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谣应用于幼儿园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04 02:14:43

民间童谣应用于幼儿园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民间童谣作为儿童的精神食粮正在逐步走向式微。本文拟从幼儿教育活动中找寻民间童谣传承和发展的可能途径和方法,从幼儿园活动前内容选择、活动中设计和教学方法组织、活动实施中多领域灵活穿插、活动后组织延伸等方面探讨民间童谣走进幼儿园,复活在其源头――幼儿口头的可能性策略。以期能让民间童谣重回儿童世界。

【关键词】民间童谣 幼儿园活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31-02

童谣是和儿童同生共长的,是在儿童的口头传唱中实现代际传承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品,是人之初文学中的精华。但随着人们生活形态的变迁,传播媒体的更新,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正在逐步走向式微。因此在讲求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大背景下,民间童谣的传承和利用就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将民间童谣摆放到它生命由来的发源地――幼儿口头,探索民间童谣在大众正规幼儿教育视野下的开发利用策略,旨在寻找某些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可能性路径和方法,让幼儿园教育担负起唤醒这种文化记忆的责任。

一、民间童谣的概念

童谣来源于民间,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基因,是儿童所喜爱和传唱的文学样式。本文所谓民间童谣专指那些由民间集体创作的,经过一代代口口相传模式流传下来,内容上传统、凝重,带有一定的音乐性、韵律感,并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蕴含的文化载体。民间童谣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丽明珠,是热闹在儿童新鲜口头上的文学之花。

二、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

(一)有助于调节情绪,创设学习氛围

民间童谣中有大量展示日常生活情状和事物的内容,在幼儿园活动中应用民间童谣能给幼儿营造一种熟悉感和安慰感,在念唱中让幼儿感受到某种与生活联通的亲切的学习氛围。幼儿往往能在这样熟悉而快乐的情景下逐渐调节情绪,放松身心,活泼好动的天性得以宣泄。而且只有当幼儿处于情绪愉悦状态时,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进入到教师安排的教学中来。何况诸多民间童谣具有高超的幽默智慧,往往能调动孩子的幽默因子,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二)有助于激发兴趣,促进语言发展

民间童谣没有严格的规范和条例,随性而成,但却极其注重形式,展现出朗朗上口重音不重意的诗歌形式,句式上短小而简洁,多以三字为主,三字句是儿童最容易念,也最喜欢念的形式。幼儿课堂中接触这样的语言材料可以极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汲取语言养分,使自己对语言的认知越来越丰富,从而为语言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幼儿在念唱民间童谣中根据它强烈的韵律自然而然的学习并体会到一种良好的语感,这对于将来的语言发展、精神发展都是助益无穷的。

(三)有助于伙伴活动,促进人际交往

民间童谣中有大量是游戏歌,需要和同伴边唱边游戏,甚至也需要一个群体一起参与活动才能展开。在日常活动中将这些民间童谣吸纳进来,整合进活动的方方面面将促进幼儿和伙伴交往、互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合作活动和游戏开展中学会合作和协助。特别是民间童谣中含有诸多游戏规则,幼儿能在这样直白、鲜明、愉悦的游戏场景中自然而然地遵守,并学会和他人的合作、交往和互助,卓有成效地促进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地提升。

(四)有助于传播传统文化,促进全面发展

民间童谣具有几千年传播历史,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蕴含和文化传统,并且它具有歌戏互补的综合性特色。在幼儿园活动中吸收民间童谣做素材,能让传统文化瑰宝重新焕发生机,并获得合理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幼儿在接触和学习这些综合性文化元素过程中也能在身心愉悦的情境下,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和进步。

三、民间童谣应用于幼儿园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择优入选,活动前挑选适宜为先

民间童谣由于来自最朴素和原始的民间层面,往往随性而成,带有诸多率性而自由的元素,也包含了丰富而复杂的生活内容。但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有符合自身年龄层次的特殊文学需求,因此民间童谣引入幼儿园活动的第一要素是辨别和挑选合适的文本作为教学内容。在民间童谣选择上,一方面注意不同年龄层次的接受特点和程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选择从内容到结构和篇幅等与幼儿接受的适宜性相对应的作品。整体而言选择一些富有游戏精神,有趣又有益,简短而富有韵律感,语言浅显直白并为幼儿所理解、熟悉、接近幼儿生活的民间童谣为最佳。如《斗虫虫》、《排排坐》等这类童谣,语句简短,韵律鲜明,或伴有相关游戏可以边唱边做,或伴有现实生活观念和道德教育可以边唱边领会习得。某些民间童谣也可以在教师主导下进行活动前的合理改编和创作,促使其更贴切而适宜地应用于幼儿日常活动,幼儿可以在念唱过程中再回自己熟悉而亲切的生活中去,这份感觉可以为他们建构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使学习的过程演变成快乐而幸福的事情。

