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3 10:35:39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为临床上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参考意义。方法:选取试验组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和对照组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比较其阳性率。结果:试验组ANA、SMA、AMA-M2、SLA/LP、LKM-1、gp210、Sp100、LC-1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病; 诊断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Auto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ZHENG Fu-la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4):038-04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auto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then provide a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Method:32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s the test group and 32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autoantibodies a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m were analysed. Result: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ANA,SMA, AMA-M2,SLA/LP,LKM-1,gp210,Sp100 and LC-1 of the tes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utoantibodies;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Jinzhou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Jinzhou 1210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4.012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肝胆系统损伤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可以分为以肝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胆管损害和胆汁淤积为主型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兼具上述两组特征的重叠综合征[1-2]。研究自身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对于疾病的诊断、分型是十分有利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确诊的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7例,女25例;年龄19~67岁,平均(45.6±18.3)岁;自身免疫性肝炎有17例(53.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10例(31.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5(15.6%)。另外,再随机选取同时段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

3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5~77岁,平均(52.1±22.7)岁。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符合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的诊断标准及积分系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符合2003年美国肝病学会指导建议,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参考文献标准[3-6]。

1.2 方法 在治疗上,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长期应用泼尼松或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以及免疫抑制类药物环孢素A、氨甲蝶呤或硫唑嘌呤等,对两组的自身抗体均进行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抗体有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M2);采用免疫印迹检测的抗体有: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I型(LKM-1)、抗核膜糖蛋白抗体(gp210)、抗可溶性酸性白抗体(Sp100)、抗肝细胞浆I型抗原抗体(LC-1)。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检测结果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中男7例(21.9%),女25例(78.1%);对照组中男15例(46.9%),女17例(53.1%)。试验组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的抗体检出率比较 试验组ANA抗体阳性率17例(53.1%)显著高于对照组4例(12.5%),试验组SMA、AMA-M2、SLA/LP、LKM-1、gp210、Sp100和LC-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6%、25.0%、15.6%、6.3%、9.4%、6.3%和9.4%,而对照组均没有检出这些抗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抗体检出率比较 在检测的几种抗体中,试验组均检测到了,但是试验组有不同的分型,分析不同类型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将有助于疾病类型的确定。试验组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有1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1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5例。经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NA抗体阳性率为76.5%,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慢性肝炎患者以病毒性肝炎为多,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可能呈上升趋势[7]。因此,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人们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水平和检查手段不断提高,但由于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时常会将自身免疫性肝病误诊为其他类肝炎或肝硬化等病症,尤其是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一部分患者起病初期有乏力、皮肤瘙痒、纳差、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及体征,但一部分患者无任何自觉不适,仅因常规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而就诊,极个别患者初次起病来院时已进展至肝硬化。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应高度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加强随访,直至确定或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8]。

目前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这就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发病机制常见的主要有感染与分子模拟学说、自身免疫紊乱、遗传易感性等几种学说[9]。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自身抗体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每种自身免疫性肝病都具有特征性自身抗体,因此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检测也已逐步成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实验室诊断的常用指标[10-11]。

在此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本院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与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自身抗体谱,比较分析阳性率的差别,将对疾病的诊断以及分型有一定帮助。笔者检测的自身抗体有以下几种: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I型(LKM-1)、抗核膜糖蛋白抗体(gp210)、抗可溶性酸性白抗体(Sp100)、抗肝细胞浆I型抗原抗体(LC-1)。这些抗体的选取是通过基础理论知识与查阅相关文献而选取的疾病相关自身抗体谱,首先,笔者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试验组中女患者较多(78.1%),男患者较少(21.9%),而对照组基本上是男女平均,可以看出此病好发于女性,两组平均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文献[12]报道,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中老年为好发年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主要影响男性,这与笔者有一致的地方,就是好发于女性;但是此次在好发年龄方面并没有发现特点,这可能是由于样本地区分布不同造成的,因为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可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样本会造成结果的不一致。虽然如此,但是笔者试验组平均年龄为(45.6±18.3)岁,可以看出也是偏向于中老年的。

笔者对两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对照组只检出了ANA抗体,阳性率12.5%,其余均未检出。试验组每种抗体均检出阳性,并且每种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对试验组内3种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体阳性率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能找出特异性的抗体,为临床上疾病的分型提供一定参考意义。试验组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有17例(53.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10例(31.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5例(15.6%)。经自身抗体检测,ANA抗体阳性存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且自身免疫性肝炎较高。SLA/LP抗体、LKM-1抗体、LC-1抗体阳性只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检出,是其较为特异的抗体;AMA-M2抗体、gp210抗体、Sp100抗体只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检出,是这种类型较为特异的抗体;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组没有检出任何一种抗体,表明这种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缺乏抗体特异性,在临床上是比较难诊断的一种疾病。

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已经有许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李晔等[13]对北京石景山医院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自身抗体谱进行了研究,发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自身抗体AMA、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分别对其确诊和预后有重要意义,而SLA/LP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最特异的指标,这与笔者所得结果大致一致,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作者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未检出LKM-1抗体,而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检出阳性,笔者却认为LKM-1抗体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较为特异的一个抗体。黄加权等[14]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LC-1与LKM-1抗体检出率普遍较低,与笔者的结果又有出入,而AMA-M2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最具特异性这点笔者也有验证。还有的学者除了应用自身抗体检测,还加用了生化检测,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的分析将更加全面[15]。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治疗比较困难的一种疾病。有些患者救治时已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对其早期诊断与鉴别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很大帮助。每种类型疾病的自身抗体谱不一样,找出其特征对于疾病的鉴别与诊断十分有意义。经过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较为特异的抗体是SLA/LP抗体、LKM-1抗体、LC-1抗体,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较为特异的抗体是AMA-M2抗体、gp210抗体、Sp100抗体,而对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没有检测到其抗体谱,这方面还有待遇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翔,王绮夏,马雄.2014年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1):15-19.

[2] Sulz M C,Gerlach T J.Autoimmune hepatitis[J].Ther Umsch,2011,68(4):189-194.

[3] Manns M P,Czaja A J,Gorham J D,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Hepatology,2010,51(6):2193-2213.

[4] Bogerg K M,Chapman R W,Hirschfield G M,et al.Overlap syndromes:The 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IAIHG) position statement on a controversial issue[J].J Hepatol,2011,54(2):374-385.

[5] Alvarez F,Berg P A,Bianchi F B,et al.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 Report:review of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J Hepatol,1999,31(5):929-938.

[6] Leuschne U.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resentation and diagnosis[J].Clin Liver Dis,2003,7(4):741-758.

[7]杨玉芹,张迎梅,王兵.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1):1545-1546.

[8]张思敏,周海东,袁小凌,等.2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肝脏,2014,23(12):937-939.

[9]李英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与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190-191.

[10]李繁,廖存章,李远.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3,12(6):33.

[11]唐拢卢洁,闫惠平.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和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5):2544-2550.

[12]何玮,何颖,罗双庆,等.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自身抗体谱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602-2604.

[13]李晔,刘兵兵,刘旭,等.ANA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64-65.

[14]黄加权,郑志想,黄铁军,等.慢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关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2):195-198.

[15]朱娟娟,潘恺,刘娜,等.6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阳性患者实验室指标及其临床诊断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1):118-120.

(收稿日期:2015-04-21) (本文编辑:周亚杰)

上一篇: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特点 下一篇:CD64、PCT、hs―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