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RGMAP技术在滇东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3 03:53:20

浅谈RGMAP技术在滇东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数字填图的前期准备工作、野外PRB过程、PRB数据室内资料整理操作过程、成果表达等内容,从当前勘探阶段为普查实施的1:1万填图技术应用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数字填图;PRB;区域地质调查;数据库

0.前言

数字填图是指在区域地质调查或科学研究中,应用GIS、GPS、RS等技术,结合计算机软硬件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建库、成图、管理和分析一体化的数字作业。以往的野外地质填图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地质工作的要求。开展地质调查填图数据采集与制图技术研究,以实现地质调查数据获取全过程的信息化,是世界技术先进国家的地质填图工作的普遍趋势。

传统的地质填图工作,是通过连续的野外地质路线观测,把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记录在纸介质的记录簿上,并把相应的地质观测点及界线手绘在地形图上,往往只是记录地质点及产状点就需要10几本之多的记录本,以往地质填图首先是测量人员在勘区做好精度比较高的GPS控制网,然后地质工作人员在室内设计好当天的填图路线,需要至少3人的测量人员携带全站仪、三脚架、棱镜、对讲机等器械随同,地质工作人员定好地质点后由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最终数据由测量人员整理好后再交给地质工作人员成图,更有产状点、断层点等所采集数据涉及的信息种类多、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并且获取的野外地质资料基本上处于分散的、非动态的管理现状,极大地制约了资料利用和价值转化,所以传统的地质填图工作量大、人员配置多、效益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产业信息化,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了。所以,开展数字填图是地质历史上不可避免的改革,是适应时展的潮流。

1.RGMAP的工作流程

RGMAP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从组队后的数字化装备配置要求、前人资料的收集和数字化、测区地理底图数字化、多源数据在同一空间的投影,野外观测路线地质调查、野外驻地数据整理过程和野外剖面测量、室内PRB数据整理、实际材料图的形成、最终地质编稿图的形成等过程。其流程入下图所示:

2.本次勘区地质状况及工作要求

滇东镇雄县某普查区地处国家大型煤炭基地 “云贵基地”中云南境内的五个矿区之一的“镇雄煤矿区”的东北部,区内煤炭资源较丰富,可为煤炭基地提供后备资源。以此为中心幅射到整个滇东北的昭通地区及相邻的四川省等缺煤地区,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地区工业和民用燃料用煤的急需。并可就近供给规划中的麟凤火电厂(4×100MW)和满足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需要,为促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有现实的社会及经济意义。本区地质条件简单偏中等,局部受到断层构造及切割的影响,地层厚度分布不均匀,一幅1∶1万地质调查与填图工作,实测地质路线长度一般在15~20km,平均线距在100~500m之间,由于煤系主要分布于晚二叠系,所以煤系地层地质点网距需要适当加密,从全区看来,点间距100~200m,点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5~35个,基本达到1:10000万地质填图规范要求。仅记录地质点就可多达4000~5000个,更有产状点、断层点、探槽8000m及硐探1000m实施和数据编录。

3.前期工作

1:1地形图是从地方国土局购买,为了符合数字化装备软件对数据的要求,专业制图人员对所购买CAD地形图转换成MAPGIS格式文件,对其进行专业化处理后达到规范的要求,作为数字填图野外手图库的数字化地理底图,并收集本区以往的地质资料,进行扫描、矢量作为参考资料,以便现场踏勘有目的的进行。对处理后地形图及地质资料通过MAPGIS软件进行误差校正、投影变换,与图幅地形数据相一致,作为基础背景图层。根据本测区的地质特点,建立相应的电子词典库,它目的有三个,一是要解决地层、构造、岩性等地质内容描述的标准化问题;二是要提高野外数据采集效益;三是野外填图字典的作用。

4.本勘区野外PRB过程

野外手图拷入掌上电脑后,根据布局路线进行野外地质路线观测,由于本勘区只要是查明国家煤炭资源储量,所以对煤层露头必须详细的实地追索,经过初步现场踏勘我们大致了解了煤系及各地层的分布情况,地层走向由东北—东南,倾向一般289°~345°。

本区分3个野外填图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2人组成,其中组长1人,主要观察、记录、素描、照相等。另外1人携带锤子、罗盘、放大镜进行岩石辨认及打产状。本次填图方法采用追溯法,及沿地质界线的走向进行定地质点,煤系填图中尽量访问当地老乡煤层露头线的出露位置及被炸封的废窑的分布位置,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请老乡带路,PRB过程即可分层地质描述、地质定点、测量产状、采样、画素描、照相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及属性描述。

每天野外路线观测数据采集过程结束后,需在当天进行室内的PRB野外数据过程处理:对野外的PRB过程进行补充和完善,掌上电脑数据转为桌面填图系统数据,对野外PRB检查和补充、数据质检、素描加工与完善、照片入库、野外PRB小结等。通过PRB数据质量程序检查系统通过后,PRB数据入库,即转人野外手图库,最终形成附有空间属性的1万实际材料图。

本次野外PRB中系统的划分了出露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Q)、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三叠系中统关岭组(T2g)、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最终结果资料可以做为以后煤矿开采提供地质依据,对找矿、研究地质都有重要作用。

7.结论及常见问题

数字填图技术的应用,创建了PRB数字地质填图的可视化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可快速、准确编制出新一代的数字化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及地质图。改变和优化了传统的矿产地质填图的精度和资料整合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矿产调查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找矿填图周期,实现了矿产地质填图野外观察图、文、像的数字地质填图成果的全程数字化。同时在数字填图实际操作中,由于工作者的经验和掌上电脑、GPS的性能等原因常会出现路线号重复、地质点号重复、飞点、漏画(点间路线)、漏画B(地质界线)等问题,这要求操作者在工作中较为细心以及设备方面的改进。 [科]

【参考文献】

[1]黄成.试论数字填图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四川:四川地质学报,2009,6,29.

[2]贺文莲.浅谈数字填图技术的应用.华北国土资源,2009,(4).

[3]李超岭,杨东来,于庆文.数字地质调查与填图技术方法研究.中国地质,2002,

5,29.

[4]吴虹,侯跃武.PRB技术在矿区地质填图及图件编制中应用的几点尝试.有色矿冶,2006,4,22.

上一篇:鱼洞铝土矿区栖霞组地层中石的发现及其意义探... 下一篇:浅谈森林的重要性及其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