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概念图引导学生走向自能评改作文

时间:2022-08-04 05:40:08

运用概念图引导学生走向自能评改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与写作”,其中作文教学是难点。常态的作文教学模式为教师“指导―批改―讲评”,学生则是“写作―修改”,这里缺少的是师生互动的环节,忽视了“教”与“学”相结合。如果把握“作文评改――教师讲评与学生修改”这一推动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关键点,就能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走向自能作文。但是,传统的批改作文是小学教师最痛苦的,而且付出了大量精力后收获甚微,久而久之教师害怕评改学生作文。

一、小学作文批改的现状分析

1.耗时多,流于形式

众所周知,小学生最怕写作文,却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师的真实心态:但愿下辈子不做教师,即使做教师也不做小学语文教师。究其原因,小学语文教师最怕改学生作文。每周轮到双休日,总是带着一堆没有改完的作文本回家去改,白天忙着做语文的抄词语、综合练习,根本无暇顾及批改作文本,这周批小作文,下周就批大作文,而且没完没了。因为按教学进度基本上每两周1篇大作文,加上学校教导处规定小作文是周周练。每次作文批改还要求30%学生的作文必须详批,即有眉批与总批。

2.效果差,难以走心

那么,耗费大量心血辛苦批改的情况又如何呢?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意,即功夫同于虚掷。”这形象地指出小学语文作文批改高耗低效的现象。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是看一眼成绩,根本不会去关注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红色批语。那些眉批、总批只是摆设,或者只是让上级有关部门检查的,看看教师是否进行及时批改,是否认真,成为真正的高耗低能。有的教师让学生针对红色的批语进行二次修改,学生只是依样画葫芦地象征性地修改一下。在这评改的过程中,如果不是平等沟通,学生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学生是出于“老师让我改”,而不是“我要改”,因此花了很多心血的批改难以走入学生的心田,缺乏主观能动性。

二、运用概念图优化小学生作文自评修改的可行性

叶圣陶老先生的儿子是这样回忆的:父亲从来不教我们写作文的。每次写完作文后,他就让我们搬个小凳子坐到他身边,然后读给他听。读着读着,父亲就叫停:“这里我听不懂?什么意思?”我们就把表达的意思说一下,他就说:“听懂了,继续读下去。”这样时间长了,经历得多了,我们就知道如何把句子写通顺,让别人能听懂、看明白。让学生自己读读改改,达到“自能修改作文”。

1.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评改的观点

怎样评改作文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以达成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这个作文教学的目标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修改作文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概念图为支架,积极面对自己的作品,能动地思考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是终身受用的。

我们可能无法像叶圣陶老先生那样让每个学生把作文读给我们听,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修改,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兴趣。学生自己读读改改,但是他们毕竟缺少判断力和自制力。因此我们针对学生的天性,进行兴趣引导,既有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符合学生的天性。

2.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自能评改要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重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评改模式,达到自主参与修改作文的目的。让学生自主评改自己的作文,可以突破以往作文评改“高耗低效”的弊端,突出学生主体参与评改能力的培养。

要达到最有效的办法是弘扬人的主体性。指导学生自能评改作文就是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教师也是主体,只是各自的分工不同,但是都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体现。

3.概念图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

作文教学评改环节中运用“概念图”,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培养自能修改能力和探索精神,也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师生共赢。

概念图(concept map)的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它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方法,用一幅图画,最初呈现最笼统的概念,随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儿童的天性是喜欢涂涂画画,因此,在修改作文中可以尝试进行画概念图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概念图”再次修改,对自己的作文需要评改处先进行思维拓展与自主评改,有效引领学生走向自能评改作文。

三、运用概念图优化小学生作文自评修改的实践体验

学生修改作文总显得不耐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驱动学生修改的主动性,就要注意通过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修改,遵循儿童的心理,画画写写,审视自己的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1.突出重点,完善内容

小学生的生活素材多了以后,他们都想表达出来,那么多的东西在写作的时候都会用上,于是就出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成为我们经常碰到的情况――报流水账。有些学生认为字数多就是好文章了,不知道要注意突出重点,在众多的材料里根据主题选择适合的材料。但是小学生思维具有发散的特点,运用概念图,可以让他们一目了然形象地看出自己作文的思路,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之处,以此为核心,梳理习作的思维,从而走向自能评改作文。

学生自改作文《美丽的孔雀》。学生在完成作文后,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用概念图展示基本框架,最后确定需要修改的地方:孔雀的外形特点是文章的重点之处,就可以在这里添加具体内容,运用数据说话,还可以进行比较来形象地说明。既然是美丽的孔雀,突出“美丽”,可以抓住羽毛开屏或者不开屏这两种状况,进行对比,有静态的、有动态的。这就是把“写出特点”作为本次习作评改“概念图”的核心。

《话说端午节》围绕端午节,课文里出现许多材料,例如,有端午节的来历、有关端午的传说、端午的风俗等,这么多的材料,学生很快就罗列出来,但是在搜集的资料中,没有注意到该突出的是本地区端午风俗,这是最有特点的,因此很快就确定修改的重点是把苏州地区过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吃乌米饭等,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亲身经历的来写,就能写具体。

2.梳理脉络,清晰思路

学生在写作文前如果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会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材料已较为丰富。学生写完作文,一般就不愿意再去回顾。写完作文后,多角度地评改习作,习作的层次会更清晰,表达会更恰当,内容会更精彩。

运用“概念图”可以达到思路清晰,形象生动。学生借助概念图锻炼自己语言的表达能力,掌握更多的表达方式。在画概念图的过程中,能够立即理出头绪,一步步把要描写的东西写好、写活、写生动了。与原来相比修改后也更加突出了所写事物的特点。例如,写《我的大家庭――班级》,在与同学相处的众多材料中,学生不知道选择切入口,这就需要理清思路。如抓住老师不在的那一刻,捣蛋的同学有不同种类,那就要抓住每一类同学的不同表现来展开细节,突出最感兴趣的两类人,那么就能突出重中之重。

3.拓展思维,链接生活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中心拓展思维,从而与生活实际链接,更能触发已有的感知,调用生活素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表达的时候就更为准确、生动、鲜明、恰当。

“调查问卷”预先要有构思,学生掌握材料后,就要进行写作。可是在修改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创新,运用概念图策略围绕评改核心,课外时间分成哪几部分,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要进行自选的。

写完作文《美丽的日出》,学生经过思考画出了“美丽日出”的概念图。写出“太阳”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学生借助绘制的概念图进行自评自改习作,那么他的关注点不单单是太阳的变化,还有周围景物随着日出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同学们在习作修改中联系生活实际,激活了思维,丰富了情感。

4.自主探究,多边互动

运用概念图可以点击学生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学生把自己修改的概念图展示出来以后,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能评改”。以互动评改模式为重点训练主线,从而达到自主评改作文的目的。

例如,习作《童年傻事》,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在交流中,边说边画出概念图,发现有许多共同之处,在交流、比较中学生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培养能力,真正达到理想的状态:“教”学生评改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而这中间的纽带就是“概念图”。

在学生作文批改的互动中可以丰富作文内容,创新作文形式,有利于活跃思维,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达到学生自能批改作文,走向自能作文的目的。从而最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学生在练习修改习作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有了更多交流、学习的实践机会,不仅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需要和疑难问题,同时也能提供条件让学生有系统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自能修改习作。学生通过运用概念图自能评改的训练,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形成有质量的习作经验,成为真正的主动习作者。

上一篇:第一届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大会 奖项 下一篇: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