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配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的研究

时间:2022-08-04 05:36:34

浅谈营配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的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供电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供电企业要在激烈地竞争中获胜,必须解放思想,超前发展,应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开展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智能化管理,构建智能用电服务体系,推动公司创新发展,提高公司综合管理水平。本课题通过研究营销客户服务体系和配网生产运行抢修体系现状,创新研究对策,围绕营配信息平台建设、业务流程优化整合、电力故障智能抢修、供电能力分析等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各功能进行研究,以加强配网的科学规划、建设和运行,提升供电服务品质,对于实现营、配一体化智能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营配信息 一体化 智能 管理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79-03

一、营配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面对着高速发展的电力市场,面对供电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对严格的政策监管,供电企业必须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向管理要效益。目前,供电企业的现状是营销、生产各应用系统建设应用很不平衡,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数据信息无法交互共享,业务流程只能封闭传递,与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省电力公司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公司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的深入分析、全面调研,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资源的浪费

公司在营销管理、电网调度管理和配电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运行数据,但是各应用系统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基础数据不能实时交互,历年积累的数据信息无法综合利用,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各系统内重复录入客户或生产的基础数据信息,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工作效率降低

营销管理、电网调度管理和配电管理应用系统相互独立,客户及配网基础数据信息重复维护到各自系统内,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不能根据配网地理信息及配电设备运行状况,快速定位故障地点及原因,降低了故障抢修处理速度。

3、辅助决策能力薄弱

营销管理、电网调度管理和配电管理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无法根据负荷密集度、客户信息的变化、电网方式的变化情况进行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分析,无法为配电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不能根据配网地理图信息,实现用电客户业扩方案的初步拟定;不能根据电网运行方式、负荷情况、配电信息进行实时线损管理分析和反窃电分析等。

4、用电客户对优质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客户对于连续、可靠供电以及优质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公司优质服务的支持手段还不够完善:基础管理工作还不够扎实,信息反馈通道单一,不能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智能抢修管理。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山东省电力团公司总体工作部署,坚持管理创新,率先开展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智能化管理,搭建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以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营销服务系统和配电生产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集中共享、业务流程优化,提高公司综合管理水平。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需求侧监测中心主站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接口开放与升级完善,直接建立起电网与客户的关联关系,达到营销、生产信息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协同一致,为开展精确的客户分布与发展规律分析,实现科学化的配电网络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可视化的业务方案制定、客户现场服务资源的集中监控与调度,实现线损分析、供电能力分析、反窃电监控与分析等辅助决策功能。

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在营销服务信息系统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和利用,消除信息孤岛;采用先进的工作流技术、图形引擎技术、GPS技术等技术,通过工作业务流程的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的深度互动,打破部门壁垒,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一方面为营销、生产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互动性的业务操作平台,为管理者提供一个集约化的监管平台,为高层领导提供一个辅助决策平台,有利于公司扁平化管理的实现;另一方面使企业形成面向客户的整体服务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实现以信息化推动供电优质服务和故障抢修快速响应,推动电网建设科学规划、电网稳定可靠运行,提高公司综合管理水平,向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使营销服务管理和配电专业管理同步分享信息技术的好处,在线损管理、反窃电分析等方面实现管理精益化,通过整合工作流程,促进业务处理标准化,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营销服务模式,实现“上游为下游服务、营销为客户服务”的现代管理理念,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最终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深刻领会关于建设智能化电网的战略思想,率先启动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平台建设涉及智能化电网中的三个环节:配电、用电和调度,具备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技术特征,是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迈进的重要一步。

二、营配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研究主要内容

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基于国际上先进的J2EE标准和XML技术,综合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统一建模技术,构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安全性、交互性的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了营销系统和生产系统之间的跨平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

(一)集成数据信息功能

平台集成六类信息系统的数据,即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需求侧监测系统、“95598”客服系统共三个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生产PMS系统、输配电GIS系统、调度EMS系统共三个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客户及电网台账档案、实时采集数据等22类700余项数据信息。搭建起营销系统与生产系统之间、电网供电侧与客户需求侧之间的数据信息联动交互、业务需求跨部门、跨专业快速响应的桥梁,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

(二)业务流程优化功能

平台重点整合了三大业务流程,即客户业扩报装业务流程、停电计划办理业务流程和线路台区建设改造业务流程,实现在营销、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间的业务流程横向集成、互动衔接,工作链条全过程闭环。

1、客户业扩报装业务流程

客户业扩报装业务流程在在营销、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横向集成着重体现在拟定客户新装(增容)供电方案、接火送电、建档归档环节。

