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中我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8-03 03:08:11

差异教学中我的几点做法

我校实施“分层走班差异教学”已有9个年头了,在一线教学中我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下面谈几点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在知识的传授上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量体裁衣

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言在任何一个班级里都会多多少少存在着这样三类学生:学得好又学得快的;预设的内容正好能学会的;学得慢又吃力的。针对这三类不同的学生,评价方式如果一刀切,就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慢的学生对数学知识越拉越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在具体教学中,我一直把握以下几点:

1、课堂上备学情: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的,就大胆放手,在疑难问题上老师适当点拨就可以了,让有能力的学生能充分的展示自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在备课时多预设一些有提升能力的题目;中间部分的学生进行正常内容的学习;“一个也不能少”这一直是我们所提倡和坚持的教学理念之一。有小部分学生是基础薄弱的、理解慢的,在教学时就降低难度和要求,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再多关注他们,适当的多讲解。

2、对课堂要重“头”和“尾”。

“头”:在每节数学课之前我总会叫一些数学学习被动或不太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检查他们整理的数学错题集,以督促这些学生学好数学。

“尾”:每节课我都只进行40分钟,那么剩余的5分钟干什么了?我校一直提倡教师每节课预留5分钟给学生,用来回顾整理本节所学,同时再将“班内分组教学”结合进来,可以互相交流,而我会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以适当的指导和督促。

二、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日新月异

以往的评价模式主要集中在检测上:课堂测、单元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人为本越来越提上日程,评价的主体和评价方式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本人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的评价,可以自评、互评,也可以家长参与评价。评价的方式不仅仅局限在检测上,还可以评价过程,也可以加入课外作业的评价。在具体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1、多关注过程。以前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只以学生的题做对了与否来评价学生。新课改后,我开始慢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视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积极性、参与解答问题的程度,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对于不自信、学得慢的学生,适当给以展示的机会。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学到“两角及一边”这一情况的讨论时,有以下片段:

师:对于60°,45°和4cm这三个条件,如果4cm是其中一角的对边呢?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

生1:我们所有同学都画成图1,就一定能全等。

生2:我们所有同学都画成图2,也一定能全等。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好,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这么认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就会全等呢?

生3:老师,我画成了图1,而我同桌画成了图2,可我们俩的就不全等。

注:以往,绝大多数学生就直接得出AAS这一定理了,不理解的就湮没在理解大军里,得不到很好的关注,而现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解,缘于学生对“一角的对边”中“一角”这个词的理解不明确,而这也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疑惑,解开它,能增进这部分学生对AAS定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我就延伸了一下:

师:这位同学,你思考的问题很有深度呀,同学们这个问题到底怎么来解决才好呢?

生4: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个结论的确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只是在用“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这“一角”时,应该是同一个角才可以。

师:回答的太精彩了!你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解开了这个困惑,大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吗?

生3:哈哈,太好了,终于解开疙瘩了!感谢!

与此同时,我也注重学生对知识积累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改错本,需要记录的知识随时记,每天坚持将出错的知识在改错本上改正一遍。

2、建立成长档案。在课堂检测时,我一直使用活页纸,在档案中将学生的课堂检测的活页纸和各种数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的记录单放在里面。以一个月为单位,自己反思这一段时间的情况,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有个比对。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能记录学生成长的痕迹,尤其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方式。而对退步的学生,对比能帮助他们重树斗志,激发学习干劲。

3、在综合评价时,增设让学生做手抄报或电脑报的方式,对于制作美观,实用性强的好作品,在班级墙报或走廊文化的墙报中给以展示。这是“以鞭赶牛”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夯实程度,又培养了学生合理设计、规划的能力。但是这种作业不宜在平时布置,只能在周末,学生有充足时间的时候才可以布置。

4、参与评价的对象加入家长这一元素,一个月家长要填写一次对自己孩子这一阶段学习、成长方面评价。(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这对于有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状况,长期不闻不问的,就“逼”着他们去关注自己的孩子,达到家、校对学生有效地共同关注的目的。

用好评价这一“法宝”,就会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来感悟,我到底学会了什么样的知识,到底又学到了什么样的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对培养高素养的学生。

三、在促进优秀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学习上吃力的学生

“新课程与学生发展”第十五篇“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这一节里有一块内容叫:如果我们真正确立了“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这样的信念,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差生”一词将会在教育界消失,每一个孩子都将在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读过这一节内容之后,我感慨良多,觉得“差生”转化工作既艰难又具有不可缺少的意义。

怎样转化“差生”?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业余时间选择参与的活动有可能使人获得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机会;而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在这一点上是难以与其相比的。对于“差生”尤应如此。如果我们教师一味以分数衡量学生,只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应放在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一是现实生活中由后进生变为先进生的成功事例;二是班内优秀学生行之有效的良好的学习方法;三是“差生”本人学习中值得肯定的方法。”而我也明白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寻找好的学习方法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人以渔”,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学习有进步,才能逐渐消除“乏信心”,促进思想转变,最终实现将其转化。同时,我也明白了应当从这些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从学生优势项上入手,使他们在这一点上得到成功,获得宝贵的自信心,这不仅能激励他本人,对其他学生来说,也同样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对待他们要尽量多表扬、不讽刺。在今后我应当继续加强自身的修养,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后进的学生多一些信心和耐心。有付出总会有回报,相信在今后对“差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迈上更新的台阶。虽然我现在算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将来也可能依然用不上这个称号,但我仍然会一如既往的对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全身心的付出,对我所喜爱的学生们真诚的付出,无怨无悔,为教育事业尽自己最大所能地“添砖加瓦”。

上一篇: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