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辅导和训练方法

时间:2022-08-03 04:07:44

浅谈声乐辅导和训练方法

练声是将声乐理论变为实践,是将发声器官从不协调达到协调的过程,也是由无意识演唱到有意识演唱的过程。唱歌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是熟练的过程,更是用脑思考、理解,将理论上升到实践操作的过程。这里要特别指出,歌唱声音技巧的获得,单单用勤奋、刻苦练习是无法达到的。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作指导,善于思考、动脑筋来协调发音器官的过程,也是发声器官肌肉的练习过程。否则,越是多练恰恰适得其反,最后导致声带出现病患。

发声练习是一个长期的生理肌肉协调过程,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方法和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发声练习必须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进行。

薛良先生在其所著的《歌唱艺术》一书中曾阐述:“声音练习是通过系统性的练习和经常性的歌唱达到对特定技巧的掌握。由于歌唱艺术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性和复杂性的歌唱活动,它所包含的技能、技巧众多,因此,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需耗费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练习,以发挥其歌唱的潜力和从事此项事业所必须的技能。”世界著名歌唱家拉・夫尔兹曾说:“建树一个人的声音,大部分的工作是属于肌肉锻炼。”从事声乐艺术的人,为了加强和协调发声系统各器官的肌肉,完善和提高声乐技能、技巧,是离不开单调、枯燥、有益和有特点的,但却是极其重要的发声练习的。

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很多人认为歌唱是一件很轻松自在的事,只要不跑调、声音洪亮就有歌唱的本钱,就能唱歌。他们看到的是成功者在舞台上的表演,没有看到他们台下所付出的艰辛。老辈人讲过这样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明声乐艺术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付出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并且经过长期的、细致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磨练,没有这种持之以恒的耐力就会半途而废。

其次,要善于动脑。

我记得中央音乐学院年轻的声乐专家杨属光老师跟我说:“歌唱不单单是演唱音乐作品,还是人的智慧和头脑的体现。”我们常见一些学生,特别是初学者,有一副好嗓子,又舍得花力气和时间,结果并不尽人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最后造成声带病患。练声极需动脑筋,并且还要注意:第一,善于领会正确的声音概念。在教师指导下善于领会教师意图,它决定歌唱者的声音导向。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知途而不迷路,能胜过箭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歌唱的习惯一旦形成,想改变就很困难了。”(引自王如湘的《美声唱法》)。第二,善于感受自己的发声状态,这包括发声生理机能的运动和声音反馈回来以后的听觉感受,感受能力强进步就快,否则就慢,甚至容易误入歧途,使歌唱声乐很难继续下去。第三,以良好的状态、科学的方法练声。正确的发声首先要有科学的方法作指导,但由于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嗓子是否舒服、身体状态等等。所以,在发声练习时,既要有歌唱时的激情,又要有理智。记得王如湘先生的《美声唱法》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搞声乐的人心要热,脑瓜子要冷。”

最后,不要急于求成,坚持循序渐进。

发声练习要在有目的的前提下,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训练,决不可以急于求成,幻想一步登天。很多初学者,就凭借自身嗓子条件好,模仿着唱一些不适合于本人的曲目,这样下去很容易造成声带病变。声乐的发声要一环套一环地、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进行,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世界上有很多声乐家写过许多专门的声乐练习曲,如那查连科编著的《歌唱艺术》中,就有许多专门的发声练习曲,有音阶移调练习、元音练习、半音阶练习、回音练习、匀称的颤音和颤音回音练习、半音回音练习、嗓音发声练习等近百首发声练习曲,还有《孔空》等等很多声乐练习曲。这些练习曲都是提高声乐能力的好教材。要想将声乐训练得优美、宏亮、圆润,将歌曲演唱得声情并茂,科学的发声训练是演唱技能训练的基础。

发声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发声的实践,使歌唱者在感觉上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明确自己的声音特点,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咬字、吐字清晰,从而达到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内容的目的。

上一篇:论体育教育与高校学生就业的内在契合机制 下一篇:邵永亮:有竞争的比赛才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