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之我见

时间:2022-08-04 09:06:48

中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体育课的有力补充,通过有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巩固、发展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挖掘潜能,展示特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体育课教学由于课时有限,必须与课外体育活动互相配合,形成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才能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所以,没有课外体育活动的学校体育是不完整的。

二、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1.课外体育活动处于“真空”状态。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多年,但受到升学的压力,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难以改变。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口号仅仅停留在觜上,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看每天开展一次课外体育活动了。虽然每天课余时间满操场都是活动的学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那只是学生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

2.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无法保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地学校应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内体育比赛,应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但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各科作业太多,完成作业的时间都不够,更不可能抽出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了。

3.课外体育活动场地有限,器材少。随着全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综合改革的实施,现在我校学生人数骤增,体育活动场地少,器材严重不足。

4.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单一。由于学校重智育轻体育观念的存在,学校没有安排专人组织管理课外体育活动,只有个别班级偶尔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项目比赛,每天十分钟的课间操成了学校唯一的“课外体育活动”。

5.课外活动的开展缩手缩脚。虽然每学年可以组织一次校内体育比赛活动,但在“安全重于泰山,学生生命高于一切”的指导思想下,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便缩手缩脚。危险的项目不能搞,集体性的项目不能搞,谁组织谁负责等规定,成了体育教师的“紧箍咒”。

三、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议

笔者认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所遇到的问题并非不可解决,如果学校领导能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课外体育活动,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为此,笔者建议:

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要正确对待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行动上要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成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并亲自监督落实,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研组、校团委、女生工作小组等职能部门以及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的作用。

2. 保障充足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和场地器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学校要按国家规定建设体育场地并配置器材,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3. 加强对体育干部、骨干的培养。体育干部、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加强对体育干部、体育骨干的培养,对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该定期对体育干部、体育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体育干部、体育骨干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自理、自治地搞好、搞活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

4.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项目以及开展的形式多样,参与的人员多,进行组织领导、协调的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认为具体做法是:由分管体育的副校长具体负责,由教务处、体育教研组、校团委以及各班班主任组成管理网络,把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根据要求分配给各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

5.加强医务监督。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工作,医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对学生健康进行测试,随时处理学生的一些运动伤病,保护学生的健康,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在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安排上,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形成特色。体育活动是户外活动,必然要受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活动不能要求有统一的模式。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2.结合本地区本校特色,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现代体育所具有的竞争性、健身性和文化娱乐性,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淳朴的民族精神内涵。如丢沙包、滚铁环、板鞋等项目,不仅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还容易组织开展。

3.要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时,还应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内容相结合。比如,50米跑、800米跑、1000米跑、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掷实心球、1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篮球、足球、排球等。

4.要善于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进行改革。可以将各班学生,按其兴趣的不同和运动水平的高低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活动时各班同一兴趣与相同水平的学生组成小组,一起活动,定期举行单项比赛。这样做不但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充满勃勃生机。

5.体育游戏是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生的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的活动兴趣、动机、情感、需要、意志、信念等诸多因素的发展形成。体育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公正性正符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因此,体育游戏会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动地转化角色,规范自己的行为模式,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的精神,将自己融进集体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五、结语

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体育苗子、发现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与体育教师都要以新课改为契机,积极创造学校的体育环境,认真组织和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瑞武.试述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功能和发展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 1993(3).

[2]魏成玉.如何组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 1993(3).

[3]安玉斌.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J],中国学校体育,2002(1).

[4]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初中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