拟定供电方案环节:营销系统的客户用电需求将触发输配电GIS系统依据电网线路设备架构、运行参数等自动提供初步的供电电源方案;如遇输配电GIS系统无法提供可行的供电电源方案的情况,营销系统可发起电源建设改造申请,生产PMS系统通过平台获取电源建设改造信息,将限期解决供电电源建设改造问题。

接火送电环节:客户业扩工程验收合格后,营销系统将提出接火送电申请,通过平台传递至生产PMS系统,生产管理部门依据电网停电计划、带电作业安排以及客户用电需求确定接火送电时间、接火方式等。

建档归档环节:客户接火送电后,其基础档案信息、电源信息、关联信息等将在各营销管理系统以及各生产管理系统同步更新。

2、停电计划办理业务流程

停电计划办理业务流程在营销、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横向集成着重体现在停电计划评估环节。生产PMS系统初步拟定停电计划后,将停电原因、范围、时间等信息通过平台传递至营销系统,营销管理部门依据停电计划的详细信息以及各级、各类重要、高危客户预设信息,自动评估停电计划对客户群体的影响情况,形成评估意见,通过平台反馈PMS系统,作为生产PMS系统平衡、确定、调整停电计划的重要依据,作为电网和客户供用双方实现同步停电检修的重要手段。

3、线路、台区建设改造业务流程

线路、台区建设改造业务流程在营销、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横向集成着重体现在双向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客户业扩报装、预测超负荷等原因,由营销系统发起的线路、台区建设改造需求,通过平台在生产PMS系统内实现需求响应;另一方面是生产PMS系统拟定线路台区建设改造计划,通过平台在营销系统内进行波及客户群体影响情况备案分析,以指导是否对客户供电电源进行预调整。新建或改造的线路台区基础信息将在营销、生产各系统间同步关联、更新。

(三)电力故障抢修智能管理

受理客户故障报修信息,在平台上标注故障点信息,并实时;抢修人员接到抢修指令后快速到达现场,借助手持终端实时反馈现场抢修情况,抢修中心应用平台掌握抢修进度,合理调配人员和物资,指导故障抢修。电力故障抢修智能管理建立了一个融合电力故障受理、调度、抢修和恢复的平台,实现对外服务快速响应。

(四)实时线损分析功能

在供电电源变更(如供电线路、台变建设改造)、客户信息变更(如客户新装、销户、变更供电电源)、关联关系变更(如运行方式改变)等情况下,配网的变化可通过平台驱动,实时、同步更新调整线损计算模型。依据调度EMS系统提供的变电站、线路等电网供电侧实时负荷电量,需求侧监测系统提供的客户用电侧实时负荷电量,以及变电站、线路、台区、客户的拓扑关联关系,可以准确无误地对配电网10千伏线路和台区进行分线、分台区实时线损统计分析和在线监控。

(五)供电能力分析功能

通过对平台集成数据(变电站、线路的电网供电侧实时负荷电量、客户用电侧实时负荷电量、用电容量以及生产系统的电网设备信息)的统计、分析、处理,实现10kV线路供电能力分析,为拟定业扩供电电源方案和配网规划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三、营配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的创新点

(一)管理创新点

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智能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公司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变革,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解决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的问题,增进营销服务和配电管理跨专业、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流程衔接,消除信息孤岛,打破部门壁垒;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形成面向客户的用电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建设提升供电服务品质,推动电网建设科学规划,电网运行稳定可靠。

1、强本固基,实现智能化应用

结合智能电网发展方向,开展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核查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的基础资料信息,建立了完整的电网设备和用电客户间的拓扑关系,形成从变电站、线路、变压器、用户的一体化电网模型、设备模型及客户模型。基于一体化模型,开展多项智能化、自动化应用,包括业务流程优化、实时线损管理和分析、智能抢修管理、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分析等辅助决策分析。辅助决策分析必须要电网侧与用户侧有效结合,不是营销服务或配电生产业务单一完成的,一体化模型的建立为实现辅助决策分析奠定了基础。

2、转变信息化发展方向,消除信息孤岛

智能电网建设加快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一体化进程,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正在从专业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转变,数据信息集成是供电企业解决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泰安供电公司的营销、生产、调度等管理系统由不同厂商建设完成,不同系统存在异构性,导致各系统之间数据交互不畅,数据多头管理,缺少唯一性和实时性,阻碍公司信息化发展。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实时性,消除信息孤岛。统一数据平台使数据质量、实效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统一数据平台是一个面向服务的、提供标准化接口的平台,兼容分散式和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充分地共享和应用、业务协同化运作。

