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时间:2022-08-03 02:02:52

几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 根据近两年来试验示范结果和生产实践,找到了适合我地栽培的鲜食玉米品种,并总结出了一整套栽培技术要点,为我地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鲜食玉米;品种特性;栽培要点

鲜食玉米又称“水果玉米”。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普通玉米,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果菜兼用的新兴休闲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生长期短、栽培技术简单、经济价值高,国内外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已成为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亮点。为寻找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我们特引进了晶甜8号、中农大甜413、美玉8号、世珍、津糯206、甜玉8号几个品种。经近两年实践,按照“高产保优”的思路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示范,找到了适合我地栽培的鲜食玉米品种。并总结出了鲜食玉米最合理的栽培技术,让种植户获得了最好的产量,达到了最高的效益。

试验选在铁富镇石庄村和连防村进行,土壤为沙壤土,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附近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四周都是银杏苗圃地,每个品种设置隔离区300m。在清明前进行播种,采用机械播种的方法,一次性完成起垄、穴播、覆土、镇压、覆膜等步骤。密度3800株/亩。结果如下:

一、各品种生长状况

各品种在4月1日播种,4月8日出苗,6月10日至6月25日鲜穗采收,生育期80-100d,其生育进度见表一:

从表一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生育进程略有差别,以晶甜8号和世珍最早80d,其次依次为甜玉8号、中农大甜413、美玉8号、津糯206。

二、产量效益分析

从表二、表三可以看出:六个品种,除中农大甜413穗型小、产量低、效益低不宜在我地种植外,其他几个品种均适合我地种植。尤其是世珍和晶甜8号、甜玉8号可作为我地鲜食玉米的主体品种。美玉8号和津糯206虽上市时间偏晚,产量效益相对偏低,但可通过改变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来提高收益。

通过市场调查,?种植甜玉米鲜食果穗,可获得种植普通玉米2-3倍的利润,很受当地农民朋友的欢迎。

三、栽培要点

1.土壤选择

沙壤土最好,另外所选土地不能是长期使用高毒农药的地块。

2.要设置隔离区,隔离种植

为保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要注意隔离种植。如果条件所限,达不到规定距离,就要错开不同种玉米的花期,以防止相互授粉。生产上一般采取空间隔离为好。

3.合理密植

甜玉米完全是一种商品,因此,要注意果穗的产品特性,不能单纯考虑单产。果穗是分级收购的,尤其用于出口或加工用的,要尽可能提高1、2级产品率,要依据商品要求、经济效益的大小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尽可能在单位面积上有更高的经济收入。在一般中等肥力土壤。以3500-4000株/亩为宜,早熟品种可密些,晚熟品种可稀些。

4.穗期管理

抽穗期是水果型甜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肥力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大喇叭口期,仅靠播种前所施的基肥已经不能够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此,要追施1次尿素。追肥后还要及时浇水。抽穗期的玉米对水的需求量最大,如果遇到异常干旱的情况还需要补浇1次水。

5.及时去雄

去雄可使植株体内有限的水分、养分集中用于果穗发育。去雄后采收的果穗色亮、鲜嫩、穗行整齐。适时去雄是技术成功的关键,采收甜玉米嫩穗去雄在雄穗散粉后2-3d最佳。去雄时间以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为宜,有利于伤口愈合。在适期范围内,一般每隔1-2d去雄1次,分2-3次完成。

6.除穗

水果型甜玉米1株往往可以结2-3个果穗,如果都保留下来,不仅不会增产,反而会减少收益。为了生产出高品质、高合格率的果穗,必须除去多余的小穗,只保留最大穗。

7.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杂草防治。小苗5-6叶时间苗,间苗后7d左右,浅中耕除草;拔节期结合施穗肥,深中耕除草。也可在种前喷洒乙草胺除草剂除草。

(2)病虫害防治。

①地下害虫较多的地块,播种时有针对性地选择玉米种衣剂、辛硫磷等拌种,现拌现用;

②防治大小斑病用40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悬乳剂500-800倍液叶面喷洒;

③防治黏虫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或用敌杀死、杀虫双、敌敌畏等均匀喷雾,隔5d喷1次,共喷2次;

④防治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在大喇叭口期用50%辛硫磷拌毒砂,人工撒施在水果型甜玉米的大喇叭口内;或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750mL/ m2;或用BT颗粒剂点心;

⑤防治红蜘蛛用73%的克螨特乳油1000倍液喷雾;

⑥在玉米拔节-抽雄期防治茎腐病,选用水合霉素按规定量喷雾。

8.适时采收

鲜穗适宜的采收期一般以吐丝后18-23d为宜,采收期6d左右。

采收要在清晨进行,清晨的水果型甜玉米口感最好,要抓紧时间采收。

参考文献

[1] 范成福.水果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71-172.

[2] 于艳华,蔡付琳,杨秋莲.水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0(5):17.

上一篇: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下一篇:强化品种试验 促进种子事业发展