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上)

时间:2022-08-04 02:53:20

2004年,春节一过,我和景琳(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项目官员)带着北京的寒气来到了伦敦,参加联合国首届全球妇女与艾滋病联盟成立大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也是第一次来到欧洲。

从小喜欢西方文学的我,对欧洲有无限的遐想。踏上这片土地,如同置身于一个影视基地,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像布景,包括楼房、电话亭和汽车。

会议在英国女王母亲生前的行宫里举行,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我代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觉得这个担子不轻。两天的会议和活动,让我了解了世界各地艾滋病流行的情况以及妇女在其中的状况。非洲情况最为严重,这次来的代表也最多,“妇女被”成为非洲妇女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亚洲的泰国曾经是艾滋病重灾区;而中国,因为众多的人口以及GDP的增长速度引起了全球关注,所以大家很想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我作为一位中国的演员来参加这个活动,也使与会代表感到新奇和亲切。

会议结束后,我和景琳去了英国南部的小城市布莱顿,参观一家艾滋病防治医院。那里除了接待我们的两位负责人外,其他工作人员都是义工。接待员苏珊是位50多岁的退休女教师,她每星期来这里工作两天,从家开车到这儿需要40多分钟。有个同性恋小伙子,在上上下下地送饭,我一问,他也是义工。

医院是个带花园的别墅,更像个家,在山顶上,举目望去,大自然尽收眼底。国家把这么好的地方免费提供给艾滋病病人,这让我很感动。在医院里,墙上挂了很多有趣的画,都是病人自己创作的。厨房是开放的,这样,身体好一些的病人可以自己动手做饭。病人的洗手间里,医院还配置了男用和女用安全套。

在英国,所有的艾滋病病人到这里治疗和住院,都是免费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病人死在医院里。大部分病人都是每年来这里治疗一次或两次。

参观了英国的艾滋病医院,我不禁要问:“这所有的钱都是政府提供的吗?那政府要承担多大的负担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钱来自当地政府、捐助商店和一些活动筹款,如参加长跑比赛的报名费等。(待续)

上一篇:家庭护理 举足轻重 下一篇:我看“医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