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榜上春节假期

时间:2022-08-03 12:09:19

垃圾短信榜上春节假期

热闹喜庆的龙年春节接近尾声,大家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和生活。据统计,春节期间360手机卫士为7000万用户拦截的垃圾短信超过了1.4亿条,其中北、上、广三地是垃圾短信的重灾区。在所有类别的垃圾短信中,欺诈类短信占比最高,超过了40%。而其中,尤以“我要上春晚”等名义的中奖类欺诈短信最甚,占到所有欺诈类短信的近三成。

热门电视节目被假冒

据360安全中心统计,假冒“我要上春晚”等电视节目名义的诈骗短信早在春节前已开始疯狂传播,一直到春节期间也未销声匿迹。不法分子仍打着“我要上春晚”、“非常6+1”、“快乐大本营”等热点收视节目组的旗号,发送包含钓鱼网站链接的“中奖短信”,诱骗网友进入钓鱼网站,伺机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实施诈骗。

冒充快递为抢劫

互联网时代的春节年货,都喜欢在网上置办。因此,冒充快递的欺诈短信不仅数量多,更是容易让人上当,而且该类欺诈更为危险,有网友就因为相信收到的欺诈短信,在大年初一被抢劫。360安全专家提醒广大手机用户,不法分子通常先伪装成电话调查人员,套取用户姓名及家庭住址等信息,后伪装成快递人员,以信息不明等理由要求网民下楼取件,甚至伺机实施抢劫,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违禁业务销售类短信抬头

根据360手机卫士春节期间拦截的垃圾短信统计,走私车、高利贷等违禁业务销售类短信再次有抬头的趋势。这一类诈骗信息多以:“我是某某集团,可办理高利息贷款月息3‰,无担保,立等可办,电话……”或“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走私车在本市出售。另高息贷款、防身武器。电话……”的形式,向受害者虚假贷款、走私物品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品售卖信息,诱使用户与其联系,再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心理,以交定金、托运费等进行诈骗。

此外,冒充国家机关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实施欺诈的短信数量仍居高不下。公检法等国家机关,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群众心中具备公信力,犯罪分子利用这一点,趁机在春节假期中,给受害者发送包含电话号码及联系人的“取传票、信用卡欠款”欺诈短信,后通过电话联系实施进一步诈骗。

实际上春节期间的垃圾短信数量相比其他重大节假日来说,数量并不高。“鉴于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垃圾短信产业链上的人员也大都处于过年休假状态。相信节后垃圾短信的数量很快会再次提升。”安全专家建议广大手机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安装类似360手机卫士这样的安全软件,就能自动拦截以上各种垃圾短信。同时,在接到不明短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理会任何打着各种名义的中奖短信,因为此类短信基本上都是欺诈信息。更不要点击存疑短信中包含的不明网站链接;

2、不拨打短信中不明来源的电话,对于接到询问个人隐私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等电话时,迅速挂掉电话;

3、接到“下楼取包裹”短信时,应及时与快递公司确认,不要轻易下楼,或与同伴同行;

4、接到上述怀疑为欺诈或违禁物品销售的非法短信后,可向当地公安机关或12321举报中心或360安全中心举报,以便相关机构更好地实施反垃圾短信工作。

千万用户隐私流传

恐引发新一轮安全危机

1月11日,震惊中国互联网的“泄密门”传出最新消息,4名涉案黑客被抓。案犯落网,不少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然而全球著名的信息安全厂商趋势科技特别提醒用户,由于此前大量的用户隐私信息流传于网上,这些失去防护的“裸奔”用户,随时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主要对象,并引发新一轮潜在的安全危机。

与过去的威胁主要来自病毒制造和传播不同,随着现阶段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普及,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由趋势科技的最新信息安全威胁报告显示:用户隐私侵犯和泄露已经成为未来信息安全核心焦点,与此同时,泛滥的个人用户信息又反过来使得社交网络攻击越来越频繁,潜在的安全风险也急剧扩大。

据信息安全专家估计,近期国内网站的泄密事件,可能最终导致上亿个用户账号及密码相关信息落入黑客手中。近日已有媒体曝光“50元可以买到上万用户信息”,用户隐私信息进一步广泛流传,很多网民在网络上已经“赤身裸奔”,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借助这些信息,黑客可以轻松掌握用户的各种网络生活行为习惯,以用户的家属和朋友的名义进行精准欺诈行为或者传播恶意文件,并最终给用户带来巨大的隐私伤害及经济损失。

面对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和新的威胁发展趋势,趋势科技的安全专家认为,广大网民需要从几个层面来保护自己,避免成为“裸奔”用户。

首先是对密码的分级设定与定期修改。即使用户不能对每一家网站都单独设定账号和密码,但是也应根据不同的重要程度尽量细分,比如网银、邮箱、普通网站论坛都应设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且一定时期后要进行修改,从而将安全威胁降到最低。

此外,在个人安全防护软件选择上,建议网民应该尽量选择具备“主动防御”功能的软件,如趋势科技的PC-cillin云安全软件,就采用了独家“主动式云端拦截技术”,进一步强化了云查杀和防护功能,具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识别系统。

移动设备令安全事故数量增加

互联网安全公司Check Point日前发表一项最新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在过去两年中连接至企业网络的个人移动设备数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其中有近半数的设备存储了敏感数据。 这份名为《移动设备对信息安全的影响》的报告显示,71%的受访公司认为移动设备导致安全事故增加,而且它们非常担忧员工设备中存储的敏感信息丢失和私隐泄密,这其中包括企业电子邮件(79%)、客户数据(47%)和网络登录认证(38%)等。

在企业环境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数量继续激增,无疑带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简化资源访问等商业优势。然而随着公司逐步接受此等趋势,IT管理人员也穷于设法保护大量的设备和操作系统的安全,并需保障公司免受数据丢失和不断上升的移动威胁。

Check Point 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全球市场营销主管Juliette Sultan表示:“展望今年,首席信息官(CIO)的首要顾虑之一肯定是IT消费化的趋势,有鉴于此,我们希望了解IT管理人员在移动技术领域中目前面对的安全挑战。”

节后上班需防

“U盘病毒”

感染工作电脑

随着众多上班族结束假期重新开工,电脑病毒也纷至沓来。根据360安全中心最新监测,近日以移动硬盘、数码相机、U盘等移动存储为载体的U盘病毒活跃度高涨,提醒广大电脑用户及时更新安全软件,防止U盘病毒利用用户拷贝过年照片、亲友通讯录等操作时感染电脑系统。

根据360安全中心分析,U盘病毒大多伪装为移动存储设备里的文件夹,真正的文件夹则被病毒隐藏起来。当用户电脑插入带毒U盘或移动硬盘时,鼠标双击文件夹就会使病毒侵入电脑。此外,由于数码相机常被用户与电脑连接拷贝照片,因此也容易使病毒通过数码相机在不同电脑间交叉感染。

据悉,U盘病毒不仅对用户存储的照片、视频、文档等文件存在隐藏破坏行为,当它感染电脑系统后,还会进一步下载更多广告程序和盗号木马,强制篡改浏览器首页、窃取中招用户QQ聊天账号及密码,是目前危害较大的一类流行病毒。

360安全专家提醒说,节后上班应注意对电脑进行一次安全体检,打好必要的补丁并更新病毒库,再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预防工作电脑受到U盘病毒等恶意程序感染。

上一篇:Word文档杀毒后失踪之完全攻略 下一篇:互联网地图服务新规实行 谷歌未获资质前景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