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改革走向

时间:2022-08-03 08:34:54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改革走向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伴随这些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重灌输轻参与;重少数轻全体;重讲解轻指导;重教师教轻学生学。未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是:创设民主教学的氛围;进行有效提问;精选讲解的例题;合理设置教学环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走向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不仅研究“教”什么,还研究“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引导学生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伴随这些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走向。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灌输轻参与。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注入式现象非常普遍。部分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例如:一位老师评讲“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单元检测试卷课,从第一题开始一直讲到下课,试卷还未讲完,中途也没有抽学生回答问题,整个课堂很安静,学生也没有乱说乱动,大部分学生表情茫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重少数轻全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数学目标。观察发现有超过半数的教师上课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的教师上课时只要听到少数尖子生的声音,就认为全体学生都已经理解了,于是就放心的讲下去;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或提出问题的同时,就迫不及待的指定个别学生回答,不给其他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热衷于拔高知识难度、拓展知识深度,能够接受的学生只是部分或少数;有的教师在课堂练习时,只叫举手的学生,不顾及那些不举手的学生;有的教师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高高举起,但却得不到教师的“关照”,于是,这些被教师冷落的同学在一次次的失望中产生了消极情绪,手越举越低,最后干脆不举手了。

3.重讲解轻指导。观察发现,有的教师习惯于站在讲台上讲课,很少或几乎没有走下讲台开展课堂指导的习惯。尤其是分组学习时,有的教师仍站在讲台上,无所事事;有的教师走下讲台只是例行巡视,根本不进行个别指导,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

4.重教师教轻学生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见到以下四种替代现象:一是以教代学,即以教师讲清楚、讲明白,来替代学生学懂了、掌握了;二是以讲代练,即以教师的讲解来替代学生的练习;三是口头替头,即以学生的口头回答来替代学生的笔头训练;四是少数替代多数,即以少数学生的回答来替代多数学生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课堂替代是产生低效课堂的罪魁祸首,要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二、未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

1.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入数学思考的前沿。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平台,而双方互动是建立在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的。教学民主就是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其表现为:学生要尊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能因为学生的行为稍不合常理就给予否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而是要予以正确的引导。

2.增加有效提问,减少无效或低效提问。有效提问是指那些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提问。有效提问不仅与提问的内容有关,还与教师提问时的语速、音调变化有关。此外,教师提问的方式也决定了这个提问能否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或理解为怎样一个问题。低效或无效的提问不但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减少封闭性提问;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采取如识记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创造性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要注意提问的质量。

3.钻研教材,精选课堂例题。教师在引入新知识后,通过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及时地理解、巩固新知识。例题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因此,教师要善于精选例题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4.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组织教学、新课引入、讲解新知、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讲解练习、小结、布置作业。其中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讲解练习这三个环节所占时间是最多的,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出现练完讲、讲完再练如此反复循环的状况,这不利于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练习和讲解的确需要,但不宜过多。在学生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进行高层次思维。此外,教师还可适当地增加一些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节,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等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如何设计对聋哑学生的数学课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