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04 06:44:28

论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财务重述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务重述 问题 对策

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研究”,立项编号:142400410589;

2014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项目编号SKL-2014-3586;两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财务报告重述是指在当年年报存在一定的会计差错,需要进一步进行补充更正而进行公告,其中,引发企业财务报告重述的可以是内部机制校核发现,也可以是借助外部会计事务所检查出不符实的信息,从而进行事后弥补。在近些年来,财务重述时有发生,并且发生的企业也有几十家上升到几百家,这种上升趋势在未来仍然由扩大的趋势。在这些企业中,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属于ST公司,同时还有发生财务重述的企业不止一次的进行。

一、财务重述的概念

财务重述主要是针对在我国出现的企业公布完年报后,在一段时间后又进行年报财务新的修改、补充及更换,并且相应的公告。可以看出,企业的年报就会出现多次的变更,从而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问题就是我国证券市场机制不规范。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也积极参考国外证券市场的管理准则,出台了诸多管理方法和法规,从而在一定程度来遏制该问题的发生。其中,会计差错修改就是会计工作中存在失误,导致会计相关信息出现不符实的现象,企业在发现这种差错后就提出更改的要求,从而主动的修改先前公布的财务信息,并且根据所留存收益进行其他相关因素的修正,这一过程中不进行历史报表的重编。因此,在我国证券市场内将该类问题习惯性的称为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然而,该问题实际上就是财务重述行为的具体表现,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从国际相关管理机制可知,这两个问题同于一个领域,财务重述更具备学术规范。

二、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存在的问题

从上市企业财务重述现象的现状,可以发现一些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财务重述金额大且利润调节现象明显

针对企业的财务重述现象,学者在分析过程中观察到,部分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调整项目数量颇多,甚至部分涉及上亿元的高额资金。我国政府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颁布了一系列新会计准则,并逐步规范健全会计体系,从而压缩财务报表的粉饰空间。对此,上市企业也会规范自身行为避免使用过于明显的会计处理行为操纵利润。而在这一背景下,蓄意在前期制造差错,借助更正差错的机会调节企业利润便成为企业财务造假的新型手段。目前,更正主要的前期差错多采用追溯重述法,追溯重述法虽然能高效呈现本年度收益,当具有不影响企业当期收益的特点,从而令上市企业将追溯重述法当做调整企业利润的工具。同时部分上市企业通过财务重述,以调整前期差错为借口修改过去经营活动中的异常记录或报告上的虚假陈述部分。

(二)财务重述信息披露不及时

会计信息的具有及时性这一重要特征,且会计信息往往通过及时性体现信息价值。一旦出现会计信息的滞后,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将破坏会计信息具有的参考价值。而部分上市企业实施财务重述时,草率撰写重述公告,甚至隐瞒公告。由于我过尚未制定严格的规定以控制规范财务重述的公告时间,从而导致财务重述公告的时间存在随意性。对于部分企业对数年前的会计信息进行差错更正的行为应当进行严格限制,否则将使会计信息丧失应有的价值。并且应杜绝部分上市企业进行选择性公布公告内容的现象,避免企业在考虑公告内容价值后只公布有利消息,延迟或隐瞒不利消息,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投资者进行决断的判断依据,一旦会计信息失实或滞后都将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三)财务重述报告不规范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颁布实施的财务重述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未能对财务重述制定出完整详细的规范,尤其在财务重述公告的提出时间与形式方面缺乏具体的规定。而相较美国,其要求财务重述公告必须采用新闻公告的形式或是向规定的证券委员会呈递临时公告从而披露差错信息。证监会对企业披露信息做出要求:对过去年度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必须采取临时公告的形式,尽管银监会提出上述准则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少有企业按照该准则信息,多采取定期公告的形式,甚至隐瞒公告,仅在财务报表中标示附注提及差错更正。在这样不规范的制度背景下,使得企业借助制度漏洞用以操纵企业利润,大大减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价值。

三、案例分析

财务重述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较为常见。2001年,TCL集团就出现了财务重述的问题,而这也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2001年3月21日,TCL集团在其2000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显示盈利状况良好,实现净利润2631.66万元。然而,TCL集团却在2001年终发表了财务重述说明,声称由于会计政策选择不当和估计错误,少计提了坏账准备与存货跌价准备,从而出现了TCL集团当年度盈利2631.66万元的情况,经更正后,TCL集团2000年出现了亏损的情况。但是,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监管环境下并不被认为是违规的。

四、解决对策与建议

财务重述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为保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是根本解决办法。针对当前国内上市公司在财务重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与外界监督两方面入手解决。

(一)健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企业治理的核心在于股权结构,上市企业的财务重述也将受到股权结构的直接影响。针对前文提及的国内上市企业股权结构缺陷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要完善自身的股权结构。首先,必须明确股东享有的权利与义务,避免股权滥用的现象发生。在上市企业中,股东享有企业的多数股权而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也想有管理经营企业的权利。然而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定承担着相应的义务。其次,针对过于集中的国内上市企业股权而引发财务重述现象,可引入合适的机构投资者以缓和该现象的发生。最后,优化股权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注重控制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避免二者利益的冲突。通过合理配置让董事会、股东大会成为企业多数利益代表者的会议而非少数利益方的会议。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建设

第一,强化董事会作用。董事会承担着企业重要的管理监督作用,必须保证其独立性与透明度,只有董事会高效地工作才能保证对企业管理者起到真正的制约作用,从而使其成为企业重要的内部控制环节,降低企业财务重述发生概率。第二,加强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监事会是另一个承担上市企业监管工作的部门,它与董事会是互相平行的职能机构。监事会主要代表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利益,主要承担监管上市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职责,是上市企业重要的内部治理机构,因而在我国上市企业的监管财务重述方面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推动各类委员会的建设。在董事会职能工作的细分下产生的专门委员会往往被误认为企业的顾问机构,其实专门委员会除提供咨询外,还承担着董事会的某些职能以及监管企业管理者行为的作用,在我国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上也承担着重要作用。现阶段专门委员会可分为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在监管上市企业的财务重述方面,审计委员会承担着专门高效的监督作用。

(三)完善上市公司外部监督体系

首先,要健全债权人治理机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资本缺乏通常会采取引入债权人的形式,为上市企业提供资本支撑,债权人的存在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可以成为重要的企业外部治理监督力量,因此,利用债权人加以制约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强化企业债权人治理结构机制,在提高企业外部管理水平的同时,也监管着国内上市企业的财务重述现象。其次,健全经理人竞争机制。在外部企业治理结构中,经理人市场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为推动监管我国上市企业的财务重述现象,健全完善经理人竞争机制是一大重要举措。从管理者角度上看,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机制是激励管理者的制度,但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因此,完善经理人竞争机制最大化发挥机制的激励效果与约束制衡。最后,增强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在企业外部控制治理结构中,社会中介机构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地制约上市企业避免财务重述的发生,同时,资料研究表明,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与信用度程度越高,监管上市企业的监督行为越为有效。因此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行为,加强社会监督力量,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晨,张俊瑞,李彬.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差错发生期和差错更正期的分析[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

[2]孟南,苏宁.财务重述影响因素的中外研究比较[J].财会月刊,2012(7)

[3]陶宝山,郑开玲.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与盈余质量的关系[J].财会月刊,2012(9)

[4]曹阳,王京京.1998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趋势与特征――基于财务报表重述行为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2(6)

上一篇:个人资产配置对银行利润贡献度研究 下一篇: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