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诗词歌赋对中国园林艺术意境的影响

时间:2022-08-03 07:26:14

小议诗词歌赋对中国园林艺术意境的影响

【摘 要】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有着紧密的联系,园林意境中有对诗词歌赋的引用与升华,也有对诗词歌赋的改造与变化,同时也有借鉴诗词歌赋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不断交融,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共通。

【关键词】 园林意境 诗词意境 园林艺术

1 在园林艺术中借鉴诗词歌赋的境界与场景表达意境

1.1 园林艺术中借鉴诗词歌赋的内容与场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园林会去借鉴诗词歌赋的内容,甚至在园林中摹写诗词歌赋的场景。在这种借鉴中,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扶孤松而盘桓”、“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等,实际上就是园林的写照;可以说,陶渊明在写自己居住的环境,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种园林意境的参考与借鉴。谢灵运的《山居赋》为汉代一大赋,虽已残缺,但其对于园林的影响在中国诗文中应该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整个赋可以认为是一个山水游记,以描写田庄的山水自然景物为主,又时时表现出作者身居其中的游乐情趣。这种对景物环境描写的诗词歌赋在后世还有很多,它们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园林审美观。

1.2 园林艺术中引用诗词歌赋的内容

在中国园林本身的命名上,有很多就是借鉴诗词歌赋而成。如扬州何园最初名为“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诗“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明崇祯四年,王心一得到拙政园东部园地,重新构筑,名其园为“归田园居”,取自陶渊明诗《归田园居·卷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扬州耦园的“耦”字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苏州沧浪亭中的“沧浪”出自屈原“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诗句。这种运用使中国园林艺术的诗词歌赋的意境无处不在。

1.3 景点命名上使用诗词歌赋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景点命名使用诗词境界的也很多,如苏州留园的汲古得绠处来源于韩愈的《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又如北京北海公园的景点濠濮间,其来源是《世说新语》,其中说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觉鱼鸟自来亲人”。再如寄畅园有八音涧,其“八音”二字亦有典可查:晋代左思说:“何必丝与竹,山水有轻音”;《三字经》有“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还有避暑山庄采菱渡,这个名称出自王维的诗句:“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这样的应用既是对景点的写实,又是对景点的写意。

对诗词歌赋境界的运用,实际上就是为了在园林中得到诗词歌赋的意境;这种意境在诗词歌赋的创作过程中可能都是妙手偶得。而古代园林设计者试图将思想形态变为空间艺术形态,安置于园林之中,去供园主人体悟或者抒发自己的情感。

1.4 园林意境中通感诗词歌赋的意境

由于在诗歌艺术中情、景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园林在置景时很自然地从诗词歌赋中获得启发,有的景点则是直接地把名篇佳句所描述的美景以具体的物质材料再现出来。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就是典型一例。听雨轩是园中一个小院,院落一角有一潭清水,水旁几丛芭蕉;如遇上雨天,人在园中,细听雨打芭蕉之声,会更加体味到环境之幽静、深远。这很容易使人想到李义山的名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只不过是由荷叶变成芭蕉而已;同时,还使人体会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中国园林在结构、空间布局上也深受中国诗词的影响。如颐和园万寿山后湖有水居村、苏州长街等,沿水滨两岸有茶楼酒肆、歌船画舫以及隐约在山后的宝塔寺;每当入夜,不仅有水街之繁华、喧闹,而且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深幽、静谧。

2 园林景观结构近似于文章结构

2.1 园林景观与文章脉络上的近似

文学艺术在表达上忌平铺直叙;这如同园林道路形式忌直线,总是在园林其他造景要素之间迂回、曲折地设置,以这种曲折变化的道路形成渐变景观序列。

文学艺术在体例的安排上,在一个主题下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等过程;而园林也同样在主干游览路线上使景点的表达跌宕起伏、起承转合,形成一个如同文学创作般的主题脉络。

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是一个要求有严谨的章法、精炼的语言的艺术创作形式;园林艺术的创作也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符合了这一点,其在建造上力求做到增之则过、减之则少。

2.2 园林景观分区与文章内部结构上的近似

在文学艺术上,要对文章整体进行分段、分章节论述,这样的文章分割增强了文章的条理性,而没有改变文章的整体性。这就好似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分割手法;为了做到“以小见大”,中国古典园林对其园林空间进行多次分隔,分隔以后的空间通过回环的道路链接成一个整体,空间与空间之间做到隔而不断、露而不透,增强了园林赏景的趣味性。

这种园林景观与文章结构上的趋同,都是受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相同的美学思想的影响,造就了艺术表现形式上的近似性。

3 运用题名手法对园景进行直接的点题

3.1 园林艺术中以题名表达自身境界

题名的手法大量使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以地名题名、以纪念性题名、以形态题名、以材料及建筑技巧题名、以个人涵养题名,等等。在中国古典文人园中,更多的是引用诗词歌赋以及古代文献来题名,以这种题名形式表现环境特点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标榜了自我的精神意志。

直接以景进行题名表达自己的思想境界的如苏州留园闻木樨香轩,其本义是指出轩周围种有桂花,但从内涵上讲,“闻木樨香”有悟道之意,语出宋代释普济撰的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黄庭坚悟道一段,晦堂趁木樨盛开时说“禅道如同木樨花香,虽不可见,但上下四方无不弥漫.所以无隐” 。黄氏遂悟。

从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这一题名上,可以想象,在亭的周围应该是种有梅花的,园主人是以梅花的高洁脱俗来自喻。拙政园内还有一个荷风四面亭,从字面上可以发现亭的四周应该是荷花,在立意上出自济南大明湖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造景上隐喻了园主人的“出淤泥而不染”。

3.2 园林艺术中以题名总括景点意境

再有,中国园林中常常利用题名对整个景点进行总括,特别是在大型风景区域景点中,这种手法应用更多;此种名题通常出现在山石上,甚至直接立以碑文。如苏州观梅圣地邓尉山香雪海就是这种用法;香雪海出自清代宋荦之诗作“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并亲题“香雪海”三字,刻于梅亭前岩上。

中国古典诗词本就讲究情景交融,景语亦情语。在园林景观中,直接以名诗佳句为景名,自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景传诗情,诗情得以具象化,景观的内涵也就更加丰富了。游人至此,眼观美景,口吟佳句,也就引发出更为广泛的联想,获得更为深厚的美感享受。这种诗意化的景名使得诗与景、园与文结合起来,可谓中国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即使有些景点的题名不一定来自名篇佳句,但也同样有着诗意化的韵味,如西湖景点的景名“苏堤春晓”、“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类似的景名在中国园林中随处可见。

4 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达形式多样,但是其意境与中国的诗词歌赋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古代的造园家往往对诗词歌赋有着极深的造诣,这也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中国的诗词歌赋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 盛翀编著. 江南园林意境.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2] . 翳然林水 栖心中国园林之境.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 刘天华. 画境文心: 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北京市: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4] 谢孝思主编. 苏州园林品赏录. 上海市: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5] 杨鸿勋. 江南园林论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研究. 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6] 曹林娣. 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 北京市: 华夏出版社, 1991

上一篇:试论民用高层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 下一篇:浅谈市政公用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