这种审美情感上的共鸣是任何其他分析所不能代替的。

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培养,除了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中加以实践升华之外,也应包括指导学生开展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因此移情式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美学修养,否则审美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下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