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电气的施工技术

时间:2022-08-15 05:01:36

论建筑电气的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现展及人类智慧聪明和对物资需求,从而使建筑物功能不断更新, 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满足照明、家电用电量、安全用电等需求,更注重其美观、实用、方便的使用效果,更是提高了建筑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与标准并推进社会,这使得建筑电气与建设工程中复杂程度扩大。电气工程如发生质量事故, 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质量事故造成无法消防灭火, 中性线断开, 三相不平衡时, 会烧毁电器,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究其原因不外是对图纸和设备的技术要求未能深刻理解, 布线错误或是一个焊点不牢造成的。 因此,本文着重阐述了各个阶段的建筑电气施工技术。

关键词:电气工程 电气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通常包括: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物资、机具及劳力准备以及季节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阶段是指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各项工作中都会含有电气工程部分,如需建设单位参加研究的讨论会,也应对电气部分给以足够的重视,以便提供必要的资料。

电气安装专业技术准备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各项内容:

1.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图纸。熟悉和审查图样熟悉和审查图样包括学习图样、了解图样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内容及技术条件、会审图样、核对土建与安装图样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明确各专业间的配合关系。

2.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或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或施工方案)是做好施工准备的核心内容。建筑安装工程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施工条件,根据已会审的电气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每项工程都需用编制施工组织计划,以确定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施工组织方法,作为组织和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

3.编制施工预算按照施工图样的工程量、施工组织计划(或施工方案)拟定的施工方法,参考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有关施工费用规定,编制出详细的施工预算。它可以作为备料、供料、编制各项具体施工计划的依据。

4. 进行技术交底工程开工前,由设计部门、施工部门和业主等多方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交底是施工准备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施工技术准备的重要措施。

二、主要电气安装施工工艺

1. 配电箱安装施工工艺

(1)将实际现场与设计要求相结合,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配电箱底边位置距离地面高1.5m,而且配电板底边距地高度不小于1.8m。

(2)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它如同人的心脏,一旦出了毛病,人员和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配电箱进、出线的开孔位置确定也对配电箱安装质量影响较大,平整稳固的安装施工需要准确的开孔处理。配电箱的安装必须平整、稳固。根据相关的规范检验标准,箱体的高度必须小于50cm,其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1.5mm,箱体的高度不小于50cm,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mm。

(3)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选择导线的颜色。配电箱在采用三相配线时,其电源进线、负荷出线和箱内电气元件的连接线。

(4)导线连接施工中必须牢固紧密,箱体有安全可靠的中性线接线端子和保护接地接线端子。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导线与电气元件接线端子连接必须配装弹簧垫圈并要达到牢固紧密的质量要求。连接导线、电源进线和负荷出线与气元件的连接必须精密牢固、不松动。

(5)施工中应保持配电箱的内外整洁,并清晰的标注箱面的编号。施工人员在配电箱安装施工完毕后,应清除箱内外碎屑、杂物保持相内外干净整洁。

2.管路敷设施工工艺

(1)管路敷设前的准备:首先要求在施工结构的预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认真熟悉图纸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的管线规格、型号及敷设方式进行管路的敷设施工。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作好各楼层的暗管敷设施工。在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成24h后,应立即拆除出线口分线盒上用于封堵的塑料盖装置;彻底清除管路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并合理的利用热风按系统将线槽内部吹干,使线槽内部清洁干燥。

(2) 敷设线缆原则:线槽内导线的总截面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30%;强、弱电回路的设置应分槽进行敷设;同一路径不同回路的绝缘导线设置于同一线槽内,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必须能同时切断施工电源;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在分线盒处采用金属隔板的隔开处理;线缆敷设完毕,应及时的检查和检测处理。

(3)关于管路的连接、防腐、弯曲半径、跨接地线、保护层、固定盒位置、弯扁度、管口处理、标高等要求见技术交底。在管路敷设的施工过程中应认真的加强看护、并合理的保证管路的畅通,及时做好自检、互检灯处理,对于隐形的工作并及时报验监理部门,严格的保证施工符合实际和规范要求。

3.开关插座的安装施工

工艺对于在开关插座的安装的施工:插座、灯具开关、吊扇钩盒预埋时,应符合相关安装图纸要求,在施工定位时,应该严格的施工基本要求:左右、前后盒位允许偏差50mm,同一室内的成排布置的灯具和吊扇中心允许偏差5mm,开关盒距门框一般为150~20omm。在预埋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现浇板的厚度要求,设置吊扇钩用10圆钢先弯一个内径35~40mm的圆圈形式,把圆圈与钢筋缓缓地折成90°角,插入接线盒底的中间位置,然后再根据板厚把剩余钢筋头折成90°角,合理的搭在板筋上焊牢即可。模板拆除施工结束后,需要严格把把吊环折下,圆钢必须进行调垂直处理,位置需要在盒的中心,吊钩与金属盒清理干净,需要进行刷防锈漆防腐处理。

4.防雷接地施工工艺

在建筑物内需要对保护干线、设备金属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金属结构等相关部位进行合理的联接处理。凡使用正常不带电,绝缘破坏时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管、电缆外皮、支架等均需要可靠与接地系统连接。在搭接焊施工时,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两倍,进行三面施焊处理。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六倍,双面施焊处理;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按地网连接处理;根据主筋的规格确定用做引下线钢筋的数量,引下线之间应用圆钢弯成u形进行焊接。在配电室内在适当的位置需要预留60×6的镀锌扁钢作为主接地线的部位,该主接地线应和建筑的基础接地网、柱内作为避雷引下线的主钢筋进行合理的焊接处理,此柱内主筋与基础底板内钢筋可靠焊接。

三、设备调试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作,电气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认真查看,并检查各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一切试运工作应服从指定的专人指挥。无论送电和停电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试运的指挥人员和参加试运的操作人员,应沉着镇定,严格按试运方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使整个试运工作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第二,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竣工资料是体现内在质量的文件,是贯穿于项目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的,是竣工阶段必须重点抓的一项工作,因此务必达到客观、准确地反映工程施工的内在质量。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统一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技术文件材料经收集、审查和整理,作为对工程进行验收、管理、使用、维护、改建和扩建的依据,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并做到各项文件资料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真实,签证齐全。

2.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

调试是对前述大量工作的一次检查。电通灯亮是调试的第一项工作,配电箱柜要做好标签明确控制对象;设备调试要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要求,对其性能指标逐项进行,如空调机制冷、温度控制范围、安全保护等指标需逐项检查、试验,特别是有关安全的各种控制、操作设备,一定要反复试验,使其达到设计要求;设备调试过程是电气专业人员和各专业管理及使用单位密切配合对本项工程进行最后检验的关键性工作,决不能仅由调试单位进行,要请使用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调试。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监督检查设备的安装质量和设备的内在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参加调试为今后的使用管理打下基础。在整个调试工作完成后,还要经过时效考验,稳定可靠后,才能交付使用单位。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该对于关键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那么在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对于建筑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的建筑电气是建筑物中的基础性设施建设,电气施工的质量好坏将会影响到建筑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从准备工作做起,编制好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序衔接,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质量,总之,一个优良工程的创建离不开各电气管理人员之间的技术、技能与管理经验的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部分[Z].

[2]冯立斌.浅析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问题与改善措施.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7期.

[3]李春晓.论某建筑电气安装及施工技术.四川建材,2009(1).

上一篇:论建筑混凝土施工问题及措施之我见 下一篇:论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创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