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

时间:2022-08-04 01:13:32

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

关键词:总分馆制;整合资源;图书馆

摘要:文章以偃师市建设县、乡、村三级总分馆制为例,介绍其创新思路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启示,进而探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总分馆制建设的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12-0019-03

收稿日期:2013-11-25

作者简介:赵治卿(1967-),偃师市图书馆馆员,馆长。

1偃师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概况

偃师市图书馆建于1978年,1989年建成了3,003平方米的新馆,藏书23万册,工作人员39名,馆内自动化设备齐全,设外借、阅览、少儿、电子阅览室、咨询等9个业务窗口,年接待读者20万人次,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河南省示范图书馆。

偃师市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4年起步,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试点,2007年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进行了一体化整合,2008~2010年完成了12个乡镇分中心和22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任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示范县”。

农家书屋工程于2008年开始建设,2012年10月完成了226个村的建设任务,每个书屋配10种报刊、藏书1,500~2,200册之间,合计藏书36.5万册。其中2个农家书屋被评为省级先进农家书屋,1个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先进农家书屋。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办公室领导视察偃师城关镇北窑村农家书屋后,称其为“全国最好的农家书屋”。 2010年9月,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孔玉芳批示向全省推广偃师农家书屋的建设经验。

2008年以前偃师有4个乡镇建有文化站,2008~2011年,利用国家补助资金又建成了300平方米以上的8个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同时配备了书柜、音响、乐器、照相、摄像等整套设备,站内建有图书室。2012年在文化站又建起了8个电子阅览室。

2008年以前偃师已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4个,到2012年共建成183个,每个面积都不低于100平方米,绝大部分的村都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广场,体育健身器材齐全。

2偃师总分馆建设的主要做法

2.1整合资源,创新模式

如何建设总分馆制?近十年来,东部地区探索出了很多模式,大城市有杭州一卡通、深圳图书馆之城等模式,中小城市有苏州、东莞、嘉兴等模式,深入到村一级的有江苏吴江推出的县级主导的四位一体(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乡村馆)模式、山东诸城市(县级)社区平台模式。上述模式,或不以县级为主导,或深入村级不够,或成本太高,均不适合偃师。实地考察的河南信阳平桥区,建了18个投资4,000万元的乡镇馆,山西第一批创建示范区的长治地区也只是纳入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偃师乡镇没有一家独立建制的图书馆,只有12家乡镇文化站;村里面也没有一家图书室。但是偃师有建设水平较高的226家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立总分馆制,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把农家书屋与共享工程整合后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市图书馆共同组成市、乡、村三级网络,仅组成市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两级网络虽简单易行,但覆盖面太窄会失去意义。

2.2成立机构,理顺体制

农家书屋工程是200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导建设的,在偃师由文广新局下属的新闻出版科负责,图书馆只是协助工作。该工程初期的目标是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后变为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看报难、音像电子产品缺乏”的问题,并且要在2020年之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立出版物的更新和流转机制,使农民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因此,偃师成立了总分馆建设办公室,改由市图书馆主导,负责对农家书屋进行专业化改造,新闻出版科和文化艺术科协助工作,各乡、镇文化站配合。

2.3集中采制,统一规范

统一标识,集中制作了238套分馆和外借点的标牌和规章制度牌;统一采购了110组书架和300个书柜,书架和书柜的颜色、尺寸、样式与原来农家书屋配发的一致,并统一喷印“图书馆分馆”和“图书馆外借点”字样;统一采购新书6万多册,按照图书馆的专业要求分类编目后向下发放;统一借阅记录,集中印制了《外借登记簿》和《阅览登记簿》;统一培训,分三批对全部基层文化管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原理、规章制度解析等。

2.4突出重点,引领示范

由于自身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同时对所有的分馆和外借点都进行联网管理不现实,也难以操作。因此,偃师先选出条件比较好的8个乡镇分馆和共享工程建设时配有电脑的42个村外借点作为示范村重点建设,这50个示范点分布在全市12个乡、镇(区),每个乡、镇最少2个,城关镇多达8个,统一接入互联网、统一安装管理软件、统一办理了3,000多个借书证进行联网借阅,部分实现通借通还。为保障示范村的建设,图书、设备配送向示范村倾斜,对示范村的文化管理员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待这些示范村运作成熟后,再向其他村扩展,并最终实现全市联网管理。

