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施工图审查工作

时间:2022-08-03 10:22:29

浅谈如何做好施工图审查工作

摘要:建设工程中对施工图纸的熟悉和审查,是工程师事前控制的重要一环,通过多年的施工图审查工作,笔者有很深的感触,由于对规范的理解深度不够,一些问题常被忽视。本文谈一下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施工图审查;事前控制;设计交底

引言:

施工图审核既是工程开工前专业人员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求技术前期工作,是开展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又是编制施工方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更是日后体现该项目技术管理质量好坏的效果之一。所以,我们在从事施工时应当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施工图的审查

项目施工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首先必须要认真学习及全面领会设计的思路和内容,不然就无法胜任图纸审查和日后具体的施工工作,在先前的理念中,似乎强调得多的是项目主管工程师要及时发现并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但随着我国建设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势必要求我们的专业管理工程师要以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来适应这一趋势,如果仅依靠以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是远不够的。目前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为适应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不少建筑公司都把开拓新领域、新行业、新业务作为自身的效益增长点,努力朝综合性建筑公司发展,这对专业管理人员显然有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而通过新项目施工图的审查,可以将其视为一条吸取新领域新业务方面工程专业技术,拓展新知识面的途径,由此掌握相关的管理依据、要点和规范标准,有助于自身不断夯实功底,加强知识积累,使自己“厚积薄发”而处于主动地位。故在学习和消化施工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1规范主导思想

按照《建设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应了解项目的设计主导思想,建设艺术构思和要求,采用的设计规范,确定的抗震、防火等级、基础、结构、内外装修及机电设备设计等,而对积累有一定施工实践的专业管理工程师而言,要注意找出与过去承担项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总结提高。

1.2掌握工程特点等要求

要了解和掌握该项目的工程特点、工艺流程、工程质量的特殊要求,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关键设备的要求,主控项目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质量要点及注意事项。阅图也要做好阅图笔记,将有关的施工流程、工艺路线、涉及的监控要点难点摘录下来作为备考,便于自己日后开展工作。

2.充分注重审核过程

目前绝大多数建筑公司承担的大多为施工阶段的管理,过渡到设计阶段乃至项目全过程管理尚待时日,作为专业管理人员应当以精心尽职的态度作好该项工作,从长远来看,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为今后赢得设计管理创造好的开局。

2.1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相关原则

(1)设计单位应提交完整的施工图纸,各专业相互关联的图纸必须提供齐全、完整;对施工单位急需的重要分部分项专业图纸也可提前完成交底和会审,但在所有成套图纸到齐后需再统一交底和会审。

(2)在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之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必须事先指定主管该项目的有关技术人员看图自审,初步审查本专业的图纸,进行必要的审核和计算工作,各专业图纸之间必须核对。

(3)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时,设计单位必须派负责该项目的主要设计人员出席,进行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的工程图纸,必须经建设单位确认,未经确认不得交付施工。

(4)凡直接涉及设备制造厂家的工程项目及施工图,应由订货单位邀请制造厂家代表到会,并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代表一起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

2.2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的程序

首先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结构设计特点、工艺布置与工艺要求,施工中注意事项等;其次由各有关单位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由设计单位对各方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最后各单位针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协调,制订解决办法,写出会审纪要,并经各方签字认可。

2.3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的重点

(1) 设计单位资质情况,是否无证设计或越级设计,施工图纸是否经过设计单位各级人员签署,是否有专业会签,图面是否加盖了设计单位的出图章,是否通过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2) 设计图纸与说明书是否齐全、明确,坐标、标高、尺寸、管线、道路等交叉连接是否相符等;

(3) 施工图与设备,特殊材料的技术要求是否一致,主要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代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是否落实;

(4) 土建结构布置与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与工程地质资料条件紧密结合,是否符合抗震设计要求,结构设计相关的说明是否全面准确,各种荷载取值,特别是楼屋面的荷载取值是否提供,所提供的数值是否准确;

(5) 几家设计单位设计的图纸之间有无相互矛盾,各专业之间,平立剖面之间、总图与分图之间有无矛盾,建筑图与结构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表示方法清楚,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设置是否正确,钢筋明细表及钢筋的构造图是否表示清楚,砼、柱、梁接头的钢筋布置是否清楚;

(6) 建筑与结构是否存在不能施工或不便施工的技术问题,或导致质量、安全及工程费用增加等问题;

(7) 要注意总平面图纸上新建工程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标高的准确性,提供的坐标原点定位坐标是否有误,各类设备安装的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遗漏,尺寸是否相符等;

(8) 重点审核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下列构造设计问题:①构造柱的位置与配筋要求是否明确;②圈梁尺寸与配筋要求是否明确,设置位置与砌体模板是否吻合;③过梁形式是否明确,与圈梁交接是否协调;④围护结构的拉结筋位置是否与砌体模数一致;⑤梁中腰筋的布置形式与尺寸规定是否明确;⑥钢筋锚固长度受构件尺寸限制时的变更处理措施是否得以提供;

(9) 审核是否提供了梁、楼梯、剪力墙开洞处加强筋的配筋图纸及适用范围;

(10) 强度审查:雨蓬、阳台挑梁、装饰性飘板等受扭构件,常会因受扭因素考虑不足而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应注意对受扭构件的强度审查;楼屋面可能过多考虑的是建筑面层的使用功能,而忽视了面荷载限值问题,施工临时性荷载,如塔吊与外架在主体结构生根处,一般需要增配钢筋;

(11) 审查使用功能的设计合理性:审查防水设计的合理性:包括:防水材料的选取能否与建筑特点、气候条件相符,需要防水处理的地方,如泛水收口的滴水线或凸槽的处理是否合理等;

(12) 审查建筑空间净尺寸是否满足建筑规范的要求:如楼梯休息平台下的托梁,特别是大堂与大屋面下的这种托梁的净空高度能否满足进人要求等。

(13) 审查标高的衔接合理性,如楼梯休息平台的标高与踏步高能否衔接得上,特别是复式内楼梯、电梯机房内的楼梯常出现这类标高衔接问题,地下室内地坪与室外道路接口处的标高能否协调;

(14) 审查预埋件的数量、尺寸与位置是否留置合理,各预留位置的数量、位置与尺寸是否周全。

(15) 审查图上的门窗尺寸和数量是否与门窗表一致。标注不连贯、不统一、不全面、如:A、裙房基面标高常常复杂多变,对应的标高标注也往往不连贯等。

(16) 审查空间节点区域碰、漏问题如:A、立柱、次梁及主梁与板相交区域经常出现的钢筋撞车;B、厚度与曲率有变化的外立面装饰线条,其结点大样往往缺漏不详等。

3.总结

图纸会审前的审查固然重要,施工开展后的跟踪审查也不能偏废:图纸会审前的审查及会审根本不可能将设计中已也存在的问题统统解决掉,因此施工开展后的跟踪审查也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就是笔者多年来施工图审查所遇到的问题,供同行们参考,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上一篇:智能同播无线通讯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应用 下一篇:某高层大楼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方案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