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观色彩”在传统绘画中的意象表现

时间:2022-08-03 05:27:41

浅析“主观色彩”在传统绘画中的意象表现

摘 要:人从出世睁开眼睛看到这世界的第一件事物开始便进入了色彩的世界,色彩就会永远伴随一生。色彩它包含了色彩的客观原理及其规律也体现了人对色彩的主观意识和审美心理感受。对于传统绘画来说,色彩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主观色彩感觉在传统绘画中的意象表现的标准并非以个人好恶为依据,而是科学与艺术的创造整合。

关键词:色彩的世界;传统绘画;主观意识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32-01

色彩即是生命,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失去生命一样,艺术中的色彩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运用艺术手段使客观色彩真实地再现所创造出来的主观色彩。色彩的形成与搭配是科学的,但在运用中却是主观性的,这种主观性的认识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反应,形成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内容,使色彩充满活力。

一、主观性色彩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强烈的情绪,在色彩处理上不简单模仿自然色彩,而是以个人的感受和感觉为依据,对自然色彩进行重新组合、调配、强化,在色彩上倾注了强烈的主观因素,因此,这种主观性色彩深刻地烙印着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它是艺术家个性情感的表现,是艺术家对色彩的灵气与激情的表达,也是艺术家对色彩理想世界的独特发现。达到表现自我,表现主观,表现内在感受作为追求的目标。

依靠色彩的主观表现来建构画面的空间,创造情感的氛围。甚至把色彩作为纯主观的非现实性的表现手段,以色彩来表现精神,主观性色彩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设计产品的情感表现力。同时,也可看到正是主观色彩的充分运用,使画作生辉,在展示意境的同时体现出画家独特的个性特征。

二、主观色彩在传统绘画中的意象表现

(一)主观色彩的视觉意象性

色彩的主观性是指结合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方式赋予色彩的含义。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色彩的好恶与其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管是吸收东方绘画色彩神韵的装饰性色彩,还是意象性、象征性色彩,甚至是抽象性色彩,都可以作为色彩语言,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意念和内心体验,色彩的象征性和表现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色彩的结晶,表现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意象性色彩归纳写生训练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范畴,在艺术创作中,她指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交融而成的心理形象。意象性更强调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充分感受。描绘中强化主观意念,在表达形式上更趋于情绪化、意境化、表现化。写生时多强调有感而发或主观激情的倾泄。常用的手法是舍弃客观实物的具体形状,提取某些形象元素来加以组合、创造。或通过对客观物象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化,使之过度为抽象图形,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在表现形式上,它排除了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凭借点、线、面和色彩、肌理等抽象形式组合画面,直抒感情,追求画面的韵律和节奏激起人们的审美感受。

(二)传统绘画的意象表现

传统中国画里墨与色的冲突,在理论上产生极大的不谐调,以“水墨为上”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画在色彩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古代早期壁画对色彩的极大热情和张扬给我们在传统艺术上两方面的启示和思考,意象色彩这个概念的提出,针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的灵魂是意象的,那么,用笔、用墨以及造型方式,皆为意象性。我们古人不把追求模仿对象作为目标,古时候,甚至没有写生的要求,只是要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大自然中去体悟造化之功。这种方式大大地强调意象性创造方式,这时候画家笔下形象完全是融合了他对自然的理解、认识,强调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升华,形成了中国画笔墨、造型的意象性追求的格局。

传统中国画创造来自意象,与“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念一脉相承。写意性的中国艺术观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点的本质内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创作原则。色彩在中国画的运用,仍然以画家主观感受为主。主观色彩是与写生色彩相对应的提出的,改变传统的设色方式。首先,调整色彩的认识观念,改变“随类赋彩”的原则,变以“四时晴晦”的色彩方式为主观性,意象性,建立在以人为本,以画家自我感受为基础之上的设色方式,与意象笔墨相适应的色彩观念。

三、结语

在中国传统绘画意象性表现在绘画中就体现为既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的真实表现,又不脱离对自然物象的抽象表现,而是以意摄象、以象表意。无论是工笔画还是水墨画从本质上讲都是意象性绘画,都与中国的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画意象特质的认知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性和内在性,并从更完善的文化高度来全面认识中国画,体味中国传统绘画的精深博大,继而寻找具有时代新意的外部样式的切入点,最终促进当代中国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著.色彩设计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王磊,卢嘉编著.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3]韩玮主编.中国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线条在陶瓷彩绘中的作用 下一篇:“意境”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作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