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时间:2022-08-03 09:45:56

江西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提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愈来愈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江西庐陵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传播久远,不仅深受国人的青睐,而且享誉世界。在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开放和利用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庐陵文化;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一个全新的旅游分支――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21世纪的旅游将是一个生态旅游的世纪,也是一个文化旅游的世纪。在我国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江西吉安这块红土地上,曾孕育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庐陵文化。庐陵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熠熠光辉。在新世纪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庐陵文化旅游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江西庐陵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

(一)丰――类型丰富,数目繁多。从类型来看,庐陵文化旅游资源既有遗址遗物、民居建筑、名人故居及纪念地、民族地方产品、民俗活动场所、特色古村寨等实体文化旅游资源,又有饮食、服饰、器物和其他社会习俗等社会氛围文化旅游资源,还有语言、神话传说、民间艺术、、哲学等精神文化旅游产品。从数量上看,庐陵文化旅游资源数目繁多,以具有代表性的书院、名人纪念祠堂和古村为例,整个吉安便有古书院遗址数十个,名人纪念祠堂建筑上百座,古朴静谧的古村数以千计。

(二)特――地域特色鲜明。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其节义文化独具地域格调;辞章文化独树庐陵一帜;陶瓷文化堪称地方一绝;青铜文化土著气息浓郁;宗教文化自成青原一派;民俗文化独呈家园异彩。它们都是基于庐陵这个共同的生活地域而培植起来的,都深深地打上了庐陵的烙印,因而无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特色和地方特色,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三)大――知名度和魅力大。在庐陵这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壤上,有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文化名人文天祥、欧阳修;有充溢史册的硕儒名宦杨万里、刘辰翁、胡铨、杨士奇、解缙等;有宋代被誉为江南“三大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有唐宋时期享誉天下的永和吉州窑遗址;有震惊世界、改变了我国古代江南文明史的新干县大洋洲商墓青铜器;有称作“洞天福地”的峡江玉笥山、禅宗七祖圣殿青原山和佛道共荣的安福武功山;有驰名中外的民俗艺术吉安县固江的民间灯彩鲤鱼灯;有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古韵犹存的古村落陂古村。

(四)谐――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协调和谐,组合度良好。不同性质和不同风格的旅游资源在一定地域内优化组合,协调发展,发挥功能互补的作用,能极大地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庐陵文化旅游资源与井冈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吉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融为一体,“红、绿、古”三类旅游资源交相辉映,优势互补,协调和谐,组合度良好。

二、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近年来,吉安市政府高瞻远瞩,突出庐陵文化“特”色,大力打造庐陵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吉安中心城区“庐陵文化旅游圈”。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景区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宣传促销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按照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的要求,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在景区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方面,吉安市政府“十五”期间,着力开发了文天祥纪念馆、欧阳修故里、白鹭洲书院、吉州古窑、新干商代大墓、钓源民居、文陂古镇、安福孔庙等具有庐陵文化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并通过详规指导不断提升青原山、白鹭洲书院、吉州窑、文天祥纪念馆、陂、钓源古村等重点景区(点)品位,挖掘庐陵文化的深刻内涵,努力使其成为省内一流、江南知名的古文化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以吸引游客住一晚为目标,开发精品景区(点)以吸引游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总体开发规划。目前吉安市对庐陵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尚缺少一个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开发规划。在开发时,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有些项目在缺乏必要的论证和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在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一些旅游资源的损害和破坏。

2、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功能完善的旅游景区(点)太少。吉安市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规划设计和开发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除了青原山、白鹭洲书院、吉州窑、文天祥纪念馆、陂、钓源古村、欧阳修故里、新干商代大墓外,其他的旅游资源或处于规划设计阶段,或处于项目招商阶段,接待功能完善的旅游景区(点)太少。

3、旅游商品开发薄弱。庐陵文化旅游各主要景区(点)为数不多的几家商店、摊位销售的几乎是外地产品、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品种单一,缺乏地方特色,没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把既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又精致美观,集观赏、实用、纪念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农副土特产品、竹木工艺美术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出来。

4、旅游产品单一,参与互动性活动少。目前吉安市的庐陵文化旅游景区(点)较少,而且这些景区都是以休闲、观赏为主,参与互动性的活动基本没有,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旅游业向高层次和规模化进一步发展。

三、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一)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

1、主题形象。旅游形象是对一个旅游区特色旅游资源的高度概括与浓缩;一个具有感召力、亲和力的旅游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生产力,能够直接形成市场优势,扩大旅游规模。江西庐陵文化的主题旅游形象可塑造为:“体验人间正气,品读天下文章”。