3、倡导协同文化,打破部门壁垒

泰安供电公司倡导协同文化,通过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之间业务流程的优化,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营销服务与生产管理部门之间协同办公,业务流程一体化运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业务流程优化,缩短业务流程时限,减少用电客户的接火送电时间,增加售电量,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4、应用实时性,推动精细化管理

基于远程数据实时自动采集和一体化模型,实现实时线损管理分析,实现分线、分压、分台区线损自动统计分析;传统上线损分析的电量和线路切换、变更信息都是滞后的,不能实现线损的实时分析,影响线损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泰安供电公司通过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智能化管理,一方面依靠统一电网模型获取线路及时变更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共享获取实时电量数据,提高线损分析的准确性,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5、整合先进技术,提升供电服务品质

泰安供电公司充分认识到科技信息技术对智能电网建设与发展的作用,通过对先进的3G、VOIP、GPS等信息技术的综合研究与运用,建立起数据共享、实时通讯、快速反应、多部门联动的协作管理运转模式,实现对外服务快速响应,提升供电服务品质。

(二)技术创新点

1、独特高效的专业地理信息技术平台,系统采用了QMAP图形平台构建的专业配网地理信息管理技术,为建立电网数据模型、设备模型并快速展现提供了有效途径。

2、充分结合利用了移动通讯技术、GPS导航等多项先进技术,营配一体化系统二期建设中将通过3G移动通讯技术和GPS导航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完成智能故障抢修管理等多项应用。

3、充分利用数据远程自动采集技术,系统利用需求侧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管理系统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数据远程自动采集功能,结合数据库技术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数据交互平台。

4、跨平台分布式的多层结构,完全基于标准J2EE体系结构,同时针对企业应用的特点,加入了适配层和服务层,以更好地适应当前企业系统对应用集成和标准化服务的要求。客户端采用通用浏览器,有利于大规模网络应用的实现。

5、适配层提供了广泛地系统集成性,在适配层提供了多种适配器,以满足企业应用集成的需求。通过加入新的适配器,可以满足方便地实现和新的应用系统的集成。

6、服务层提供规范的应用服务接口,基于平台的应用系统都通过统一的服务层,向外提供统一规范的服务接口,并支持标准的WebService调用方式。这便于从企业其他应用系统中直接调用平台上的应用,也有利于规范企业信息环境。

7、可定制的服务调用过程管理,提供灵活地,可定制的服务调用过程管理,以适应企业应用的灵活变化的需求。比如,可以通过在服务调用过程管理中,加入用户通知的功能(不需要改变程序代码),即可方便快速地实现,当特定的业务服务被调用时立即通知有关的业务管理人员。

8、工作流系统支持灵活变化的业务流程,提供的工作流服务支持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灵活调整。并且通过对流程上下文的管理,提供了对长事务中的数据冲突检测和数据修改历史查询的支持。

9、提供灵活的权限管理结构,提供的权限管理基于先进的责任模型。通过定义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约束,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定业务组织结构来灵活地定义应用的权限管理结构。

10、可视化的业务组件管理,可以在平台的管理界面中查看应用系统的业务组件,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如加载,卸载等操作。

11、灵活的业务数据模型,提供的Olive业务数据模型可以定义灵活的业务对象,当业务对象的属性发生变化(如增加了新的属性)时,只需要在系统的管理界面中调整该对象的定义,而不需要修改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12、高度的兼容性,支持所有的通用数据库,如Oracle,DB2 ,SQL Server, Sybase等,满足复杂企业存储的需求。支持所有符合J2EE技术规范的应用服务器产品,如BEA Weblogic,IBM WebSphere,Oracle iAS,JBoss等,适应企业不同的信息基础结构。

四、营配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公司管理水平再创新高

1、建设企业级数据平台,消除信息孤岛

公司信息化建设从专业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转变,通过建设集中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使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需求侧管理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调度自动化管理系统、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之间实现统一平台的数据信息集成、共享、利用,消除信息孤岛。

2、优化业务流程,打破部门壁垒

通过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之间业务流程的优化,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打破专业、部门壁垒,实现在营销服务、生产管理系统间的业务流程横向集成、互动衔接,工作链条全过程闭环。

3、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通过建设集中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避免员工重复录入资料,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通过搭建的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优化营销、配电业务工作流程,实现业务流程的深度互动、高效运行,打破部门壁垒,提高工作效率。

4、线损管理水平精益化

基于数据集中、共享功能的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结合调度、需求侧等系统自动采集的远程数据,实现实时线损管理与分析,提供分线、分压、分台区线损的自动统计和分析。首次在国内实现根据用户变更信息自动调整实时线损模型并参与实时线损计算。

