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分析

时间:2022-08-03 08:09:15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分析

财务困境,也叫财务危机,指的是现金流量不足以补偿现有债务。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内部与外部两种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大量产品缺乏竞争力度,实际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过高,投资重大项目时失败,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的系统中的质量极差,控股股东占用公司的资金以及证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等。外部因素主要有证券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受到了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利影响等。本文从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内部因素

(一)企业主营业务陷入困境 上市公司最常见的一种困境就是经营的主要业务发生萎缩,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不够突出。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关乎到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如果主要经营的业务不够突出,就容易导致财务危机;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技术含量过低或者是技术相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度,如ST圣方科在2001年年报中就提出,由于显示器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从而导致了企业产品销售速度极慢等现象;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过于单一,可能是企业主要经营的产品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额,而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产品还没有真正在实际中投入生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

(二)费用过高,资金严重缺乏 大部分企业的成本费用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其成本费用较高,从而使企业难以支撑。在经营管理方面效率过低,应酬支出较多。在资金控制与管理上缺乏意识,不加以约束。有的企业虽然主营业务利润每年都在上涨,但是就是因为其在成本费用方面缺乏控制与管理意识,因此,在费用的使用上经常大手大脚,最后,导致了企业每年的利润大幅度降低,最终因为亏损而倒闭。

(三)企业资产质量较低 首先,应收款项质量过低,企业应收账款过大,从而挪动了公司的大部分资金;应收账款可收回的可能性极低,质量也过低,进而使得企业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无法正常周转。同时,还造成了企业的应收款项损失,导致了利润降低。其次,企业存货质量较差,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货的产品已经过时,无法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润。由于产品存货质量差,导致企业库存内积压了大量的产品,大量的资金被其占用,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再次,企业的固定资产质量较差,过时、老化,在功能、技术指标方面和现有的产品已不能相适应,也达不到技术要求。固定资产质量差导致企业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以至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无法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对质量低下资产提取减值准备的过程中,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润,使其进一步下滑。第四,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企业各个项目之间的资产比例分配不均匀,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运行,使得企业无法扩大其在市场中的规模。第五,企业资金不足。一个企业要想经营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营。如果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资金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必定会发生财务危机现象。

(四)企业经营杠杆的负效应 企业在生产经营目标与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战略和策略上对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利用,可以为企业带来经营杠杆作用,主要用于分析利润变动与业务量变动之间关系的经济概念。一般情况下,利润增长率会大于业务增长量,主要原因是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只要企业存在着固定成本,就会存在此项规律。经营杠杆可以揭示企业的一些经济现象,反映经营风险,可以帮助企业较快地预测,还可用于决策,可以说是一项很重要、很有实用价值的经济规律。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一样都对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只要将其科学合理利用,必定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额外收益。相反,如果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那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当前,有不少企业由于经营杠杆的影响,使得财务出现了危机,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构成固定成本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项因素如果使用过量,那么,在企业产品销售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都会出现经营杠杆风险问题。

(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之所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在企业内部实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同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其成为一个较严密、完整的系统,以此作为预防企业发生资产浪费的措施。可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这将严重阻碍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进而使得财务陷入困境之中。

(六)诉讼与担保 由于巨大数额的对外担保使得上市公司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一方面因为较大比例的担保损失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使其大幅度降低,无节制的巨大数额对外担保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如果被担保企业在财务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其担保责任将会变为现实负债,从而使得上市公司陷入到财务困境之中;另外一方面,当前因为担保问题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案件正逐年上涨,这将使上市公司的的声望名誉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发生融资困难情况。

二、外部因素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的竞争力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当前,由于我国各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互相之间打起了降价战,从而使得企业的产品整体销售利润降低,导致企业出现了严重的损失,逐步陷入财务困境。由于产品在市场中出现了极其恶劣的降价竞争,大部分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没用获取一点额外收益,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与生存。再加上上市公司自身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强,因此,其根本不具备良好的条件与其他上市公司竞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解决,那么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是在所难免的。

