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合并与股权转让

时间:2022-08-04 02:28:08

浅谈企业合并与股权转让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合并的浪潮不断掀起,有关企业合并的相关问题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企业的合并过程中,股权的转移问题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笔者首先简单分析了企业合并和股权转让的相关问题,然后就企业合并与股权转让的两大类型和四种方式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企业合并 股权转让 权益结合法 购买法

一、企业合并会计方法

1、购买法

购买法把企业合并假定是一个企业主体“购买”并且获得其他参与合并公司净资产的交易,这种交易和企业直接从外界所购入机器设备和存货等资产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它要求对于被合并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重新评估,然后按照评估之后的公允价值在购买企业的账户中或者是会计报表上作出反映。这就导致了购买法会计的假定,被合并企业处于非持续经营的状态,资产负债有一个重新计量的基础。

这种方法认为企业合并是一项购买行为,所以站在驻兵企业的角度上它有如下几个特点:按照公允价值核算购买成本;进行合并的企业要按照公允价值记录所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所取得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购买成本之间如果有差异则确认为商誉;实施合并的企业其收益包括合并之后被并企业实现的收益,而并前被企业的留存收益则不能够转入实施合并的企业;无需对参与合并的其他的企业会计记录进行调整。

2、权益结合法

权益结合法适用于规模相当、生产和经营活动处于相同产业的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合并。这种类型的目的主要在于联合各个参并企业的力量,形成一个大规模、高效率、经济效益更好的企业实体,以继续开展合并前企业共同所从事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另外,这种方法还存在着一个隐晦的理论前提,那就是其适用的企业合并,是在作为不同企业所有者股东之间的交易而并非是不同企业实体之间的交易。

权益结合法假定企业的合并并没有改变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按照该方法实施企业合并是所有合并企业股权的“联合”,而非是筹集资本或者是去的资产,企业的合并不是购买行为,而是参并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了全部或者是其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以达到继续共同分担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所以,权益结合法具备如下几个特点:它是按照账面价值计算购买成本的;被并企业的资产负责按照账面价值进行入账;和股东联合相关的支出确认作为当期的费用;不确认负商誉或合并商誉;企业合并后损益转入并后的企业;对于不同的会计政策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二、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比较分析

1、会计假设不同

在购买法制度下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依据的是非持续经营假设。此种方法认为,主并企业为并购付出代价而被并购企业原有的价值和资产收益的能力会产生变化,这就是说被并购的企业持续经营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被并购的企业资产以及负债进行重新计价,以达到符合历史成本的原则。

但是权益结合法认为,参与合并的企业一方购买了另一方,所以合并各方并没有所谓的经济资源上的流入和流出,被并购企业的经济来源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这种方法的评估下企业各自的资产和负债其实是保持不变的,只是双方的权益结合在一起,风险和收益共同承担罢了。因此这其中并不存在购买价格,也就不存在新的计价基础了,所以说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

2、计价的基础不同

购买法将企业的并购看作是一种企业的购买行为,通过讨价还价以达到公平的交易,所以关注合并日被并购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购买方的条件下,购买成本要依据被合并的企业资产以及企业负债的公允价值来进行分配,由此而产生“购买差价”就会成为“合并商誉”

而在权益结合法下,企业的合并被看作是参与企业合并的企业股东之间的交易而不是参与合并企业之间的交易,这对于参与合并企业的资产还有负债的控制其实没有发生什么实质上的变化,仅仅是对参并企业的所有权益进行了合并而已。结果仍然基于账面价值,无需为确认的资产和负债再建立新的计价基础,不改变原有账面的价值当然也就不会产生商誉了。

三、股权转让的自由原则和限制

只要找到合适的拟受让人,无论该拟受让人是不是其他股东或股东以外的第三人,拟出让股权的股东就必定可以实现股权的转让,这是股权转让自由原则的意义。而股权转让分为股东之间的转让(也就是股权对内转让)和第三人与股东之间的转让(也就是股权对外转让)。对于股权对内转让来说,《公司法》的所有条款并没有作出特别的要求,只是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互相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依据这一规定,在我国除非公司的章程有另外的约定,否则股权对内转让只需要出让方与受让方协商一致就可以。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对于股权转让的限制主要还是体现为对于股权对外转让的限制。股权对外转让的法定限制制度只是作为公司的一个章程并没有规定或者是规定不合法时的必要补充,这样就决定了其非强制性规范的性质。

