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

时间:2022-08-03 11:01:08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

摘要:生物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 课、从分析资料导入新课、从生活俗语入手导入新课、利用风俗民情导入新课、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等等。

关键词:新课;导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90-01

今天,生物学已经成为21世纪带头学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为21世纪龙头产业,生物科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生物科学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应如何上好每一节新课更是每个教师重点考虑的命题。"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亦是如此。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之于课堂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新课引入的好,则能先声夺人,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思维方向,,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思维方向和探索目标,为上好一节课打下成功的基础。导入新课方法多种多样,情况因人而异。本文将平时用的几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物和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生物问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也可创设如下情景: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顷刻之间举国哀痛,世界震惊。从北国林海到南疆渔村,从天山牧场到江南水乡,辽阔的中华大地,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韩卓生博士强调,在地震发生后的两到三天内,最紧迫的事情是搜寻幸存者和救治伤员,在随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应重点做好防止传染病爆发的工作,特别是防止腹泻和呼吸系统感染之类的传染病流行。历史上也素有"大震之后必有大灾"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防治为什么如此急迫?应该如何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呢?教师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导入新课。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的产生有赖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教学法把讲授新课之前的复习解释为对上一节课或新近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查和复习。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也认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如在《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知识: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有什么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什么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学生明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实质上是基因的遗传。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和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小桥的呢?启发学生从基因、DNA、染色体等方面分析,自然地导入新课。又如在《人的性别遗传》一节中也可用复习旧知识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师先展示问题:(1)说出基因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2)说出控制豌豆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学生思考问题,交流答案: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后代从亲代获得了一定的基因后,就表现出相应的性状;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利用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人的性状也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人的性别是不是一种性状的表现?是不是由基因控制的呢?学生展开讨论,作出猜测。由此导入新课。利用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应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并巧妙设疑,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导入

生物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生物问题生活化,可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是随时都能派上用场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平时要认真观察、思考,从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及其应用,多收集生活中典型的与生物有关的现象,在引入新课时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如在《用药和急救》一节中,在第二课时学习"急救"知识时,教师可如此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你该怎么办?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应该如何处理?当你发现有人因为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时,你将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引入到"急救"知识的学习中来。

4.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课

教学法也十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传统的导入方法以外,还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作为课堂的切入点。 如在《生物的变异》一节中可从学生的经验入手导入新课: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爸爸、妈妈的耳垂性状是有耳垂,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有耳垂,另一个孩子无耳垂。质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有耳垂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另一个孩子的耳垂与双亲不同,是发生了变异。进一步引导:生物的变异是不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研究变异对人类的活动有什么影响?学生思考、猜测,教师利用学生的疑问导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课学生自主产生疑问,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5.从分析资料导入新课

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节中教师先展示资料:结球甘蓝(圆白菜)的叶球大小是一种生物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同一品种的结球甘蓝,在北京栽培,长成的叶球月重1-3千克;引种到后,最大的竟达6.5千克。学生分析资料中的现象,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存在,明确什么是生物的遗传,什么是生物的变异。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6.从生活俗语入手导入新课

生活俗语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寓意深刻,常常蕴含着许多生物知识。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俗语导入新课,一是深入浅出,使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联系紧密。二是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和谐,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同样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课,教师还可从俗语入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生活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俗语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7.利用风俗民情导入新课

在课堂上以风俗民情导入新课,既能让课堂不枯燥无味,又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如讲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壮族庆祝"蚂拐节"的录像。配以文字解释:蚂拐为壮语,即青蛙,壮族是稻作民族,视青蛙为雷神保护神,是到人间来管理雨水的。引导学生思考:壮族人民为什么把青蛙视为雷神保护神?青蛙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既提高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了解青蛙、认识青蛙的探究兴趣。

8.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

古代的诗词、成语中也包涵一些生物知识,用来引入新课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如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师播放配乐配画诗《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质疑:这首诗描写了鸟的哪些繁殖行为呢?学生分析并交流诗句中有关鸟类的繁殖行为。教师及时肯定丰富的知识储备,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再一次走进鸟的世界,一起去探讨鸟的生殖和发育问题。如此,学生欣赏古诗词,在古朴典雅的乐声中,品味自然的美丽,领略生命的精彩。又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如:介绍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入新课、利用科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利用小品导入新课、通过实验导入新课等等。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每节课还可设计几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不同的教学条件,面对不同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相应的导入方式。总之,教无定法,新课的导入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理应见仁见智,适时调整,灵活多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生物)

上一篇:加强课改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下一篇:制糖工艺专业"八学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