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8-03 08:36:25

创设情境教学,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摘 要: 教学情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这种情意场一经形成,就会触及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兴趣,点燃思考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对情境的作用达成共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它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然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费尽心思创设的情境,却未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甚至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创设情境,打造和谐的高效课堂是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情境教学 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高效课堂是老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如何使四十五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处在这个阶段的我们不能不对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进行认真思考,还情境教学以本来面目,使课堂教学渐入佳境。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取“近”——创设教学情境要贴近生活与文本

1.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教育。”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结合他们的实际认知水平,用他们看得懂、听得懂的东西来创设情境,这样学生对老师创设的情境就会倍感亲切,就能较快地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2.贴近语文学习内容

教学情境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贴近文本,做有针对性地创设,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和谐统一。如在教学《童稚记趣》一课时,出示“唳”等形生字词,让学生认读,读对了就能进入科技园,见到新式房屋。组织这样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识字游戏,既复习了生字词的认读,又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可谓一箭双雕。

二、用“全”——创设教学情境要贯穿全程

教学中,有的老师很重视课前的导入,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但是,随着对课文的学习,教者往往脱离了这种情境,没有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朗读、感受、品味,情境的创设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还有的老师爱在识字环节安排“摘果子”、“钓鱼”等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游戏,但是字词学完了,仍不见果子摘下来、鱼钓上来。这些都是没有考虑到情境创设的完整性,没有将情境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

其实,从教学实践看,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仅应该用在新课教学之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习内容,更应贯穿整个教和学的过程,用来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教学全程中发挥作用。

三、重“实”——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实效

1.创设情境目的要明确

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要心中有数。创设情境可以增强形象的真实感,引起学生对文中人、事、物、景的关注;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感受的形象,从整体上感知文本语言风格,从细节上品味词句的精妙,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创设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搭设梯度,建构新知。总而言之,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多角度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目标达成的需要灵活运用,让学生依境生情、据境解文、借境会意、因境悟道,让情境物尽其用。

2.创设情境形式要朴实

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情境之后,要把握时间,尽快将其导入教学中,避免学生沉浸在音乐或画面的美感中“流连忘返”。正如唐代诗人杜牧所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创设情境也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剥离与学科无关的一些特征,敏锐地捕捉到与学习相关的信息。

四、求“精”——创设教学情境要精心设计

1.设计要精巧

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有的老师寥寥数言,学生就身临其境,积极投入;有的老师激情澎湃,学生却不解风情,无动于衷。成功的老师必是洞察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了新颖角度,通过巧妙的设计,触动学生心底最敏感的神经,感于目,会于心。

2.设计要精炼

创设情境本身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它是用来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教材语言的一种手段,因此一定要注意用时,力争把用于描述或展现情境的时间压缩到最少,否则耗时过多,必然会挤占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反而得不偿失。

五、显“活”——创设教学情境要开放灵活

1.创设时机要灵活

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老师对于哪个环节播放课件,事先都精心策划好了,课上不管出现什么状况,都想办法将教学拉回到固定轨道上,按部就班地创设情境。这种只遵照课前设计,不顾学生实际理解进程变化而创设的情境,必然得不到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共鸣,是低效的。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判断情境出现的时机是否适当,不是看它的出现是否增强了课堂的可观赏性,而是要看它是否有助于学生感情的诱发、认识的提升、疑难的化解。教学是一个逐步推进、层层深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根据学生情感的发展、学习的需要,灵活创设不同情境,以品赏语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学生的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步步得到深化。

2.呈现方式要灵活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呈现:或设置问题,引入情境;或讲述故事,感悟情境;或出示图片,展现情境;或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或语言描述,想象情境;或角色表演,体会情境;或模拟实践,体验情境……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效果最佳,就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

总而言之,教学中情境作用的充分发挥源于理性思考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创新。我们必须明确目的,就“近”取材,精选内容,注重实效,恰择时机,丰富手段,扩展主体,努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使其形真、情切、意远且理寓其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最大效用。

上一篇:中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方法探索 下一篇:论数学活动课的地位作用及其训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