四、一般形式的股权转让

1、股权对外转让的股东同意程序

《公司法》第72条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其中所规定的“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指的是除了拟出让股东之外“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这一条款既提高了股权对外转让的法定限制力度,又加大了对于公司人合性的保护,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切身利益。但是《公司法》对于不同意转让的股东购买股权的价格条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如果价格条件最终不能协商一致,那么当事人主张以评估方式决定股权价值的,要予以支持。此外,在股东同意的程序中,如果异议股东的人数并没有达到法定的要求,拟出让股东对外转让股权便能够获得通过;如果异议股东人数达到了法定的要求,拟出让股东则不得对外转让股权。

2、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先买权的一种,是指特定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约定享有的出卖人出卖标的物于第三人称的时候,得以同等条件优先他人而购买的权利。对于权利人来说,这只是购买机会的一种优先待遇,并非购买条件上的优惠;对义务人来说,这只是自由选择出让对象的权利受限,并不承受任何实质上的交易损失。《公司法》第72条第3款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但是条款中对于“同等条件”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却没有作出明确说明。但是,这并非是立法的漏洞,《公司法》第72条第2款明确要求拟对外转让股权的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意见”。该条款中的“股权转让事项”既是其他股东进行程序表决的基础,又是其他股东确定是否要行使购买优先权的一个前提,所以“管权转让事项”和“同等条件”所指向的应该是同一内容,也就是拟出让股东和第三人达成一致的股权转让的全部条件。

3、股权转让的完成标志

法学界当中对于股权转让完成的标志产生了许许多多互相争鸣的学说,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合同生效说、同志说、付款支付说、工商登记变更说以及内部登记变更说等。股权转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确定股权转让完成的标志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转让程序和合理解释条款本意这些基础之上。《公司法》第74条规定“依照本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如果依照文字而言,只要满足了其中的一些条款,就可以完成股权转让。

五、企业合并与股权转让

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公司的吸收合并过程中,被兼并的公司将被消灭。作为一个公司,其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公司的资产、恭喜的人格和公司的股权。公司的消灭的最终表现为公司人格的消灭,在公司消灭之前可以先把被吸收公司的资产转移给吸收公司,或者把被吸收公司的股权先转移给吸收公司,但无论是资产转移还是管权转移,吸收公司能够支付的对价通常都是现金或者是公司股份。所以,这在逻辑上,可以划分出两大类吸收和合并的方式。

1、资产先转移

这其中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以现金购买资产的方式。吸收公司以现金购买被吸收公司的全部资产包括全部的权利和义务,被吸收公司将会失去原有的全部资产、权利和义务,而仅仅拥有吸收公司所支付的现金。被吸收公司解散,因债券和债务已经全部转移到吸收公司,所以无需清算,被吸收公司的股东按照其股权分配现金,然后意味着被吸收公司的消灭。第二种是以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吸收公司以自身的股份购买被吸收公司的全部资产同样也包括权利和义务,被吸收公司失去原有的全部资产而仅仅拥有吸收公司所支付的自身的股份,被吸收公司解散,因债券和债务全部转移,无需清算,被吸收公司的股东分配被吸收公司所持有的吸收公司的股份,因此成为吸收公司的股东,被吸收公司消灭。

2、股权先转移

这其中也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以现金购买股份的方式。吸收公司以现金购买被吸收公司股东的股份而成为了被吸收公司的唯一股东。之后,解散被吸收公司,而被吸收公司的全部权利和义务将由吸收公司所承受,并且无需清算,被吸收公司消灭。第二种是以股份购买股份的方式。吸收公司以自身所持有的股份换取被吸收公司股东所持有的被吸收公司的股份而使得被吸收公司的股东成为吸收公司的股东,而吸收公司则成为被吸收公司的唯一股东。之后解散被吸收公司。被吸收公司的全部权利和义务将由吸收公司所承受,无需清算,被吸收公司消灭。

六、结论

企业合并和股权转让当中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但是不论公司以上述哪种类型的何种方式进行合并,吸收公司都会继受被吸收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或者是股权而支付的现金或者是股份,均直接分配给被吸收公司的股东,而被吸收公司的股东也因此而获得现金成为吸收公司的股东。

【参考文献】

[1] 林新:企业并购与竞争机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王娟: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浅析[J].冶金财会,2007(9).

[3] 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 赵志钢: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5] 冯果:现代公司资本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6] 王艳丽: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的再认识——兼评我国新(公司法》相关规定之进步与不足[J].法学,2006(11).

上一篇: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广播新闻的创新与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