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时间:2022-08-03 09:18:28

浅谈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必然造成语言现象的差异,而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文化的结晶。文章从生活环境、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差异等方面阐述了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习语 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为渗透,相互依存。语言文化的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习惯养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语言中一个丰富多彩,又广为流传的形式便是“名言警句”,又称“习语”。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文化的结晶, 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它概括了人类文化经验的精髓。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习语。它们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妙趣横生。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形形,语言多种多样,在进行习语翻译时,我们有必要了解双方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习语翻译的影响,从而更好的掌握习语翻译的原则方法。下面分别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方面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习俗翻译的影响。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

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必然造成中西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例如:英国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雨水较多,航海业比较发达,所以英语中出现了许多和船、水相关的习语,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spendmoney likewater(花钱如流水)、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而中国在亚洲大陆,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因此习语很大一部分与农业有关。例如:瑞雪兆丰年(Snow estuary)、拔苗助长(Destructive Enthusiasm)等。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又如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和“西风”在大革命时期,由于政治因素,被赋予了比喻意,“东风”代表革命的力量, 而“西风”代表反动势力。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与赞美。

二、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西国家的风俗差异,也可以反映在语言和文化当中。最典型的是人们对狗的不同看法中国人喜欢养狗,认为狗是忠实的。但是,在语言中的狗与人们的态度却大不相同。汉语中凡是带“狗”字的词语基本上都是贬义词。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等。但是,在英美人看来狗是一种忠诚善良的人类好伙伴。中国人说“幸运儿”,而英美人却说“a lucky dog”。 “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

三、历史文化的差异

英汉习语中有很多历史典故,结构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体现的历史事件向我们呈现了生动的社会文化画面。例如: 守株待兔: Stand by the stamp to wait for the hare to d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s and windfalls. 此地无银三百两: a saying thatmeans a guilty person gives himself away by conspicuously protesting his innocents在说英语的国家中,圣经故事、希腊神话、莎士比亚著作是英语习语的主要来源,例如: A Pandora’s box (潘朵拉之盒,是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 The Trojan house (特洛伊木马,喻指内部颠覆集团,起内部破坏作用的因素) ,All’swell that end’swel.l (结果好就是一切都好)

四、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也体现在宗教对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的重大影响上。西方崇尚自由平等、民主制度和信奉上帝造人,所以其精神文化都源自于古希腊文化和《圣经》。如:As old as Adam(与亚当一样老) , 因为亚当是最早的人类,所以这一习语译为“很久以前的”。又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而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 有很多做人方面的习语,如: “借花献佛”、 “闲时不烧香, 临时抱佛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吾师”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进行习语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应充分考虑民族文化和语言个性,充分理解独特的文化意味,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传达,也才能够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艺术特色。这样,只有这样,译文才会达到较高的境界。从而使译文既准确,生动,形象,又不失本国文化色彩和寓意。

参考文献:

[1]BassnettS, Lefevere A.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Literary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杨蒙.语境顺应与文化翻译[J].外语教学, 2006, 3.

[3]李芳,索凯峰.试论英汉翻译中习语的文化语境及其差异[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7).

[4]张 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 (3): 23-25.

[5]刘 川,段跃萍.跨文化差异与词汇翻译[J].中国翻译, 1996: (1): 30-31.

[6]郭荣义.英语习惯用语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

[7]李芳,索凯峰.试论英汉翻译中习语的文化语境及其差异[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7).

[8]刘胡英,从英汉习语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6)

梁冬梅 女,民族:汉, 籍贯:辽宁省阜新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的研究

上一篇:让多媒体教学成为生物学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下一篇:电工技能训练中应加强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