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时间:2022-08-03 06:00:23

浅谈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的乡村的过渡地带,规划设计好该区域的生态景观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边缘区景观的特征,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边缘区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发生变化的过渡地带,它位于连片的城市建成区与纯农业腹地之间,几乎是完全的非农住宅、非农用地、非农产业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又被称为城乡边缘带和城乡结合部。城市边缘区处于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具备城市和农村双重属性,因此其发展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协调、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城市边缘区景观特征

1、景观类型的复杂性

城市景观一般以人工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一般以生态景观为主,而城市边缘区景观不同于这两种景观,它融合了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以及人工景观,是一种复合型景观,包括有河流、草地、森林等自然景,又有农田、果园等半自然景观以及民居、道路等人工景观,因此它具有丰富的景观类型。这种复杂性表现为斑块类型的复杂程度以及景观要素的丰富度。

2、景观功能的多样性

以往城市边缘区景观功能较为单一,通常只具备农业生产的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城市边缘区景观在城市空间的渗透作用下,渐渐的不但具有城市景观的休闲和文化等功能,同时具备乡村景观的生产和生态等功能。因此,科学的边缘区景观的建设应当兼具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双重功能。

3、景观格局的动态性

由于城市边缘区发展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集约化农业的转变时期,边缘区景观处于城市景观向乡村景观变化的过渡地带,因此城市的发展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不断转变以及生态景观斑块的不断变化,导致景观格局的稳定性较低。城市边缘区景观是变化最快、复杂程度最高的景观地带之一,景观格局一直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三、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性原则

城市边缘区很多区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过程被不断向其空间蔓延的人类活动破坏和阻碍,导致城市与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针对这个严峻的问题,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必须本着生态优先原则,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尽可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景观资源,维系自然生态过程和功能,这是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和实现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景观整体性原则

景观的整体性强调的是城市边缘区景观系统内各个景观要素之间的连续性、各个景观空间的协调性,以及城市边缘区整个区域内景观的整合。因此在边缘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时,要将各个景观单元视为有机联系的单元,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景观要素的设计,寻找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体系。这样城市边缘区景观才能如同具有一定结构的有机生命体,应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在达到景观的整体改善,建立起和谐的景观系统,实现可持续性、整体性、有机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3、地域特色性原则

不同的城市边缘区在不同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等条件下,逐渐形成了各具文化风格的特点和类型。因此,城市边缘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要本着地方性原则,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寻求多元化的发展。地域性原则要求在边缘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地方的特色,利用地方性的建材和植物,这样不仅有利于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的保护、地域方特色的凸显,而且就地取材能节约成本,降低开支,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能够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结合生态要求保持区域特有的地域风格。

4、城乡协调性原则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城市的景观空间形态以及景观规划设计发展,都受到城市边缘区的人工景观建设以及自然景观开发的影响。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不仅可以改善边缘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生态屏障。因此,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要着重考虑它对边缘区空间、环境、景观等方面的影响,并与城市的景观形态形成有机的生长趋势,协调城乡发展,形成整体景观。

四、城市边缘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1、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边缘区景观作为城市整体环境一部分,无论是其人工环境的建设还是自然环境的开发,都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景观空间形态。城市边缘景观规划设计建设要着重考虑它对区域空间、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并与原有的景观形态形成有机的生长趋势。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城市与乡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城市在不断的发展,但城市与边缘区的乡村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实现边缘区与城市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带动,可以有效的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2、优化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分区

城市边缘区用地被城市的扩张侵占,使耕地面积急速减少,应该积极发展多功能化、高度集约化的城郊型新农业、现代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规划分区应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给边缘区土地类型规划设计大的结构框架的同时,使用科学的规划分区方法来调控各种类型的土地之间的转化,合理搭配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景观用地、生态用地等等类型的比例,创建和谐的景观生态空间结构。

3、创建城市边缘区和谐的生态空间

城市边缘区是连接城市和乡村之间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流的通道,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通道支离破碎,于是产生了许多独立的斑块,阻碍了能量和物质的流通,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开展景观生态斑块、廊道以及网络的建设,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流。这就要求在对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科学地规划景观的空间格局,使生态基质、生态斑块、生态廊道等景观要素的以适当的数量合理的分布在生态景观系统中,并建立起有机联系,从而使信息、能量和物质能流通,构建有效的景观生态空间。

4、发展城市边缘区生态旅游

边缘区具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在合理的开发利用的前提下,营造完整的特色的生态景观,开发观光型、民俗型和休闲型的生态旅游,规划各类休闲娱乐场所,比如自然风光生态公园、观光采摘果园、农家乐休闲中心等,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同时,也能发挥其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作用。挖掘边缘区景观资源,融合生态理念,营造生态景观,打造生态旅游,使其在内容上体现出不同于城市的文化特色,在风格上显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五、结语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的乡村过渡地带,也是城市不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区域。对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不仅能够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还能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景观的整体性发展。不断完善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还需要来自各界学者的共同努力,并结合不同学科进行反复的论证、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殷青.城市边缘区景观空间的格局与发展[M].南京林业大学.2012

[2] 王菁.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设计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2007

[3] 王婷婷.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M].成都理工大学.2007

[4] 王恒;谷延霞.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J].山西建筑.2010

[5] 王菁.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构建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

[6] 房志腾,李兵营.村落发展的历史启发及现实思考[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8

[7] 谢花林;刘黎明;李振鹏.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

[8] 刘黎明;李振鹏;马俊伟.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

上一篇: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浅析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与实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