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创新手法

时间:2022-08-04 04:29:01

论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创新手法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出发,概括出中国传统园林追求人与自然、场所与环境、置景与造园要素之间的和谐等特点,并从对传统原理这些特点的继承出发,总结出继承传统园林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并结合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齐鲁园区内的日照展园为例,充分论述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传统园林,和谐,地域特征,文化资源,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时间在流动,空间在转换,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不断改变。社会在进步,人们在适应,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已经和几十年甚至是几年前有了很大不同。园林――作为我们休憩娱乐的场所,也随着我们的变化发生着转变。在中国,我们有着丰富的古典园林资源,有着大量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它们是我们旅游的圣地,使我们学习的天堂,但却不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因为它们只适用于古代的生活,并不能为我们现代人所使用。所以如何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建设园林,同时还要继承传统园林的特点,成为了现代中国风景园林师的首要命题。

1 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要想继承中国传统园林,我们必须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如若不然,何谈继承?纵览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特点不仅是过去的反应,也是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更可以对未来的社会提出建议。中国传统园林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中国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和谐,这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的,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和谐、追求置景与造园要素之间的和谐、追求场所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追求有常法与无定式之间的和谐、追求外在景物表象与内在文化内涵之间的和谐。

1.1与自然的和谐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原则,从而形成了独辟蹊径的自然山水式艺术风格。它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山水,而是经过人工的提炼、概括后的再现,是对自然美的一种感知与感悟,是人与景的完美融合。

1.2与空间场所和环境的和谐

景物是造园的核心。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建筑、植物、地貌、水体等要素的统筹与运用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创造出以有限面积创造无限空间,以有形景物创无形意境,以有效布局营无穷画卷的景观效果,因而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

1.3与园林要素及人的和谐

中国传统园林在造园过程中,非常注重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协调、园内景色与园外环境的协调。各类建筑与景物的关系和尺度、样式和选址等都要经过仔细的斟酌与权衡。同时,不仅把园内的景物作为规划与设计的核心,还十分强调将园外的景物引入园中,故有“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说。其中“‘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所谓“巧而得体”。

通过这些特点的分析我认为大家再重新回看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这个题目时,就明白我们不能单单只是继承它的形式,不是说有个连廊、加个漏窗、做个亭子就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而是把传统园林的这些特点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才是真正的继承。

2继承传统园林的设计

2.1继承传统园林的设计观念

传统园林设计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是利用人工手段去改造自然属性,并以人力去抵抗自然力的影响,从而避免人工景观的自然化,反映出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现代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体,是依据自然规律对遭到破坏的自然进行整治,或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形成具有自然活力的活动空间。

因此,现代园林设计应采取科学的分类与识别方法,对场地的自然状况做出深入细致的评价,并运用成熟的经验、适宜的材料和技术去探寻并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演进的能力。

2.2继承传统园林的设计方法

以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齐鲁园区内的日照展园为例:

2.2.1 把握地域景观特征

通过卫星图片可见日照市东临黄海,西依沂蒙山区,有着“背山面海”的空间特征,城市结构从东往西为“海―滨―林―山”4个层次。

2.2.2 分析场地景观资源

园林设计就是认识场地的景观资源,并发掘出场地的最大潜能。再观察设计场地,地处园博园西南的齐鲁沿海展园区,东面临水,西依5m高的小丘,登丘眺望,东方的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其地形与日照市地理格局、方位关系都较为相似,像是对日照地形的提炼。

2.2.3 提炼园林景观要素

在对日照城市历史进行了深层挖掘、对设计主题有了初步确定之后,设计师考察设计现场时,做出了快速而大胆的整体结构设想,包括:边界处理趋势、主设计区与简略设计区格局、中心区位置;主立面上的前后层次与高低关系。此时的设计雏形较为粗放,在随后的资料调研和模型推敲中,想法和方案发生改动并层层推进。

2.2.4 构建园林景观空间

通过一系列推敲,最终设计平面借鉴了大汶口图像文符号,采用圆形与折线形相结合的构图,结合设计主题和园址特征,形成“一轴、 两环、三区、四台”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是指贯穿全园的一条东西向轴线,正对旭日初升的东方,同时也是园博园的主入口方向,使日照展园成为整个园博园的视觉焦点。

“两环”是以直径约45m的“光影墙”围合出的圆形“台地园”,核心是直径约17m的“日坛”,是日照展园自然文化内涵的载体。

“三区”是指从东向西依次形成的全园3大主景区,即“海景园”“岩石园”和“七彩园”。“海景园”隔主园路与湖泊相邻,是将水景和游人引入园中的景观过渡区。

“四台”是利用东侧山坡开辟出的四层露台,起到海景区与山景区的衔接作用。

2.2.5 构建园林景观类型

主轴线顺山势布置,将日照展园的主入口、“海景园”“岩石园”“日坛”,以及西侧山坡上的“七彩园”等主题园区贯穿起来,依次展现在游人眼前的序列性景观有着引人入胜的效果。“岩石园”是全园的核心景区,当中一条跌水礓将“日坛”与“海景园”相联系。西侧的“七彩园”以草花地被形成自然野朴的山林气息,进一步烘托“日照印象”主题。

四层台地既是日照历史文化沉积的象征,也是烘托“日坛”作为观日台的主题,整个立面景观令人联想到大汶口图像文的古朴造型。呈南北向波浪式挡墙、植物带有着海洋般的韵律,由东向西逐渐抬升的露台仿佛托起太阳的彩云。

2.2.6 构建园林文化景观

核心区以环形墙体围合――首先,以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核心景观不至于一览无余,又使核心景观与园博园中其他纷扰景象隔离开来;其次,突出了园址2条主园路相交的区位特征,圆形外墙使游人在园外经过时,感受到柔和弧度的空间引导;第三,在形象上寓意抚育万物生长的太阳,烘托出全园制高点上的“日坛”。于是园内形成了相对静谧的向心景观空间。

还有景观细节的处理也是借鉴了传统园林的特征,浅水中以具有珍珠光泽的贝壳内侧作为铺地材质,以获得阳光照耀的闪亮感;浅水与沙滩的交界处,在入口与南北轴线方向上设有切成片状的日照礁石,雾化喷泉藏于片状礁石的夹缝中。

3 结语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如果只是流于形式的继承传统园林,是难以持续以及发展的。因此我们要从本质出发,研究传统园林中蕴含的自然思想和文化内涵,因地制宜的突出地域性景观特征,才是真正的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只有符合本土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的园林作品,才是真正的对中国传统园林继承的发扬。

参考文献

[1] 杨滨章,关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认知与传承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2009(11)

[2] (明)计成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3] 朱建宁,回归自然文化的风景园林艺术[J],风景园林,2005(03)

[4] 朱建宁,论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中国园林,2005(11)

上一篇:论建筑电气的施工技术 下一篇:论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