(二)因材施教, 活动设计灵活多元

民间童谣形式上短小、简洁,但在艺术手法、内容表现和价值蕴含上并不流于简单。有的民间童谣杂合了多种艺术手法,形成一首童谣中丰富而多变的文学样式。例如某些问答歌,一方面采用了一问一答的特殊艺术样式,另一方面又嵌入了谜语的内容,因此幼儿园课堂活动中既可以设计成我说你猜的讲述活动,也可以是一问一答,一问多答的文学活动,甚至可以设计成围绕一个主题下的边游戏边念唱边阐述的谈话活动。也有的民间童谣极富音乐韵律和图画色彩等艺术元素,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它的韵律感和画面感等将其设计编排成艺术领域的活动,一边唱一边画一边做游戏。幼儿在相关情景和故事中动口、动手、动脑还动身体,这能极大地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才可真正获得有效的发挥。当然在具体活动组织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童谣的特点灵活采用直观法、情景法、游戏法等不同教学方法推进实施。例如端午节主题课程,可以在相关民间童谣引领下进行实地参观游览,故事讲述表演,实物制作体验等等。孩子们可以在各种灵活多元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实施中了解端午节俗的由来、发展轨迹、地方活动组成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民间童谣的理解和开发课程的不同目标和理念,以开放动态的模式灵活设计活动单元实施教学,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活动,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固有模式,从而带给孩子们别开生面的活动感受和人生体验。

(三)融汇贯通, 活动实施多领域穿插

民间童谣很“小”,但这短小精悍的文学样式却涵盖了广博的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民间童谣的形式也非常丰富,有游戏歌、催眠曲、故事歌、数数歌等。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同一个主题引领下形成多领域、多角度、多方式的童谣开发运用模式。同一首童谣可以在教学伊始组织成语言领域活动,通过谈话、讲述、文学活动等课堂活动在幼儿的念唱和感受过程中熟悉童谣内容,习得相关语言,训练幼儿口头语言能力。随后将之转化为相关联的艺术、健康、社会等各种可以展开的课程领域,形成适合幼儿的综合性教学活动。例如手指操童谣,可以在一个主题引领下首先在语言领域设计成情景式课堂或游戏式课堂,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指,并从手指的数量而习得数理逻辑,然后结合童谣应用手指创编手影戏,结束后利用童谣开辟艺术领域的手指画活动,使孩子在教、学、做结合的多领域穿插中充分认识自己身体的特点、功能、应用技巧,感受手指的魅力。很多优秀的民间童谣是来自民间的艺术珍品,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韵味。选取适合幼儿教学实践的民间童谣,能为师生打开一扇文学的大门,师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应用多种方式体味门后的广阔天地和它的无穷魅力,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图。

(四)渗透调节, 活动后续延伸促进幼儿发展

现在由于生活形式和环境、观念的变迁,很多民间童谣缺少了念唱的群体条件、生活场景、语言环境等,但幼儿园则是幼儿群聚的环境。因此幼儿园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一良好资源,给民间童谣创造一个群体聚合,齐唱,齐念,齐玩的良性环境和场景。例如在课堂活动之外的晨间活动、班级日常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等活动过程中经常性开展民间童谣念唱比赛,知识竞赛活动;每逢传统佳节,开展民间童谣表演活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加入民间童谣相关元素等。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幼儿会产生一种同伴相随的热闹感和真实感,情景性倍增,而且也拥有了和童谣相伴的游戏可能性,哼唱童谣时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就会自然而然的增加。这不但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更能提升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再者幼儿身边的抚育者也会被带动起来一起参与童谣的念唱,在另一层面更促进了对童谣的吸收、转化、阐释和传承,形成家校相协的良性循环。

民间童谣曾经是热闹在儿童口头,储存在人们心头,甚至潜藏在大众集体意识深处的民间文化瑰宝。因此在探讨如何继承并发展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如何复活民族文化的精华的当下,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采用较适宜的方法调动儿童自身的积极性来走进民间童谣,为这个古老的文艺形式,寻找新的生命源泉。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歌谣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55-5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7.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6.

上一篇:日语能力考试改革后高校听力教学的应对策略 下一篇:基于汽车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