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导向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法探析

时间:2022-08-03 05:55:41

情趣导向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法探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已成为同行们热议的话题,但对于效果的实现形式则存在争论。从音乐本身的特质来看,它应在多方面来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似乎未能充分释放出音乐教学的上述作用,而只是停留在了识谱、传唱等单一环节中。为此,如何建立情趣导向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便成为同行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提出“情趣导向”可归因于两个方面:①音乐本身的特质决定了不可能遵循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②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更需要突出音乐教学在优化他们非智力因素上的功能。本文以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为例,探析音乐课教法。

一、对情趣导向的解读

在建立情趣导向下的教法构建时,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情趣导向”。从笔者的本意出发,“情趣”二字可以分解为情感和趣味两个词语。以这两个词为对象进行解读。

(1)对情感导向的解读。一般而言,情感可以从“利己之心”和“利他之心”两个方面体现出来。而针对小学生的情感导向来看,则在于激发起他们的利他之心。具体包括:关心身边的人和物,以及融入到祖国大家庭的情感之中。如在儿歌《牧童之歌》教学中,通过阐述它所来源的地域和所在地域的风光,便能实现情感导向下的教学目标。但实践表明,许多同行在讲授相关课程时都未能挖掘出歌曲的衍生价值,而这就会降低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对趣味导向的解读。不言而喻,趣味性是增强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元素。正是有了这种趣味性,才使得孩子们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发挥出了自身的主体性。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怎样提炼出其中的趣味性呢。笔者认为,其关键仍在于根据歌曲所要反映的意境,而进行的情景模拟教学。如,在《牧童之歌》的教学中,通过模拟出草原、牛羊的环境,进而来满足孩子们求新、求奇的心理。

二、解读基础上的教法构建

以上从两个方面解读了情趣导向的内涵,它也为教法的具体构建提供了思路。由此,以下将从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1)教学主体方面。教学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因此需要分别进行问题讨论。针对教师而言,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全方位把握歌曲的相关信息,特别是歌曲所反映的意境、歌曲所诞生的区域,乃至歌曲作者的有关情况等,这些都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支撑材料。对于学生来说,为了减少他们对歌曲相关信息的陌生感,也应要求其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来进行准备。

(2)教学客体方面。上文已经指出,情趣导向中的情感与趣味是相互影响的。即正是有了情感激发,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此时,就需要着手完成情景模拟工作。从现阶段各小学教育资源的配置出发,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功能。从而,通过视频、PPT向学生们展现出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这样就能极大的配合《牧童之歌》的教学。

(3)教学评价方面。笔者认为,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目标,应以是否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为此,同样需要围绕着他们情感的升华,以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实录

以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牧童之歌》为例,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录进行案例分析。

(1)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播放新疆风情的歌曲。①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刚才的音乐是哪个民族的吗?②通过PPT进行图片展示,进一步感受新疆民俗文化。师: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进入新疆去感受那里的气息。③探索手鼓的打法。教师拿着手鼓敲击着,并问学生:这是什么乐器?师:在新疆,手鼓是人们唱歌跳舞时最为常用的伴奏乐器。(小组交流手鼓的打法,每组派代表示范) 此时,已经激发起了学生们的情感和兴趣。

(2)歌曲教学。①导入歌曲。通过疑问句指出:刚才和着鼓声的音乐美吗?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新疆民歌----《牧童之歌》,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欣赏这首民歌,仔细听,你听到歌中唱了什么内容呢?(天山、草原、牧童、马儿)。此时,多媒体大屏幕应有相对应的风土人情。②教师首先示范演唱歌曲。③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跟着学唱歌曲。④全班一同朗读歌词。

(3)欣赏《牧童短笛》。①导入: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小牧童生活在什么地方?②感受《牧童短笛》与学唱《牧童之歌》不同之处。

(4)最后结束全课。

总之,如何建立情趣导向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成为同行们需要重视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能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契合,也能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在具体的教法构建中,应围绕着情感导向和趣味导向这两个方面来做文章。结合《牧童之歌》的教学案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课前准备,并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另外,在教法的应用过程中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其仍需要围绕着两个导向来进行定性分析。尽管本文是围绕着《牧童之歌》来进行主题探析的,但本文所构建的一般原理,仍然适用于其他年级、曲目的教学之需。

上一篇:让爱陪伴孩子们成长成才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