2、宣传口号。开发庐陵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口号可定为:“典雅的江南望郡,瑰丽的庐陵文化。”

(二)庐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重点项目

1、创建庐陵文化博物馆。可在吉安市吉州区城区内创建庐陵文化博物馆。庐陵文化博物馆定位为地志性博物馆,是庐陵文化的缩影和标志。庐陵文化博物馆由下列10个陈列室组成:

(1)历史陈列室。通过实物、图、表、照片、模型等,全面展示庐陵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来的建设成就,反映庐陵自古乃“江南望郡”的主题。

(2)节义文化陈列室。着重展示闻名天下的“庐陵五忠一节”(即文天祥、欧阳修、周必大、杨邦义、胡铨、杨万里)的忠义节气。

(3)辞章文化陈列室。集中展示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刘辰翁、孔氏三兄弟(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等的文学成就。

(4)书院文化陈列室。庐陵自古书院兴盛,重点展示白鹭洲书院、皇寮书院、登东书院、匡山书院、光禄书院、复古书院、云兴书院、云邱书院的教育盛况。

(5)名人文化陈列室。全面展示庐陵载入史册的名人。把他们的主要贡献及影响按朝代分别加以展示。

(6)陶瓷文化陈列室。把吉州窑的制陶工艺、烧造工艺和陶瓷种类全面展示。

(7)青铜文化陈列室。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把这些出土的青铜器,分为礼器、乐器、工具、兵器、生活用具及其他六类,全面加以展示。

(8)宗教文化陈列室。着重展示佛教和道教在庐陵的传播历史及其影响。

(9)科技文化陈列室。重点展示庐陵人自古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可按地理学、天文学、农学、数学、医学、水利工程、造船业等方面分别加以展示。

(10)民俗文化陈列室。着重展示庐陵独特的民俗。可按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岁时节日习俗分别加以展示。

上述10个陈列室,均应精心设计,采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加以准确、生动的解说,让游客对庐陵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留下深刻的印象。

2、推出庐陵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庐陵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推出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庐陵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出和完善如下三条旅游线路:

(1)吉安市中心城区(白鹭书院、青原山净居寺、庐陵文化园)――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文天祥故里、永和吉州窑、钓源民居、陂古村)――吉水县(杨万里故里、罗洪先故里、八都祖籍游览园、大东山)――峡江县(玉笥山、澄子洲)――新干县(商代古墓遗址公园、古文化广场、莒洲岛)――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欧阳修故里、大仙岩溶洞)。

(2)吉安市中心城区(白鹭书院、青原山净居寺、庐陵文化园)――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文天祥故里、永和吉州窑、钓源民居、陂古村)――安福县(安福孔庙、武功山)――永新县(三湾、黄竹岭)――井冈山。

(3)吉安市中心城区(白鹭书院、青原山净居寺、庐陵文化园)――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文天祥故里、永和吉州窑、钓源民居、陂古村)――泰和县(罗钦顺故里、杨士奇故里、白鹭湖)――遂川县(葛仙岩、葛仙坛、茶文化公园、汤湖温泉)――万安县(万安至赣州的水上通道和沿江自然人文景观)。

3、开发庐陵文化特色旅游商品

(1)开发旅游纪念品。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富有民族特色、有纪念性的一切物品。要精心开发既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又精致美观,集观赏、实用、纪念于一体的旅游纪念品。例如,可以把庐陵名人的图像、名篇佳句、丰功伟绩等捆绑于小商品上(如纸扇、旅游帽、木屐、油纸伞等)推向旅游商品市场。

(2)开发当地土特产品。大力开发吉安各县市以农副土特产品为基础的庐陵文化饮食商品,如吉安堆花酒、安福火腿、遂川板鸭、狗牯脑茶、泰和乌鸡、新干蜜橘等。

(3)开发特色工艺品。①永丰石、万安水晶石、安福黑陶、井冈山竹木工艺品等现存的特色工艺品,应进行统一策划、精心设计、整体包装,全面集中地推向庐陵文化旅游商品市场;②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双人面神器、绿松石蝉玉器和伏鸟双尾虎器,吉安县永和镇出土的吉州窑陶器等均为颇有代表性的精致工艺品,可加以仿制成精美的旅游商品。

(作者单位:1.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河池职业学院;3.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寿川.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杨桂华.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梦星著.庐陵文化纵横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上一篇: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效应分析 下一篇: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