(二)市场机制因素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同时还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虽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国家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问题其不具备解决的能力,同时,也无法将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有效地进行控制。在市场调节的运行制度中包含了价格波动以及结构失衡的可能性,在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过程中,市场供给发展的速度与市场需求发展速度无法形成一定的比例。由于经济过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大量的生产,使得市场的需求量相对缩小,因此,市场机制必须采取通货膨胀的方式将这种现象有效地控制。当经济逐渐转变为萧条时,由于投资与需求相对不足,从而在市场中就会出现一大批的失业工人,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出现了财务困境,损失严重,最终面临破产。

(三)经济法律制度因素  由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会经常变动,因此,对上市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由于对行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进行了改变,从而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规模进一步缩短、减少,产品销售量逐渐下滑;其次,由于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没有遵循相关的法律,使其资金周转较为困难;此外,我国关于经济与会计法律方面的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企业在管理与监督上缺少法律依据,从而使得企业出现了一系列的违法乱纪的行为,可以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财务困境的产生提供可能性。

(四)业务评价误导 一直以来,在对企业业绩考核评价时主要将其范围局限在财务性指标上;企业投资者在选择股票过程中,通常以公司的经济利润增长速度或者是投资所获得的报酬率等财务性的指标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发展与投资价值进行判断,可是他们却没有对上市公司的经济利润增长的原因有更为深层次的分析。业绩评价对企业的行为有着引导性的作用,在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当期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这样必定会造成企业目标利益的短期化。由于对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以及市场调研不够重视,使得上市公司发生了投机行为,为了降低产品成本,采取偷工减料的的手段,从而导致了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他们的这种以损害企业长期业绩的成长来换取短时间的优秀业绩,是无法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之外,业绩评价的误导、对企业经理人的不合理的激励制度都是造成上市公司无法生存发展下去的因素,进一步加快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速度。

三、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化解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事前控制 首先,优化股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从当前的体制上来看,由于公司股权过度集中,可能会影响到中小股东的权益,也可能会导致内部人在控制方面产生矛盾问题。所以,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进一步降低,首先要不断促进国有股权在有效机制监督下的适当流动,以此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其次,上市公司要培养一批机构投资者,比如说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另外,上市公司应实行一种由企业职工拥有本企业产权的股份制形式,企业职工可以通过购买企业的部分股票来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以此获取相应的管理权力。企业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而是要将资本权规模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得公司普通职工都能广泛享有资本,让他们在获得劳动收入的同时,还能获得资本收入,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明确责任权力关系,增强各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与制衡。

其次,调整资本结构,改善上市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实际上指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适当的资本结构可以促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进一步提高治理效率;合理有效的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公司管理者得到正好为其投资所需但又不需要用更多的资金来完成的有利可图的项目。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高流通股持股比例的方式来增强公司股东对经理层经济监督的能力,将国有股份具有的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降低;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上市公司的债权人对公司经营的话语权,加强其监督职能,从而使其资本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

另外,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企业相关领导制定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实际经营效果、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序,主要用意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信息沟通,强调风险监督与评估,全面改善上市公司在实际生产中的经营状况。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将直接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必须从控制内部环境、风险监督与评估等方面着手,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其信息真实可靠,做好事前控制工作。

(二)财务困境的事后控制 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困境后,应及时从自身的经营管理上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在对自身摆脱困境的能力进行评估分析的过程中,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摆脱困境的方法。首先,从目前的证券市场角度而言,上市公司发生困境后,由控股股东追加投资难度较大。应将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以外的控股股东控制的优质资产注入到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之中,与困境公司的劣质资产进行置换,以此对困境公司的资产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提高其资产质量,这是目前陷入困境的公司摆脱困境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次,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特点主要是资金不足,资金周转困难。所以,要想将负债问题解决,就必须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共同负责债务问题,具体的说就是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境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只要将原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修改了,均作为债务重组。

另外,陷入困境的公司在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营的产品收入较低,主导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等。摆脱困境的有效措施就是剥离副业,不断增强主业,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此外,在提高主要经营业务利润的同时,还要加强成本管理。当然,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部分成本费用是由于其他原因而引起的,所以,在看待成本费用问题上不能过于单一,应该将其放到更大的范围里,同时处理因其他因素而造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秀华、孙铮:《管理弱化与财务困境》,《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6期。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绩效评价分析 下一篇:存货持有变动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