5、提升公司优质服务水平

通过建立完整的电网设备和用电客户间的拓扑关系,形成了从变电站、线路、变压器、直到用户的一体化数据模型,用于指导电网规划和配网维修等生产管理工作,优化电网资源配置,促进供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实现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

应用先进的3G通讯和GPS定位技术,建设一个融合电力故障监测、受理、调度、抢修和恢复的平台,建立起数据共享、实时通讯、快速反应、多部门联动的协作管理运转模式,实现对外服务快速响应,提升供电服务品质。

6、公司辅助决策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挖掘、处理,为配网建设规划、实时分线分台区线损、反窃电、供电能力等统计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提高了公司辅助决策能力。

(二) 经济效益

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智能化管理一方面提高了公司信息化水平,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供电量的增长和线损率的降低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1、业扩流程优化提高产生的经济效益

通过建设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电网模型、设备模型和用户模型的建立并与地理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实现了营销业扩流程与生产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信息共享,实现了借助生产技术系统电网线路设备台帐、运行及地理信息直接应用于制定客户报装的初步方案,简化了业扩工作流程与环节,缩短了流程时限,使送电时间得以提前,提高了工作效率。营销业扩报装工作流程效率的提高从两个方面提高了经济效益,一是公司内部节约了工作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缩短用户的接火送电时间,用户提前用电生产,促进了供电公司电量销售的增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电网规划和配网维修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产生的效益

通过开展营销服务与配电生产智能化管理实现了集中统一的数据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完善优化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配电生产管理系统、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功能模块,实现客户端、需求侧引起的电网变化在各系统同步更新并用于指导电网规划、配网维修等生产管理工作,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节约了人力物力,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3、提高线损管理水平产生的经济效益

线损率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电网规划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实时线损管理分析功能,采取分线、分压、分台区管理的方法,有助于供电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线损考核指标,加强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线损、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及监督,查处线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制定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不但线损管理工作在管理层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而且线损率各项数据指标更加真实有效,为线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降低线损率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统一数据共享平台产生的经济效益

通过营配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建设了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集中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为泰安供电公司目前已经运行的六大信息系统提供数据交互和共享服务,提供了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和访问方法。原来各个系统之间建立的专用接口方法可以转移到统一数据平台中来,一方面减少重复建设,包括软件开发成本和硬件投入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统一标准的接口方法更加透明、明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会效益成效显著

1、提高服务质量产生的社会效益

营配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使泰安供电公司以客户营销服务为重点,形成全员协同服务市场和客户的“大服务”格局。营销与生产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业扩报装流程。这些成果将大幅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给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树立供电企业良好形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电网模型、设备模型等的建立以及与GIS、GPS等科技技术的结合利用对于电网规划、配网维修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将是非常有益的,这些成果对于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对于协助供电企业切实搞好电力供应,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有着直接的作用,在确保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2、使公司在智能电网建设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搭建的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是一个集成、整合的平台,结合利用了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GPS技术、3G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等,平台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需求侧主站系统的自动采集功能,实现了电量、负荷等数据的远程自动采集和数据的实时传输,进一步实现电力设备运行数据、故障信息的自动采集功能,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是泰安供电公司向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和互动式服务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智能电网的发展将极大促进电力企业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并且对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多产业的发展产生拉动作用。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将使泰安供电公司在智能电网建设的研究探索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结束语

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基于国际上先进的J2EE标准和XML技术,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统一建模技术,构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安全性、交互性的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了营销系统和生产系统之间的跨平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营配一体化运行;建立了线损管理智能计算模型,实现了配网线损信息数据实时统计分析;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客户模型、量测模型、调度、95598、营销、生产、需求侧等系统信息集成,营配信息工作流程整合、实时线损分析、与智能电网技术的结合。营配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促进了电力营销、生产之间的一体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了供电服务品质,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智能用电发展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的战略背景下,泰安供电公司通过营配信息一体化智能管理研究,推动了公司精细化管理和智能服务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泰安供电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新纪元,将成为智能电网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振亚,《业务应用典型设计卷(营销业务应用篇):营销需求规格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0.

[2] 刘振亚,《业务应用典型设计卷(营销业务应用篇): 营销数据模型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0.

[3] 刘振亚,《业务应用典型设计卷(营销业务应用篇):营销IT架构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0.

[4] 陈家斌,《配电营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04.

[5] 马鲁晋、李涛,《电力营销分析决策系统设计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07.

作者简介:

李翔,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4年3月,职称:经济师 单位:国网泰安供电公司。

上一篇:探究桥梁设计的冗余度 下一篇: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设计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