3思考与启示

赵治卿: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赵治卿:整合资源推进基层总分馆建设3.1借助国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

从1998年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11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国家主导实施了包括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数字图书馆等19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其中涉及图书馆的最多,对农村、西部基层投入最大。如果没有国家的主导,靠偃师自身的力量,难以积累这么多的文化资源,也谈不上整合资源。更重要的是,2011年国家推行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和2012实施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补助政策,为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资金保障,也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总分馆建设有了可能。免费开放经费图书馆20万元、文化站5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每个行政村1万元,用于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农村体育活动等。偃师为发挥集约效力,同时防止被挪用,将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这才使偃师总分馆建设得以实施。

3.2搭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东风

生命在于运动,图书馆也需要由评估定级、示范区创建等活动来强筋健体,以评促建、以创促建,推动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2012年的示范区创建工作恰逢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借此良机,偃师市图书馆向上级争取资金60万元,对馆舍进行了整修,增添了空调、电脑等设备,增强了实力,改善了环境,提升了人气,同时借助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总分馆建设,又将服务延伸到了全市乡村,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认识总分馆制的重要作用

总分馆制是公共图书馆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拓展图书馆服务、提升服务效果的有效载体。实行总分馆制,可以使公共图书馆建设实现统筹规划,使图书馆服务网点分布更科学,方便读者利用,促进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它更是重中之重、主要抓手。示范区创建标准中,东部、中部、西部6大项中分别有31、30、26小项,绝大多数项目都与总分馆制密切相关。偃师选定的文化管理员身兼数职,除管理图书外,还要兼顾电影放映的组织、文艺演出的安排等多项文化工作,所以只要抓好了总分馆制建设,创建示范区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

3.4建设节俭实用型总分馆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经济、文化差异巨大,总分馆模式也各具特色。东部地区在没有国家直接投入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多种模式,现已进入提高完善的高层次阶段。投资有县里补、镇里配、村里掏、企业捐等多个渠道,嘉兴、诸城等地不仅拨建设资金、购书费、运行经费,还增加编制,配备财政供给的专职管理人员。而偃师是利用免费开放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通过整合比较薄弱的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村农家书屋建设起来的,财政没有过多的投入,更没有接受捐赠,这就决定了它是一个水平较低的模式,反映了偃师当地的经济文化现状,是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是,它不需要巨额的投入,也不用兴师动众,操作比较方便,经济实用,不失为一种因陋就简的选择。对这样一种模式,不能要求过高,在办馆条件、开放时间、办证人数、外借册次等方面达到要求就行。就像2013年洛阳市评选“十佳农家书屋”和“优秀农家书屋”时,要求月外借分别不低于100册和50册,这在东部地区不高,但在洛阳已经不低了。

3.5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

总分馆工作很难做,除去资金的因素,一难在体制,县(市)图书馆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村农家书屋之间是业务指导关系,管理缺乏约束力;二难在农家书屋数量大、底子薄、路途远,下乡指导费力。如偃师市图书馆在组织安装电脑管理软件时,事先联系好了的事,去时或停电、或网络不通、或电脑出毛病、或管理员外出、或站长临时有事不能陪同,结果导致安装不成,有个别村连续去了四次都未成功安装;三难在意识,有些乡、村领导不重视,工作怕麻烦,送书不要,送戏不让演;再者农民由于信息来源多样化、娱乐多样化,对书报阅读兴趣下降。面对这样的困难,图书馆人不能退缩,而要像北川县图书馆馆长李春那样有一颗执着的事业心,默默无闻地坚守,积极主动工作,要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基层图书馆事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4结语

总分馆制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图书馆延伸服务、高效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这项工作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做起来也不容易,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更难,但只要我们图书馆人勇于探索,坚守奋进,相信一定会迎来基层图书馆体系健全、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便利服务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藏运平等.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读者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5-10.

[2]孙乐,周晓分.论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J].国家图书馆学报,2013(2):34-35.

[3]李国新等.湖南省衡阳市公共图书馆回访调研报告[J].图书馆,2010(3):4-5.

(编校:崔萌)

上一篇:图书馆提高数字化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