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内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作用

时间:2022-08-03 10:37:41

浅谈课内外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作用

青少年时期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大量而科学的阅读会使学生受益无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语文新课改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会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老师应着力做好的一项工作。

一、阅读能提高写作能力

多读书、读好书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成正比,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作家,当人们问及怎样才能“成名立家”时,不约而同地回答是得益于儿时多看的几本书。曾有人问鲁迅先生:“写好一篇文章你有什么经验?”鲁迅先生回答:“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在教学中,我发现文笔好的学生往往喜欢阅读,他们的阅读面也特别广,涉猎天文、地理、文学等等,在那些富有特色的文字里你会感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文思和遐想。一次,我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假如――》,这个半命题作文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作文优劣不一。那些经常阅读的学生想像丰富,语言组织巧妙。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学生的构思――《假如我活到未来世界》,在开头她设计了自己活到几千岁的生活状况,透过自己的生命无极限反映了未来世界的科技发达程度,尤其在文中重点描写了“克隆时代”的无比神奇。课下我与她聊天,了解到她特别喜欢看科技类、科幻和神话方面的图书。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基础的创作无疑是一杯平淡而无味的白水。

读书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诗文有意呈博,便非佳处。犹主人勉强遍处请生客,客虽满座,主人无自在受用处。多读古人书,多见古人,犹主人启户,客自到门,自然宾主水乳,究不知谁主谁宾。此是真读书人,真作手。若有意呈博,搦管时翻书抽轶、搜求新事、新字句,以此炫长,似贫儿称贷营生,终非己物,徒见蹴躇耳。”这段话出自清叶燮的《原诗》第17则,主要论述了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处理好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叶燮认为:在诗文创作中,如果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就写不出好文章来。因为这如同勉强去到处请一些和自己关系生疏的客人,客人虽来的很多,可是主人并不会感到舒服,也没有什么益处。如果平时多读古人的书,就如同与古人时常交往见面一样,彼此感情日深。这样,犹如主人打开房门,由于彼此相知默契,客人自然而然就会到来,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如同水融一般,分不清谁是主人,谁是客人,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会创作出好作品。假如有意识来显示自己的才学,拿起笔来后,就开始翻书,寻找新事、新字句,以此来炫耀自己的长处,那么,就如同一个穷人借债来生活,表面看很阔绰,但终究不是靠自己的财富来生活,也就无法掩饰自己内在的窘迫。叶燮先生这段话真是精彩!他即肯定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但又反对那种为显示个人的才学而掉书袋的写作方式。许多学生的写作不是言而无物,就是临时抱佛脚――翻看作文精选,看看有什么借鉴的内容和材料,究其根源,是日常积累不足所导致。如此,要提高写作能力,依照叶燮先生的理论――多阅读是最好的途径。

二、阅读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内容,翻开中小学语文教材你会发现每一单元都附有“口语交际训练”这一延伸学习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能以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口语交际对于学生的的重要作用: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学生需要在阅读中体味文人墨客的思想,从哲人先贤的处事哲学中思考人生。阅读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养分,还会逐渐丰富他们的书面和口头语言。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汲取文化精华,培植素养,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交际中以文明方式交往,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阅读能增加知识储备

阅读是储备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大量的阅读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头脑,还会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库,提高修养,奠定良好的文化根基。唐代的杜甫、李白等大诗人,都是从七、八岁,甚至是五六岁时,就开始自己的读书生涯了。正是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熏陶下,形成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奠定了牢固的文化根基,孕育了一代诗仙、诗圣,创作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留芳千古的佳作。

四、阅读能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传授给学生什么才会达到不用教的效果呢?实践表明学习科学阅读的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求知欲望很强,但是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在课堂上根本“吃不饱”,有的“吃的很费劲”。有没有一种途径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呢?那就是――阅读。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带领学生进行集体阅读,学生们通过阅读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吃不饱”的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吃的费劲”的通过阅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补充自己“丢”、“落”的内容。这样有效科学地指导阅读,不仅帮助学生调整个人学习,也会提高其自学能力。

著名作家蒋子龙先生有句精彩的话: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才能最有效地培养人的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有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由此,课内外丰富而科学的阅读对正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是极其重要的,对其精神生活习惯的养成、身心健康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推动他们的人生。

上一篇:用爱心浇灌孩子的信心 下一篇:探究教学艺术 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